吴良(1323年—1381年),初名国兴,后赐名良,濠州
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海国公
吴祯之兄,明初名将。
吴良生性雄伟刚直,与弟弟
吴祯以勇略闻名。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吴良投奔朱元璋,担任帐前先锋,又能潜水进行侦探。
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随朱元璋攻占集庆(今江苏南京),累立战功,又随
徐达攻克
镇江、
常州,守卫
丹阳。
当时,江阴地处要冲,背靠长江,扼守南北咽喉。吴王
张士诚占据吴地,横跨
淮东、浙西,兵强粮足,数次犒赏将士,欲要夺取江阴。朱元璋指示吴良道:“江阴是我东南屏障,你要对士兵严加约束,不要收留在逃人员,不要贪图小利,不要和地方势力争斗,只要让境内人民安居乐业就行了。”吴良谨守命令,并修筑防御设施,后因功进封
枢密院判官。
1359年(至正十九年),东吴军(张士诚的军队,朱元璋称
西吴)大举进犯江阴,战船横布大江。大将苏同佥驻军君山,指挥作战。吴良派弟弟
吴祯出北门迎战,又暗中命元帅王子明自南门出击,两军夹击,大败东吴军。
不久,东吴军又进犯常州。吴良派兵由小路出击,在无锡歼灭东吴援军。当时,朱元璋亲率大军与
陈友谅交战,国都
金陵兵力空虚。张士诚却不敢北上进攻,就是因为有吴良镇守在江阴。
1365年(至正二十五年),徐达、
常遇春夺取淮东,攻克
泰州。张士诚再次出兵马驮沙,侵占镇江,并派数百艘战舰沿江而上。吴良在江阴严阵以待。1366年(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亲自率军救援,大败张士诚,一直追击到浮子门。这时,吴良也出兵夹击,俘敌二千。
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平定张士诚,加封吴良被为
昭勇大将军、苏州卫指挥使,改镇苏州。吴良在苏州,修缮武器装备,加强军民团结,进封都督佥事,又改镇
全州。
1371年(洪武四年),吴良奉命征讨
靖州(在今湖南)、绥宁(在今湖南)诸蛮族。1372年(洪武五年),广西蛮族叛乱,吴良又作为征南将军
邓愈的副将,与平章李伯升出兵靖州,征讨叛乱。
吴良征战数月,将
左江、右江、
五溪地区的叛乱全部平定,又赶赴
铜鼓、五开,收复潭溪、太平,并在铜关铁寨歼灭清洞、
崖山叛军。诸蛮族尽皆恐惧,纷纷归附朝廷,粤西地区得以平定。
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朱元璋将青州封赐给齐王
朱榑,又因吴良是
齐王的岳父,便派他到青州督建王府。
1381年(洪武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吴良在青州病逝,时年五十八岁,朱元璋辍朝三日,追赠特进
光禄大夫、
上柱国、中军都督、江国公,赐谥襄烈。1382年(洪武十五年)二月,赐葬钟山之阴。
吴良崇尚节俭,对名声、女色、钱财、权利都不看重。他镇守江阴十年,经常睡在城楼之上,枕着刀戈过夜,以战时状态训练部队。而在空闲时,吴良则经常宴请儒生讲授经史,兴建学校,又派兵屯田,减少赋税,使得百姓得以安宁。朱元璋称赞道:“吴良保障一方,使我没有东顾之忧,功劳很大,车马珠玉都不足以奖赏他的勋劳。”便命学士
宋濂写诗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