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开晋(1934年11月-2019年12月6日),笔名吴辛,
山东沾化人。幼年随祖父吴朝海在家乡读
私塾,接受
启蒙教育。1945年赴北平读高小,初中。1958年毕业于
吉林大学中文系。1949年后历任华北大学三部及
中央戏剧学院普通科学员,部队文工队创作员,吉林大学中文系写作教研室主任,
山东大学中文系
讲师、
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
中国诗歌学会、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人物生平
吴开晋,幼年随祖父吴朝海在家乡读私塾,接受启蒙教育。
1945年赴北平读高小,初中。1949年春考入华北师范大学文艺部,年末又转入刚成立的中央戏曲学院普通科。在此期间读了一些中外文学名著,练习写作。
1950年冬毕业后被分配至部队从事文艺宣传工作,后随部队赴朝鲜参战。写过一些曲艺、歌曲、通讯报道。曲艺作品曾参加全军汇演并获过奖项。业余从事诗歌、散文写作,作品曾在军内报刊发表。
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55年回国后又考入了东北人民大学(后改为吉林大学)中文系读本科。有诗作、散文在省内外报刊发表。
1958年提前毕业留校,从事
民间文学和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曾带领学生数次到长白山区、草原地区采集民歌及故事传说。
1960年曾参加第三届全国文代会,同年主持编写了民间故事集《金风》,由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亲自整理的民间传说《百花点将台》获吉林省优秀文学作品奖,业余仍从事诗文创作,兼写一些短评,此间曾得到公木先生的指导。
“文革”期间,全家下乡
插队落户。返校后从事写作课及文艺创作课教学,任写作教研室主任。
1978年春调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讲授中国当代文学、现代诗歌、外国诗歌研究等课程。并同高兰先生一道招收现代诗课研究生。此间曾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并先后评定为副教授、教授。
1988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并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新文学学会、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1993年被批准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2019年12月6日,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系前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吴开晋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学术著作
著有诗集《月牙泉》、《倾听春天》、《游心集》,专著《现代诗歌名篇选读》、《现代诗歌艺术与欣赏》、《新时期诗潮论》(主编、合著,国家教委“七五”重点科研项目)、《当代新诗论》、《新诗的裂变与聚变》等,主编《中国当代文坛群星》、《当代诗歌名篇赏析》、《三千年诗话》、《三上文库·古代诗词卷》、《唐诗宋词名句三百》等,散文集《从黄果树到尼亚加拉》等。
成就荣誉
诗作《土地的记忆》,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时写出,并于1996年在东京世界诗人大会上,获以色列米瑞姆·林德勃哥诗歌和平奖,收入以色列出版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获奖作品集中,评委会主任斯坦的哥教授在给作者的信函中称:“由于您出色的作品,以色列米瑞姆·林德勃哥诗歌和平奖评委会授予您和平奖荣誉证书”。评委会评语如下:“吴开晋教授所著《土地的记忆》,是一篇扣人心弦的,凝聚了反对恶势力的、充满感情的诗篇。诗歌通过非凡的隐喻手法,表现了牺牲者的痛苦和对恶魔的仇恨。”《新诗的裂变与聚变》一书,2005年10月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三届龙文化金奖。
学术著作多次获省部级奖项。《现代诗歌艺术与欣赏》获华北十三省市优秀图书二等奖、省教委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成果野马奖,《新时期诗潮论》(主编,合作)获中国新文学学会
云岗杯文学奖、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论文《九十年代新诗的艺术转型》和《当代新诗论》获省刘勰文学评论奖(省最高奖),《土地的记忆》获以色列林德勃歌诗歌和平奖。
2001年和2004年曾先后应邀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及华盛顿地区华人诗社讲授唐诗宋词。近期,编选近年发表的诗论及其它文体的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