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创之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
吴创之,男,汉族,1965年11月出生,广东揭阳人。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热能工程专业硕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履历
历任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常务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
2021年2月,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正局级),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任免信息
2023年11月,经研究,决定免去吴创之同志广州分院副院长(正局级)职务。
学术研究
吴创之的研究方向是: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炉;生物质等离子体气化、水蒸汽气化制氢;生物质焦油处理技术与工艺的研究;生物油制备及油的催化重整;中小型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规模化的生物质热电联用及气电联供系统等。
承担项目
1、 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生物质气化技术应用” ;
2、 国家“863”项目“生物质气化发电优化系统及其示范工程” ;
3、 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攻关课题:大型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4、 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3MW生物质气化发电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
5、 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欧洲生物质合作项目”;
6、 国际合作项目“中科院—ABB公司生物质合作项目” ;
7、 中国科学院人才引进项目“生物质流化床气化模型研究”;
8、 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生物质气化供气及发电项目”;
9、 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农业废弃物气化发电技术”。
成就及荣誉
据“全球节能环保网”资料,吴创之共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学术刊物论文30多篇,国际会议及国外杂志论文20多篇。申请获专利8项(已授权4项)。获国家、省部级等奖5项,其中“生物质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生物质热解气化利用技术研究”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获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及先进个人。
人物事迹
勇于探索
1990年,吴创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生物质能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针对中国生物质利用率低的具体国情,面向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他积极组织申请国家重大项目和课题10多项,取得了显著效果,使中国在该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关注,先后有几十个外国专家到来参观考察。他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把开发的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以经济服务为目标,使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生产力。他所承担的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IMW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整体水平比较高,整体效果在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需处理生物质废弃物的企业及广大农村用户实用性很强。他利用国家攻关项目及“863”项目,成立专业化的股份公司,由研究所和实验室科研人员共同参股,把国家研究任务和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使国家科研项目的开展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已成立了广州中科华源科技股份公司、海南三亚绿源新能源技术公司、江苏镇江中科华电新能源公司。这些公司2001年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利润200多万元,产品出口到泰国、缅甸等4个东南亚国家,探索出一种新的科研项目运转和操作模式,对中国科研机构的转制及科研项目直接为国民经济服务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敬业爱岗
吴创之热爱科技事业,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对科研事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据课题组统计,他每年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外面出差和奔波,经常深入项目施工现场,不怕脏累,一干就是几个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他放弃了多次的出国留学机会。1996年承担“九五”攻关项目时,年仅29岁的他正是学习提高的好机会和黄金时期,但是为了完成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任务,他毅然放弃了出国攻博的机会,一心扑在科研事业上。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九五”攻关任务。在“九五”期间,他带领科技人员以完成国家重点攻关计划为契机,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及人才建设,在建成一个仪器精良的现代化生物质能实验室的同时,一个以他为首的年轻科研团队业已形成。他虽然只是硕士,但他周围却团结了一批洋博士、土博士为骨干的科研队伍,平均年龄不到35岁;同时引进博士后、高级能源研究人员,从而体现了他以诚待人、求才若渴、以事业聚人的良好的团队精神。他带领的团队在科研的第一线努力工作,在生物质能源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中,取得显著的成绩,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确立了广州能源研究所在生物质能源研究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创造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
社会任职
2018年9月—2024年1月,任广东省科协第九届委员副主席。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3 16:10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任免信息
学术研究
承担项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