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亦有恶
孔子及其弟子创作的作品
《君子亦有恶》是孔子及其弟子创作的作品,出自《论语·阳货第十七》。
原文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1)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2)者,恶居下流(3)而讪(4)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5)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6)以为知(7)者,恶不孙(8)以为勇者,恶讦(9)以为直者。」(《论语·阳货第十七》)
概念
(1)恶:音「物」,动词,憎恨、讨厌。
(2)恶:音「饿」,指滥用暴力,偷盗贪腐,淫乱,欺诈,谩骂,吸毒酗酒。
(3)下流:指作恶的人。上指德才兼备者。
(4)讪:音「擅」,毁谤、嘲讽。
(5)窒:阻塞,指固执不明理而阻碍别人的选择。
(6)徼:音「交」,动词边巡,此指以偏概全。
(7)知:完全了解。
(8)不孙:孙,同「逊」。不谦恭、不恭敬。
(9)讦:音「节」,当面互相指责。直指实事求是。
语译
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作品出处
《君子亦有恶乎》选自《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虽说是焚书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实是一些方士及一些书本),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汉书·张禹传》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研析
什么是君子所讨厌的呢?其实就是背离道德的种种错乱、心病,起因于种种贪欲,归根究柢,就是滥用暴力,偷盗贪腐,淫乱,欺诈,谩骂,吸毒酗酒。 君子为人树立堂堂正正的典范和风貌,自利利他, 教人善恶分明、认清好坏,因为君子就是要表现尊重人,有礼貌,实事求是,自强不息,不害人,正当防卫。
君子看重道德修养,从善如流,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善与恶、好与坏,能有比较清晰明确的认识。其实在道德败坏、社会混乱的今天,君子能有几人呢?在社会的大染缸中, 只需做到为仁由己即可,因为如果自己都做不好,又何以去要求别人呢?
延伸思考
1、子之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矣。忠恕就是尽心尽力行仁道。所以对于违反仁道的言行,君子恶之。
2、不习惯说真话,不敢发出正义之声,是社会人心、道德崩溃的前兆,君子不会这样在阴暗中苟活着,他会堂堂正正地活着,善恶分明,而且还会设法让人们也能分清善恶好坏,最好的方式,就是说真话。
3、说真话的方式是讲道理,摆事实,而不是吵架,互相指责。
想想看:如果一个社会听不到真话,将有多少人无法区分善恶、好坏,多少人将一味地追随掌权者,他们将做错多少事,造下多少罪业,多少人将跟着掌权者葬送自己的未来?
历史故事
君子之恶
论语·阳货第十七》中,记载了孔子关于「君子亦有恶乎?」的谈话。这个问题是子贡提出来的,孔子回答说:「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这里就谈谈关于这段话的认识,不一定是孔子原意。
君子亦有恶乎?一般人可能把君子想象得很死板,像木头人一样,是好好先生。实际上并非如此,君子是有很高的修养。但道德修养是以明是非、辨善恶为基础的,绝不是好坏不分。所以,君子也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等等,这些不好的现象都是君子所恶的。这些现象不是随便列举,每一种都可在生活中找到对应。这正好和某些人的认识相反了,这些人说:「不是讲忍吗?那还干这个事、那个事?」好像忍的意思就是忍气吞声,其实不是。这和对「君子亦有恶乎?」的误解是一样的。抑制不好的现象,使正气得到弘扬,这是君子之所为。
参考资料
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www.wenyanhanyu.com.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1 13:43
目录
概述
原文
概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