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和(1929年1月17日-2024年11月7日),男,汉族,广东
新会人,荣誉博士,中国香港著名
实业家、
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生前任香港嘉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主席、澳门银河娱乐集团主席,
香港酒店业主联会主席等职;被誉为澳门“新赌王”、香港石矿大王、酒店大亨。
早年经历
1929年1月,吕志和出生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泽镇一个富裕家庭,祖籍广东新会。其老宅位于江门东海里第八巷的第一家,是一幢两层小洋房,每层设有四间房屋,内有天井。3岁时,吕志和与曾祖父外出,后者跌进泥潭。吕志和镇定地跑回村子叫来救兵。
1934年,为躲避战乱,吕志和随家人移居香港。上小学时,他吃穿不愁,经常买连环画看、踢足球。;8岁时学珠算,一点就通,远好过大他5岁的堂叔。小伙伴借走了他的风筝,他一直记着并最终到对方家里讨要。1941年12月,日军进攻香港;吕志和刚上初中一年级,香港沦陷,他也因此失学,同时父亲的生意也难以维系下去。因家庭负担沉重,吕志和默默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13岁的他辍学开始创业,那时他初显经商天分。香港沦陷期间,市面粮食紧缺,吕志和意识到食品业大有发展前景。他用炒得炽热的沙将晒干的沙河粉爆脆,做成“鸡蛋马仔”,又用木薯粉做成粉皮,大量供应“九龙仓”。通过批发售卖自己发明的“鸡蛋马仔”和“粉皮”,他成了香港油麻地地区的食品批发商。3年下来,他赚了几百万元军票(二战时期,日本政府发放军饷的货币,当时1元军票兑换4港元)。然而,1945年日本投降后,军票变得一文不值,吕志和又回到了原点。虽然受到不小的打击,但他很快振作起来。
随后,吕志和跟随姨丈学习经营买卖汽车零件生意。他曾替客人订购一批汽车零件而令他赚取了一笔可观的利润,对方当即要给他200元的打赏。当时打工仔的月薪只有数十元,但他并没有接受这笔额外酬劳。他享受的是工作的满足感带来内心的快乐。五六年后,吕志和自立门户,开设了自己的汽车零件销售公司,那段时间练就了他敏锐的商业眼光。
商业经历
第一桶金
二十世纪50年代初,吕志和很快注意到了一个新机遇。他从一位日本友人处得知,朝鲜战争后美军在日本冲绳岛留下大量吉普车、开山机械、大型运输车等剩余物资,而香港当时连小型机械都很少,根本无法满足开山筑路等建设需求。于是,他多方奔走获得了美国驻港领事馆的批文,将这些剩余物资从冲绳运到香港。当时香港正处于战后重建时期,他就是这样赚了他的第一桶金。
创立嘉华
吕志和深知转卖物资并非长久之计,还有一些碎石机没有被卖掉,且香港当时建筑业急速发展,对砂石需求大,吕志和开始开拓石矿场生意。
1955年,吕志和创立了嘉华集团,以数百万元向政府投了一个石矿场,动用开山机正式经营矿务,向客户供应建筑石料、混凝土砖以及渠管、水泥、花岗石等。嘉华参与当时仍相当荒芜的观塘区一带(包括秀茂坪、乐富、蓝田及油塘等)的大型填海工程,为该区日后成为香港轻工业发源地孕育良好先决条件。
1957年吕志和开始进军石矿业,1962年,吕志和带领嘉华投资位于茶果岭道八座六层的住宅楼宇,初次尝试地产行业。二十世纪60年代初,商业采矿活动日趋活跃,但鉴于经营者及其安全规格参差不齐,香港政府着力规范石矿业,进行石矿开采权的公开招标。1964年,嘉华成功获得九龙安达臣道石矿场开采权,成为香港首间取得采矿牌照的公司,将自动化设备应用于尚以人手开采为主的采矿业,由此在香港开启高效、安全、机械化采矿之先河,奠定公司在建材业的翘楚地位。
成为“酒店大亨”
二十世纪70年代,随着工业产品出口不断上升,香港逐渐成为国际上主要的自由港,嘉华公司的建材业发展趋于成熟,占领了香港四分之一的建筑市场。吕志和随后将利润投入到香港住宅与酒店开发业。吕志和乘势着力发展地产业务,主要投资建造住宅楼和洋房。
1973年,吕志和以大亚石业名义上市,接连增值。1974年,吕志和在港岛南区布力径,兴建以八间豪华花园洋房组成的柏径苑。极优的地段,加上豪华装潢,开创了香港早期屋苑式组合洋房的先河,而其中一间别墅的售价,更创下当时地产市场纪录新高。
1977年安达臣公司股票上市,人们开始尊称他“石矿大王”。随后他组建了嘉华国际(前称嘉华石业)和嘉华建材(前称国际筒业)两家公司,经营建材、水泥构件、水泥厂、预拌混凝土、采矿勘探等业务。其中国际筒业生产的管筒占了香港渠筒销售额的75%以上。后来这两家公司都成为香港的上市公司。
1979年,吕志和以6800万港元投得当时仍是荒地的尖沙咀东部一块海景地皮,斥资3亿港元兴建海景假日酒店(即后来的海景嘉福酒店)。当时,尖东仍属荒芜之地,人流甚少,且本地商人都没有经营及管理星级酒店的经验。在别人看来的冒险,在吕志和眼中却是必须把握的先机。他深信自己的眼光,认为1980年代的香港将大量需要国际星级酒店以配合其经济发展,传统客栈式的酒店已不合时宜。他亲自参与酒店从设计到兴建的整个过程,大胆引入特许经营管理制度,将酒店的管理权交给外国管理公司“假日酒店”。1981年,海景假日酒店开业后,成为名噪一时的五星级酒店。
1982年,吕志和开始把目光投向更多元的领域——博彩业。他成立了银河娱乐集团,积极参与澳门赌牌竞投。
1987年,嘉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1991年,嘉华建材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吕志和将酒店业务拓展至美国,他在旧金山先后建起了海港村酒楼、海景假日酒店和皇冠广场。之后在美国成立Stanford Hospitality控股公司,旗下拥有约20家酒店物业及管理权,与洲际、万豪、喜来登、希尔顿、假日等国际知名酒店品牌合作。1998年,该公司被美国《酒店商业》杂志评为全美12大酒店集团之一。凭借现代化、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吕志和在酒店业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全美12大酒店业主之一。
吕志和的嘉华集团也是首批投资内地的香港企业之一。改革开放后,吕志和率嘉华北上开发业务,在深圳、广州以及华东等地,进行建材项目投资。20世纪90年代,嘉华的地产业务拓展至内地,并参与广州旧城改造项目,综合开发拓展能力崭露头角。嘉华参与了广州市首个旧城改造计划,把越秀区的旧楼房改造为现代化大型住宅及商业小区“嘉和苑”,是广州地标之一。
澳门新赌王
中国澳门回归后,成为中国唯一允许经营博彩业的城市。2002年,吕志和创立的银河娱乐集团击败了18家世界级的强劲对手,获得澳门特区政府授予的娱乐牌照,成为澳门三家获得博彩批给合同的营运商之一。同年,吕志和获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大学分别颁授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及名誉大学院士衔。
之后,吕志和大力投资建设豪华赌场度假村,以其丰富的娱乐设施和高端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银河娱乐集团在博彩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吕志和的银河娱乐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博彩业公司;同年,吕志和的星际酒店开业,该酒店就建在新葡京酒店的对面,赌徒一次最多可以赌25万美元。2011年,他投资19亿美元的澳门银河度假村开业,这个度假村拥有2200个客房,450台赌桌,1300台老虎机。
短短数年间,银河娱乐由零开始,迅速发展至在中国澳门娱乐休闲市场占有率超过20%,排名第二,与多家资深的国际经营商并驾齐驱,亦为集团发展建立了新的里程碑。2013年6月,银河娱乐正式被纳入恒生指数成份股(蓝筹股),公司市值于全球上市娱乐博彩企业中排行第三。
吕志和曾表示,博彩这一行业不仅仅属于娱乐范畴,更是一个需要综合管理能力、对消费者心理有深刻理解的特殊领域。在博彩业务拓展过程中,他注重打造高端、优质的娱乐体验,除了传统的博彩项目,还引入了多种非博彩元素,如大型购物中心、演唱会场馆、高端酒店等,打造出综合性的旅游娱乐胜地,进一步提升了集团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2014年1月17日,彭博富豪榜显示吕志和身家大幅飙升至296亿美元,超出长和主席
李嘉诚1亿美元,成为亚洲新首富。这是李嘉诚成为亚洲首富以来第一次出让首富位置。17日晚10点,彭博做出更正:吕志和身家实为237亿美元(1,848.6亿港元),李嘉诚则以295亿美元(2,301亿港元),仍稳居亚洲及香港首富之位。
2016年1月,嘉华集团在香港举行吕志和唯一授权自传《吕志和传》的新书分享会,86岁高龄的吕志和到现场与嘉宾、传媒进行互动交流。面对股市、楼市、澳门博彩业乃至何时退休、个人情感等诸多问题,吕志和一一微笑作答。他在回答香港青年如今该如何面对创业的相关提问时说,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上,青年人创业最重要的第一是人要勤奋,第二是能不耻下问,第三是有信心。吕志和为其传记所作自序中也强调,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不同的困难,但相同的是,只要胜不骄、败不馁,努力以赴、默默耕耘,总会尝到雨过天青的回报。
2016年,吕志和曾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不想过苦闷的退休生活,五个子女已帮忙打理生意,他的工作已轻松不少,但他每天依然会到公司与下属吃早餐和谈公事。
2020年,原“澳门赌王”何鸿燊去世,吕志和成为“澳门新赌王”。
晚年生活
2023年10月17日,吕志和参加了在上海交通大学张江校区举行的吕志和科学园命名揭幕仪式。
2024年,吕志和多次在公开场合露面。8月底巴黎奥运会后,中国国家队曾到访香港,代表团入住尖沙咀海景嘉福洲际酒店。当时,吕志和亲自到酒店大堂迎接运动员,精神状况良好。
2024年10月1日上午,吕志和出席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升旗仪式和国庆酒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这是吕志和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截至2024年11月,嘉华集团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昆明、深圳、珠海等十多个城市发展业务,投资数百亿元。同时,嘉华在中国十多个城市和工业重镇设有现代化生产基地,并先后与多家知名大型国企结成策略性伙伴,不断提高产能。以水泥为例,仅优质水泥年产就超过千万吨,同时亦开发综合环保建材产品,全面配合国家提倡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
去世
2024年11月7日,吕志和在家人的陪伴下安详辞世,享年95岁。
后世纪念
2024年11月1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
李家超对吕志和辞世表示哀悼。李家超说:“吕志和博士多年热心贡献社会,并于2012年获颁授大紫荆勋章。他是成功企业家,多年以来积极在内地、香港以至全球推动慈善和教育事业。他尤其关心年轻人教育和科技发展。吕志和博士在2015年创立国际奖项‘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表扬以无私大爱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士或团体。”李家超表示,“吕志和博士备受社会各界尊崇。我对吕志和博士的辞世表示哀悼,向他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2024年11月11日,中共江门市委、江门市人民政府向吕志和博士家族全体成员及亲友致唁电,表示沉痛哀悼和深切慰问。唁电吕志和博士家族全体成员及亲友:惊悉著名乡贤吕志和博士逝世,谨此表示沉痛哀悼和深切慰问!吕志和博士是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江门市、新会区首届荣誉市民,江门市、新会区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五邑大学董事会首席永远荣誉会长,一生热心公益、反哺社会、贡献国家。积极支持国家教育事业,关心支持江门经济社会建设,尤其对家乡江门教育发展倾注心血,垂范带领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筹建五邑大学,捐建新会
梁启超纪念中学、大泽华侨中学、
大泽吕金铨学校等,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泽被后世,深受社会各界称颂和赞誉。我们为失去一位仁爱、奉献的杰出乡贤而万分痛惜。吕志和博士报效祖国、造福桑梓的赤子情怀,家乡人民永远铭记、长存怀念。杰人虽逝,风范永存。谨此电唁,深表哀悼,万望节哀珍重。
2024年11月11日,中共江门市新会区委、新会区人民政府向吕志和博士家族全体成员及亲友致唁电,表示沉痛哀悼和深切慰问。唁电吕志和博士家族全体成员及亲友:惊悉我区著名乡贤吕志和博士与世长辞,家乡人民万分悲痛。中共新会区委、新会区政府代表家乡人民致以最沉痛的哀悼和最深切的慰问!吕志和博士一生爱国爱港爱乡,是香港著名的实业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江门市、新会区首届荣誉市民,江门市、新会区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先生创业大成,心系家国,多年来不断支持祖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同时对家乡新会的发展建设,始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办学兴教方面,始终不遗余力,垂范带领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筹建五邑大学,捐建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大泽华侨中学、大泽吕金铨学校等,为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吕志和博士乐善好施,以博大仁爱之心,身体力行回馈社会,其功绩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先生德高望重,造福桑梓,在家乡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声誉。先生的辞世,是新会人民之损失。我们为失去一位博爱、奉献的杰出乡贤而深感痛惜,家乡人民永远铭记。吕志和博士千古!
2024年11月12日,澳门特区行政长官
贺一诚对吕志和离世表示深切哀悼,致函其家属表达慰问。行政长官表示吕志和是一名备受尊崇的企业家及慈善家,赞扬其多年来对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创立的“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彰显了他对人类大爱精神的坚定信仰。行政长官对吕志和的离世表示深切哀悼并望其家属节哀。
2024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江门市委员会向吕志和博士家族全体成员、银河娱乐及嘉华国际集团董事局致唁电,表示沉痛哀悼和深切慰问。唁电吕志和博士家族全体成员、银河娱乐及嘉华国际集团董事局:惊闻著名乡贤、市政协原委员吕志和博士逝世,不胜悲恸!吕志和博士是江门市、新会区首届荣誉市民,江门市、新会区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
五邑大学董事会首席永远荣誉会长,香港特区政府
大紫荆勋章获得者,爱国爱港爱乡,为国家建设、家乡发展和香港“一国两制”事业贡献至伟,充分体现著名实业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本色。吕志和博士是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九、十届江门市政协委员和常委,是港区政协委员的杰出代表,积极履行职责,为人民政协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吕志和博士的逝世,是人民政协事业的一个重大损失。我们为失去一位为报效祖国、报效家乡、报效香港而倾注毕生心血的乡贤而万分痛惜。先生虽逝,风范永存。我们将永远铭记!谨以至诚电唁,深表哀悼,并向吕志和博士的亲友、同仁致以诚挚的慰问,万望节哀珍重。吕志和博士千古!
2024年12月4日下午4时起,吕志和于香港殡仪馆设灵,城中名人纷纷前来表达哀思。
2024年12月5日,吕志和丧礼在香港殡仪馆举行。当天上午9时公祭仪式开始,中午12时辞灵出殡。香港社会各界人士一连两日前往灵堂致哀、送别。吕志和丧礼扶灵人士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
何厚铧、政务司司长
陈国基、澳门特区经济财政司司长
李伟农、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
曾荫权、澳门特区前行政长官
崔世安、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
林郑月娥、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
尹宗华、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副主任
黄柳权、叶树林及
冯家彬。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吕志和是家中长子,从小被寄予厚望。
吕志和的曾祖父吕德盈是家族基业的拓荒者,最初他在美国加州一家农场做劳工,储蓄下来的钱寄回或委托别人带到江门,用以赡养家人。后来,他一步步打拼,成为农场的主人。从美国回乡途中,还曾在香港置业出租,为家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其曾祖父时起,吕家开始在美国谋生,繁衍了三代。
吕志和谈到,除了父母,曾祖父等长辈也给了他无尽的关爱。回忆起童年,他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一幅动人且温暖的画面:从外面归来的曾祖父吕德盈走进门来,微笑着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递给我香喷喷的烧鹅腿,然后问我今天都做了什么,在“卜卜斋”(私塾)学了什么。
曾祖父发奋图强的开拓精神,以及诚信厚德的性格品德,对吕志和产生深刻的影响。
吕志和的外公是私塾校长。
吕志和的父亲吕金铨经营小本买卖,性情温和;母亲是大家闺秀,典型的贤妻良母。父母在旧金山通过开洗衣店赚了一些钱,后来从美国旧金山迁居至中国。1934年,吕金铨用半生积蓄在香港九龙油麻地新填地街买地,开设镇和制衣厂,是香港最早的制衣商之一。
充满爱的、潜移默化和感化式的教育,对吕志和有很大影响。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吕志和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也培养了他的商业意识和战略眼光。
婚姻生活
1952年,在油麻地吴松街,吕志和与赵锦屏结婚。吕志和的感情生活尤为简单而低调。他和妻子结婚70余年,夫妻俩感情稳定,是出了名的模范夫妻。吕志和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对她(太太)认为(她)什么都是最好,最全面的(好)。她是完美的。”“我也跟她讲过,要是我有来生的话,你就(仍)是我的太太。”
吕志和与结发妻子赵锦萍共同抚育了三子二女:长子吕耀东、次子吕耀南、三子吕耀华、长女吕慧瑜和幼女吕慧玲。对于子女,吕志和教育他们说:“你们是中国人,如果到海外去读书,将来学成之后一定要回来。如果国家需要你们,你们就一定要把自己所学用在回报社会上,如果你们答应的话,你们就去,如果不答应,你们就别去。当然这也是我自己一个信念的问题,我自己的信念对于我后代的影响。”
2012年,吕志和对遗产做了清晰的安排。澳门赌业由长子吕耀东打理,中港物业发展归三子吕耀华,美国业务交予次子吕耀南,香港酒店业务由长女吕慧瑜打点,行政则由幺女吕慧玲负责。
2024年9月底,吕志和95岁生日,5位子女为其举行了盛大晚宴。当晚,他身穿华服,神采奕奕地和夫人及一众儿孙一同庆祝生日。他说:“感谢上天眷顾,赐予我儿孙满堂,生活美满。”在晚宴上,吕志和还与林子祥合唱了一首《男儿当自强》。
兴趣爱好
吕志和认为做家庭和睦的平常人最快乐,不必追求太多的虚名与物质享受。他最爱吃的是香港老字号的牛腩面、鱼蛋粉。每天回公司和管理层一起吃早餐,他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吃全素餐。8小时工作之外,吕志和除了打高尔夫球就是做伸展运动、读报纸、看看朋友,空闲时出门旅游,增广见闻。
95岁时,吕志和依然热爱工作,并享受其中。他还保持着规律的作息:7点起床,适量运动后,戴上标志性的短檐鸭舌帽,回公司开早餐会,和同事们交流分享,下午有时休憩,有时视察、聚会,晚上如无应酬,再和家人团聚,看看电视或在阅读中入睡。
相关作品
2016年2月,《吕志和传》由香港三联书店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吕志和首部自传,由吕志和口述完成,作者为毕亚军。该自传叙述了吕志和一生奋斗历程。在自序中,吕志和写道,希望个人故事能鼓励今天挑战重重的年轻后辈,“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不同的困难,但相同的是,只要胜不骄、败不馁,努力以赴、黑默默耕耘,总会尝到雨过天青的回报”。“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吕志和以苏轼的《定风波》为自序作结。
社会活动
社会职务
吕志和是著名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中国香港及内地被委任系列社会职务和获授系列殊荣。其曾当选第九届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及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会展旅游业督导委员会委员。吕志和热心于侨务,担任了中国内地多地的商协会名誉会长,参加各地的华侨会议,并为当地侨务出谋献策。
捐助教育事业
在教育领域,吕志和深信兴学强国之道,所以尤其关心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多年来向香港、澳门及内地多个教育机构慷慨捐资,包括支持中国教育部兴建修缮122间中小学、资助农村贫困学生上大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科研大楼、清华大学生物医学馆、北京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嘉华大数据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吕志和科学园”、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园、香港大学吕志和法律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等;其中,在家乡捐资助建五邑大学、五邑华侨博物馆、新会梁启超纪念中学、新会吕金铨学校教学大楼等。
吕志和还在多家海外知名学府设立中国留学生奖学金,支持优秀学生到海外求学及交流;成立了13亿港元的银河娱乐集团基金会,致力协助年轻人建立正确的德育和价值观、培养国家和民族感,支持学生到海外求学、交流。
上世纪80年代,他捐巨资支持创办五邑大学,是五邑大学教育基金会会长、五邑大学名誉教授;1983年,吕志和独资300万港元兴建“吕志和礼堂”;1989年,他捐资合建“江门楼”;
设立吕志和奖
2015年9月24日,吕志和在香港创设“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简称“吕志和奖”)。“吕志和奖”旨在表彰以无私大爱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士或团体,历届获奖者包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等。
吕志和表示设立这个奖项的目的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中国传统价值观——“推己及人、坚毅不屈、和而不同”。吕志和希望在人道主义和人类命运两面大旗下,寻找中国传统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的共性,也就是“求同”。东西方矛盾的根源是价值观。吕志和以此为制高点进行研判,并提供解决方案。
“吕志和奖”第一期投入20亿,每年向3个领域内的3位获奖者颁发约775万美元的奖金,平均每人可以获得256万美元,约合1646.2万人民币,比诺贝尔奖高出整整两倍多。
“吕志和奖”共分三个类别:促使世界资源可持续发展、改善世人福祉以及倡导积极正面人生观。首届“吕志和奖”的关注领域是全球粮食供应、治疗和控制疫症,以及行为或成就能够激励并为他人带来希望的个人或团体,奖项在2016年下半年颁出。
“吕志和奖”每年会按三个类别设立三个奖项(各称为一个“奖项类别”)。如任何一个奖项类别于某年没有合适获奖者,则该奖项类别在该年不会授出奖项。每位获奖者,均将获授予现金奖2,000万港元(相当于大约256万美元)、证书一张及奖座一座。每个奖项均只授予单一获奖者(即不会共享一个奖项),获奖者可为个人或团体。历届获奖者有“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自然保护协会、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等。
支持科技发展
吕志和向南京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捐赠数百万港元,增建科学研究大楼和扩充科研经费。1996年,他在香港联合一批商界人士与中国科学院创立“香港中华科学与社会协进会”,并亲任主席,推动中国香港与内地及国际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慈善捐赠
2018年12月,吕志和的香港嘉华建材集团与大关县举行教育助学基金签约仪式。为助力大关县教育脱贫攻坚,香港嘉华建材集团向大关县捐赠人民币100万元,成立“香港嘉华建材集团昭通市大关县教育助学基金”。从2019年起至2023年连续五年,基金每年向大关县符合条件的贫困高中生、大学生发放助学金20万元,给贫困学子提供经济援助,解决贫困学子上学难的问题。届时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可以向基金管理办公室大关县青少年事务中心进行申请。
主要成就
所获奖项
财富排名
人物观点
人生哲学
我不喜欢当“差不多先生”,而是喜欢做“为什么先生”。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总是在不断追问为什么?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直到找到不一样而且更好的答案为止。这个答案,往往就是我的创新成果。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有其独特的人生态度与处世哲学,吕志和说:“你认为可以做的话,就要百折不挠,决不放弃,即使中间有失败的打击,也只是挫折,不会全军覆没”。
“做事情,无论成与败,无论赚钱还是不赚钱,都不要看得那么重,有时得到的结果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全部标准,所以内心能够安稳、高兴是最重要的。(人要)努力拼搏,认认真真给社会做事,求得心安理得。”
“我是一个始终保持初心,努力前行,坚持不懈追求进步与贡献的普通人。”吕志和说,虽然自己力量渺小,但从未放弃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无论是在商业领域的开拓,还是在慈善事业的参与上,他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这片土地、这个时代留下一些正面的痕迹。
“过去我开石矿,人们叫我石矿大王;做酒店,叫我酒店大亨;做博彩,又叫我新赌王。其实我从来没有给自己贴过这些标签。从开始做生意至今,每次投资我都会贯彻到底,成功后再考虑做第二件事,而不是渔翁撒网。”
历经种种,吕志和也变得豁达,“他是敌人,你想着他是敌人,你便不开心。有人为难你,你应付了你便开心,他是敌人也当他是亲人。”
在你经商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没有遗憾。有很多事情你吃了亏,要是你遗憾了,你就自己伤心,假如你放开一点,你就开心,我就一般是这个心态,多痛苦的事情,三两天算了,就完了。自己努力,做好其他的事情。要是老是追求那个事情好或不好,自己烦恼。放开吧。”
“以我个人来说,我遇过贫困的时候,因为我不喜欢日本军欺凌人,所以我只读到初中便辍学,战后有机会就去读夜校。面对困境时,当你有机会,就要踏实地丰富自己,不要怨恨过去。现在我能够赚点钱,对于教育这方面就非常重视。”
应社会所需提供帮助,是我一直以来从事慈善公益的理念。这与我的成长经历有关。儿时,我经历过战乱,尝到旧中国内忧外患之苦,中国人被嘲笑是文盲,所以早早认识到“兴学强国”的重要性。30多年前,当家乡发起创立五邑大学时,我主动支持兴建教学设施。
吕志和没有退休的计划,“我热爱工作”,“像我这种年纪,退休能做什么,看日出日落终老?赏鱼也就赏一会,难道还和它一起游泳吗?”
商业观点
中国香港经济完全没问题,香港是一个‘福地’”。谈及香港经济,吕志和以过来人的眼光评价称,香港交通四通八达,法制及经济体系完善,虽然现在经济表现大上大落,但不是香港自身引起的问题,是国际性的问题,非港人力量所能干预得到。他笑言:“现在大家应该稳定点,至少两餐应不愁有问题。”
“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大国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首批进驻内地发展的港商之一,嘉华是中国巨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始终认为,作为中国人,应该以服务国家大局为重。因此,我到内地发展,并没有抱着一定要获利的心态,这不能只用生意来衡量,只要对国家好,就开心。我们经历过很多事,从内心希望国家富强。我们从那样一个环境发展到今天很不容易。不要问国家为我做什么,应多问我为国家做什么。”
“要生意做得成功,除了靠个人勤奋和运气外,还要经常留意市场走势情况,动脑筋找找新思路。”
说起在美国的成功经验,吕志和说:“在彼邦要成立公司,所用的管理概念当然是依照美国完善的管理体制、商业及劳工法则做,以配合当地社会的要求。但这一套只是运作的硬件,在实际的管理上,我渗入了不少中国的情与理的文化,比起一般美国的企业,我们公司多了一些人情味,注重人伦间的和谐与守望相助。”
做贸易生意最重要的是掌握上家、下家乃至整个行业最新、最准确的情报和渠道。有了这项基本功,他就对行业环境格外敏感,洞悉市场,重视资料和数据,最终透过这些情报看到并把握商机。此外,做事讲信誉和道义,勤奋跑动,成功商人的这些必备因素都聚集在他身上。
在记者问到哪门生意他做得最开心时,吕志和笑言他每门生意都开心。“最简单讲句,我卖街边的时候一样有两餐,出来(创业)那个时候一样有两餐,做酒店的时候一样有两餐,现在一样有两餐,我为什么不开心?”
人物评价
吕老他的成功所在,是不流于只谋求事业发展做个生意人,而是成为一位真正为回馈社会、建设国家作出全心奉献的大企业家。“他平和亲切的个性让我们很快便相谈甚欢,从最早做老板到做老板时间最长的点滴心得,谈到亲历日寇暴行和沦陷期发行的军票战后竟不认账;从当下香港面临历史性转变出现的种种‘怪现象’,谈到中国香港基本法主张行政主导,循序渐进发展民主。之后认识日深,更感其谦厚睿智、慎言笃行,每每语出挚诚,深具儒商大家之风。”(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前常务副主任、全国港澳研究会首任会长陈佐洱 评)
“他(吕志和)非常专业,而且善于从关键细节出发……譬如,通过检查我们工作的痕迹,他便能推断我们的工作状态以及我们是否把事情做妥等等。”(银河娱乐执行董事兼嘉华建材董事总经理徐应强 评)
吕志和做事看中时机,而面对时机所做出的抉择和取舍即决定着成败,他直言“好花堪折直须折”。(《环球》 评)
不难看出吕志和是一个心态平和的人,事实也的确如此,经常戴着一顶“涄帽”出席大大小小场合的吕志和,以慈祥、谦逊、平和态度示人。若论其一生,可用“宁静致远”四字形容,无论在困苦时还是成功时,无论对待人生还是对待财富。(香港商报 评)
吕志和做人做事都留有余地,在经商上亦是如此。顺风时略显保守,逆风时就显得周全了。(南方人物周刊 评)
经商成功仅仅是他人生的其中一面,慈善教育、反哺社会、贡献国家、关心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是他倾力更多的一面。尽管荣誉等身,吕志和却称,自己只是一个为社会作出过微小贡献的普通人。他总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经营事业,如何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凤凰卫视 评)
“长期参与社会及慈善服务,表现卓越,尤其对本港各界组织慷慨解囊,并支持商界与政府合作,济弱扶贫;多年来致力在香港推动慈善事业,对医疗、文化艺术、救灾及其他善举,均大力捐输;尤其支持教育,致力提升酒店管理专上教育水平,贡献良多,殊堪表扬。”(大紫荆勋章颁奖词 评)
人物影响
对中国香港经济的影响
吕志和对中国香港战后建设与经济发展贡献卓著。自1955年创立嘉华公司以来,他参与东九龙填海,60年代开探安达臣道石矿,引入自动化技术。同期拓展地产业务,奠定基业。70年代,他兴建五星级酒店,提升香港旅游品质,对人才培养与行业升级功不可没,并成立了香港酒店业主联会,成为创会主席。
吕志和被誉为中国香港石矿大王、酒店大亨,为嘉华集团主席,也是集团旗下在香港两家上市公司嘉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和银河娱乐董事会主席,嘉华集团属下其他主要成员公司还包括仕德福国际酒店集团及嘉华建材有限公司等,分别从事地产、娱乐休闲、酒店及建筑材料等业务,附属公司超过200家,投资的业务遍布中国和东南亚各地主要城市。
对中国内地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吕志和率先投资中国内地,遍布全国建材基地与水泥厂,并响应节能环保号召,推动可持续发展;90年代,扩展至长三角及大湾区,奠定“品精质优”发展商的地位。其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在广州、上海、南京、沈阳、北京、天津、昆明等地兴建石矿、水泥、筒渠、钢铁、建材等国内发展最为需要的大型基础建设项目。
为支持上海建设,至20世纪末,吕志和在上海的建材和地产建设项目投资已近10亿元。到21世纪初,他在上海的投资发展规模更大,除原有的8间混凝土生产企业、一间年管桩公司和筒渠厂外,还有一系列的房地产项目。2005年1月31日,嘉华国际又与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日本三菱商业株式会社、日本东急不动产株式会社订立增资协议,成立联营公司,拓展内地房地产业务。
2001年,吕志和开始投资北京建设。他与北京首都钢铁集团公司合作,成立首嘉石业有限公司,年产石灰石100万吨,并利用废料生产各种建筑用料及矿碴水泥。2003年,又与首钢合作,在秦皇岛建立炼钢生产线,生产中厚钢板,为造船、钢结构建筑构件、钢桥梁构建和建筑业,以及大型输油输水管道、压力容器(锅炉)等提供优质专用钢材。
对公益事业的影响
吕志和不仅在商业上成就卓著,也是一位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他始终认为“取诸社会,用诸社会”,多年来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对教育、医疗等领域产生巨大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至2024年,吕志和已累计捐资数十亿元用于支持中国香港、内地的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