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火罗语族下分两种语言,焉耆语(西方人称为“甲种吐火罗语”或“东吐火罗语”)和龟兹语(西方人称为“乙种吐火罗语”或“西吐火罗语”),两支语言都曾在6至8世纪左右在
塔里木盆地(今日中国的
新疆自治区内)使用。随着使用者逐渐被
回鹘/
维吾尔部落同化,此族语言最终灭亡。
现存的吐火罗语文献存在于得自新疆的手稿残片中,大部分来自于7、8世纪(还有更早的),书写在
棕榈叶、木板和中国的
纸张上,因为塔里木盆地的极干气候得以保存下来。此族语言所使用的字母是印度北部的
婆罗米文字母,也叫作“斜婆罗米文”。
英国牛津大学伯罗教授(T. Burrow)在
1935年指出
鄯善国民用的语言与吐火罗语有很多共同点但不完全相同,是第三种吐火罗语,名为丙种吐火罗语。
20世纪初德国探险家Grunwedel和von Lecoq 在中国新疆
吐鲁番发现大批健驮逻语、安息语、
古波斯语、
粟特语、
和阗语古写本残卷;还发现一批用
婆罗米字母书写的不为人知的语言的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