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性
学者症候群指儿童或成年人在
左脑受损后,突然间发展出的学者症候群患者
特殊才能。
临床表现
后天性学者症候群指儿童或成年人在左脑受损后,突然间发展出的学者症候群患者
特殊才能。学者症候群指个人存在严重的
智力障碍、
自闭症或其他
心理疾病,却拥有与其障碍全然相对的、
不协调且惊人的某种能力。后天性学者症候群患者一般头部曾受创伤,之后出现超凡的数学、音乐或艺术才能。
据专家说,截止2014年全世界约有40名后天性学者症候群患者。医学界仍然在研究这种病的成因,但不少专家认为,当左脑受损后,右脑负责弥补
左脑失去的功能,从而激发大脑潜能。
医学研究
后天性学者症候群又叫
获得性天才综合征,医学界对这种病的成因仍在研究之中,有不少专家在学术论文中提到,这种病的发生与左脑受损有关。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其中一个是
优势半球。几乎所有
右撇子的优势半球都是
左脑,而大部分的
左撇子的优势半球也是左脑。左脑通常主管逻辑、语言、计算等能力,而右脑则负责情感、空间、艺术,左脑的功能是显性的,而右脑则是隐性的。绝大多数人的
右脑潜能并没有得到
充分开发。
而后天性学者症候群的患者,就是由于外伤或疾病的原因,丧失了部分左脑功能,同时右脑功能突然得到了激发。1996年的著名
医学杂志《
柳叶刀》上,布鲁斯·米勒博士就在论文中提到,在对三名后天性学者症候群患者进行脑
功能检查后发现,他们的右脑功能都得到了明显的加强。
现实案例
美国中年男子贾森·帕吉特12年前遇袭,脑后挨了一闷棍,醒来后突然展现数学天才。他把这段奇特经历写成回忆录,于2014年4月22日出版。
帕吉特现年43岁,家住
华盛顿州塔科马。12年前,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对数学等学科毫无兴趣。转折点出现在2002年9月13日夜间。当时,他走出一家酒吧。两名男子从他背后偷袭,他头部挨了一闷棍,神志不清,交出夹克后才得以脱身。第二天醒来,帕吉特走进浴室,觉得眼前的世界完全变了样,“水流变成一条条垂直的线”。随后,帕吉特开始痴迷于家中所有的线条。并上班,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研究数学和物理,专注于
分形几何学。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结果显示,帕吉特的
左脑非常活跃,尤其是左侧顶叶,这一部位主要负责进行
逻辑思维、
理性思维和
线性思维。那一闷棍似乎改变了帕吉特的脑部结构,使他变成数学天才。
病理分析
无论是后天意外还是与生俱来,在很多学者症患者身上都存在一个共同点:他们的左脑
额叶和
颞叶区域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目前一般认为,正是这样的损伤导致了他们的“才能”爆发。
额颞叶失智症的病理损伤过程是局部而非广泛的,并且具有不对称的特性:通常影响左脑前颞叶区域。研究者们由此假设,前颞叶
眶额皮层(anterior temporal orbitofrontal cortex)的选择性衰退可以降低其对
视觉系统的抑制,因此增强了绘画能力。这种对
绘画艺术的兴趣和能力通常情况下是相对“沉睡”的,直到类似额颞叶失智症发生后,“释放”了这些潜在的才能。一些人会将这种现象称为“从左脑的暴政中解放出来”。
左脑损伤会使语言和
决策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妨碍,但是相对的,次级认知活动却在高级控制功能被抑制后得到了加强(次级认知活动是指我们感知
周围环境以及与环境互动的最基本方式,例如听觉、视觉等感觉输入,以及对基础情绪的本能反应等等;而决策、学习等行为则是高级认知活动,是对低级认知输入信息的整合、控制和管理)。而这样一来,他们也就可以更多地留意形状、线条、数字等等细节特征。
澳大利亚脑科学家
艾伦·斯奈德(Allan Synder)曾进行过这样一个试验:通过一种叫做“跨颅磁刺激仪”(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人为地暂时抑制大脑前额叶和颞叶功能,并比较
受试者在抑制前后的行为学实验结果。研究发现,在这些
脑区受到抑制后,
被试表现出了明显提高的绘画技能(更多的细节),发现了之前漏过的
语法错误,对屏幕上斑点的计数结果也更加准确。斯奈德的解释是,跨颅磁刺激仪暂时性减低了左脑脑区的功能,而右脑的功能则相对提高,于是提高了被试的注意力和想象力。
研究历史
1996年,布鲁斯·米勒(
Bruce Miller)博士在
医学期刊《柳叶刀》上报告了三个在患额颞叶
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 FTD)后成为出色画家的案例[3]。患者在患病前对艺术并没有特别的兴趣和造诣,但随着失智症的发展却突然拥有了惊人的绘画才能。
失智症患者在患病8年后的一幅美术作品。患病前他从未碰过画笔。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同样是从未受过绘画训练的患者,64岁。生病后开始绘画练习,生病第4年开始完美的细节还原图像,又过了两年开始使用大量棕色和黄色进行创作。此画创作两年后患者停止绘画。
1998年10月,米勒博士在《神经病学》杂志上又描述了另外两名具有相同额颞叶失智症的患者同样拥有了出色的绘画才能。
到2000年为止,米勒博士已经把他的额
颞叶失智症/获得型
艺术才能病例扩展到了12例,现在这些病例中还包含了从沉睡中唤醒的
音乐才能。另外研究者在比对
SPECT功能成像后还发现,这种后天获得型的学者症和先天
自闭学者症在大脑功能损伤方面具有
相似性:他们都存在类似的左脑颞叶
功能性损伤和大脑
新皮层后部的增强。
2005年,《神经病学》上报道了一个由突发脑部出血造成的“意外天才”案例:在发病之前,患者对艺术创作没有丝毫兴趣,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才能。但在患者突发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几周内,他开始“在许多笔记本上写满诗歌,夸张而极具
表现力地进行绘画创作,把几乎全部的时间都用来绘画和雕塑。”他不但充满了创作力,而且无法停止手中的创作。他渴望把所有的空间都填满自己的作品,这已经成了一种
强迫症。他画满了家里所有的地板、墙砖、
天花板,他疯狂的在所有能够绘画的地方创作,不仅仅用画笔和颜料,甚至用蜡油和烟火——这种疯狂最终让他的妻子无法忍受,离他而去。大量的纪录片对这位叫做汤米·麦克休(Tommy McHugh)的获得型学者症的故事进行了报道。其中《我天才的大脑》对这位患者的生活片段进行了生动详细的描述[5]。
结合之前的报道,一共有5位年长患者在额颞叶失智症发生后获得了绘画才能;他们的绘画属于精确入微的复制,却缺少抽象的或者象征性的价值;他们的
情景记忆仍被保留,
语义记忆却被破坏;并且他们对于绘画过程表现出了极高的、强迫性的专注。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显示,他们的左脑有显著的机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