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饮时洛阳告捷遂作春酒歌》是唐代诗人
高适创作的一首
七言诗。全诗通篇以酒贯串。
①李少尹:或指
李岘。《
旧唐书·李岘传》载,岘曾任河南少尹,累官至相位,乾元二年(759)五月以言事激切触怒肃宗,出为蜀州刺史。《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有
李则,曾任河南府少尹。四库本题作“李七少尹”。毕员外:据刘开扬笺注考证:《郎官石柱题名》有毕炕,曾为广平太守,曾拒安禄山,后赠户部尚书;又有毕抗,曾任兵部员外郎、吴郡太守、江南采访使。洛阳告捷:据《
资治通鉴》卷二二一,乾元二年三月,
郭子仪等九节度使与史思明战于邺城,大败,七月罢郭子仪,以
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兵马元帅,光弼力辞后改任副元帅,“光弼遂移牒留守韦陟使率东京官署西人关牒河南尹李若幽使帅吏民出城避贼,空其城。……十月,史思明引兵攻河阳……光弼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馀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馀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擒其大将徐璜玉、李秦授。其河南节度使安太清走保怀州。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光弼驱俘囚临河示之,乃遁。”春酒:冬酿春熟之酒,亦称春酿秋冬始熟之酒。《
诗经·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毛传:“春酒,冻醪也。”孔颖达疏:“此酒冻时酿之,故称冻醪。”
③麈毛:即麈尾。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故称。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
④持蟹螯:指如魏晋名士一般潇洒的风度。《
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⑤武侯:即
诸葛亮。因死后谥为忠武侯,后世称之为武侯。此处代指李少尹。郎官:谓侍郎、郎中等职。秦代置郎中令,为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属官执掌护卫陪从、随时建议等。唐六部郎官,郎中之外,更置员外郎。此处代指毕员外。
⑥绿蚁: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故以绿蚁称新酒。白居易《
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⑩彭门:《水经注》卷三十三:“东南下百馀里,至白马岭而历天彭阙亦谓之为天彭谷也。秦昭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见氐道县有天彭山,两山相对,其形如阙谓之天彭门,亦曰天彭阙。”《
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垂拱二年,于此置彭州,以岷山导江,江出山处,两山相对,古谓之天彭门因取以名州。”剑门:即剑门山,在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北。《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三:“剑州剑门县,圣历二年置,因剑门山为名也。梁山在县西南二十四里,即剑门山也。”
李岘于乾元二年(759)五月因言事激切触怒肃宗,出为蜀州刺史;高适于此时出任彭州刺史;同年十月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洛阳告捷,是以此诗作于乾元二年十月彭州刺史任上。诗题名为《春酒歌》,通篇以酒贯串。首二句叙事,连用两“故人”分指好客主人毕员外与风雅客人李少尹,正因有此主客,方有饮酒之兴“长歌”以下八句写席间饮酒逸兴遄飞,豪饮长歌,高谈阔论,忽闻前线捷报,更要痛饮庆功,李、毕二人兴致也高,觥筹交错,酒酣耳热。“前年”以下九句回顾自己近来遭遇,历经宦海风波,如今赴彭州途中遭遇抢劫,只堪以酒浇愁。结尾二句巧妙地从自身经历转回到酒上,可见诗人笔力整首诗充满豪荡之气,直率之情,绘声绘色,仿佛可见诗人仕途顺利后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之形象。
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
岑参齐名,并称“
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
高常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