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是唐代诗人
高适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十二句正面描绘战争场面,后十二句赞颂主将
哥舒翰睿智勇武。
①诗题敦煌选本作《同吕员外范司直贺大夫再破黄河九曲之作》。李员外:高适《
送窦侍御知河西和籴还京序》中有“军司马员外李公”,大约即此人。九曲:在今青海贵德县东河曲一带。《
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安西都护张玄表侵略吐蕃北境,吐蕃虽怨而未绝和亲,乃赂部州都督杨矩,请河西九曲之地以为公主汤沐邑,矩奏与之。”胡三省注九曲者,去积石军三百里,水甘草良,盖即汉大小榆谷之地,吐蕃置洪济大漠门等城以守之。”吐蕃得到九曲之地后,因其地肥良,又与唐境相近,于是复叛,率兵入寇。天宝十二载(753)五月,哥舒翰收复九曲之地。
⑧威稜:《汉书·李广传》:“威稜儋乎邻国。”注:“李奇曰:‘神灵之威曰稜。”王先谦补注:“稜,俗棱字。木四方为棱,人有威如有棱者然,故曰威棱。”沙漠:敦煌选本作“沙塞”。
⑨庙算:朝廷或帝王对战事进行谋划。《孙子·计》:“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张预注:“古者兴师命将,必致斋于朝,授以成算,然后遣之,故谓之庙算。”
此诗应为天宝十二载(753)五月,高适为奉贺哥舒翰收复黄河九曲之战而作。九曲之地自从景云元年(710)归吐蕃后,一直是吐蕃侵扰大唐的跳板,四十余年后哥舒翰收复此地,对于安定大唐西北边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诗歌前十二句正面描绘战争场面。前两句交代战争起因,下四句渲染唐军军威之盛;“泉喷”以下六句写敌军参拜之状,以环境描写烘托战场气氛,刻画细致。后十二句赞颂主将哥舒翰睿智勇武。“石城”攻坚,“铁骑”如云,哥舒翰胸有长策,一言决胜,功高百代,威震沙漠,忠感乾坤,使得老将失色,儒生结舌;凭庙策以解重围,止杀戮以报君恩;这场胜利,消除了吐蕃对大唐西北边境的威胁,唯见关河渺远,敌城空旷。此诗的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在大力赞颂战争的同时,表达了“止杀报君恩”的观点,这是进步而正确的。全诗用“赋”的手法铺写战争场面和哥舒翰的忠勇义烈,又用对比手法,通过敌军的惨败衬托唐军的威势,以老将和儒生衬托哥舒翰的勇武,形象鲜明,气势雄壮。
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
岑参齐名,并称“
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
高常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