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来贺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史来贺(1930年7月3日—2003年4月23日,一说1930年7月25日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南新乡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第三、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十三大至十六大代表,第五至八届全国人大常委,河南省新乡市刘庄村原党委书记。
人物生平
1930年7月3日(一说7月25日),史来贺出生在刘庄一个佃农的家庭。
1934年,因患重病,以致终生声音沙哑。
1939年,在本乡读了一年半私塾,后因家境贫困辍学。此后,他放过牛羊,当过小长工。
1947年,参加民兵组织。
1948年1月,参加工作,投身解放战争。
1949年8月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秋,成立临时互助组。
1951年4月,成立有6户人家参加的常年互助组。
1952年12月,担任刘庄村党支部书记。
1956年,组织刘庄村农民建立了高级社。
1957年,担任刘庄科研小组组长。
1965年,被新乡地委任命为新乡县委副书记,兼任刘庄大队支书(注:1958年—1983年人民公社时期,刘庄村为刘庄生产大队)。
“文化大革命”动乱期间,被打成“黑劳模”、“走资派”游街挨斗。
1968年9月,回到刘庄。
1977年,再次当选全国劳模,被河南省委任命为新乡地委书记,兼任刘庄大队支书,平时在刘庄办公。
1965年至1977年,曾任河南省贫协副主席、新乡县委副书记、河南省委委员、新乡地委书记。
1984年,当选为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03年4月23日,在河南新乡因病医治无效逝世。
担任职务
史来贺是第三、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任河南省贫下中农协会副主席,河南省委委员、中共新乡地委书记、新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新乡县委副书记、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庄农工商总公司总经理。
人物事迹
投身解放勇当先
1948年,中共新乡城工委派人进驻刘庄,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史来贺响应党的号召,串联年轻伙伴,成立民兵自卫队。随后,刘庄民兵队正式成立,史来贺任队长。不久,他又担任周围8村的民兵联防队长。他积极率领民兵,投身解放战争,被授予“全国民兵英雄”等光荣称号。
1949年5月7日,新乡和平解放。8月6日,史来贺光荣入党。
平地改土兴水利
1952年12月,史来贺当选为刘庄村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带领全村人治穷致富的重担。他立下誓言:“跟党走,拔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1953年开始,史来贺组织平整土地攻坚队,带领刘庄人车推、肩挑、人抬,起岗填沟,拉沙盖碱,用了整整20年,把刘庄周围750多块凹凸不平的“盐碱洼”、“蛤蟆窝”荒地改造成了现代化农业园区。
在史来贺带领下,从1964年冬到1968年,刘庄共打机井7眼,架设高低压线路5500米,兴修桥梁涵闸7座,改明渠为暗渠37条,总长13000米,铺设地下管道1000米,实现井渠双保险,旱涝保丰收。与此同时,大搞养猪积肥,广开肥源。翻新扩建集体养猪场,家家有圈,户户养猪。粗肥变为优质肥料,既减少了肥料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又改良了土壤,为粮棉稳产、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事求是不跟风
1956年,刮起“小社并大社”之风,区里将8个村30多个初级社合并为夏庄高级社,提名史来贺当社长。史来贺却弃大求小,坚持刘庄“一村一社”。刘庄高级社与夏庄高级社同日举行成立大会,但区里拒不承认“黑社”,不准参加会议,不予传达文件。这时又遭寒灾、涝灾、虫灾,粮棉收成锐减大半,有村民将要逃荒。史来贺带领群众大种白菜蔓菁胡萝卜,又成立铁木小组、豆腐坊,组织烧砖瓦、到黄河滩割草、到火车站装卸、串乡做小买卖,当年副业收入1.7万元,可买近20万斤口粮,还给群众4次分红。这时传来了毛主席的声音:中国农村情况复杂,从目前来看,一村一社比较好。勉强凑集的夏庄高级社一年就解体,刘庄保住了羽翼未丰的集体经济。
1961年,农村推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从生产大队核算退为生产队核算。周围村庄扩大自留地,分养牲畜,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史来贺却弃小求大,坚持以大队为基础。他向在七里营公社蹲点的谭震林副总理汇报:“刘庄干部有个习惯,无论啥事,都爱用‘刘庄实际’这把尺子量量。”刘庄就这么大,居住集中,大队有凝聚力,为了利于发展生产,不必人为拆分几个核算单位,还是不退为好。上级工作组深入调查研究后,把刘庄作为“不退”典型上报中央,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
钻研棉花夺高产
1957年,刘庄成立科研小组,史来贺亲任组长,与科研小组人员一道,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小田搞试验,大田搞推广。当年,刘庄皮棉亩产达到53.5公斤,成为全省、全国的先进单位。在全国棉花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勉励史来贺:“千亩棉花亩产皮棉百斤以上,你们带了个头儿。希望你们高产再高产,彻底改变贫困面貌,给全国树立榜样。”
史来贺牢记周总理的嘱托,带领刘庄人继续创高产。1958年以后,刘庄一带的棉田,发生大面积毁灭性的棉花黄枯萎病。为夺棉花高产,史来贺在棉田一住就是8年,和大家培育“刘庄1号”、“刘庄2号”和“刘庄3号”新品种,年年获得丰收,荣获全省科技进步奖。并先后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浙江6省推广,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1970年,阿尔巴尼亚棉花考察团第一个从中国国外前来参观。史来贺的论文《科学种田连年高产》在《植物学报》发表,他被中国科学院聘为特邀研究员,被中国农业科学院邀请做学术报告,成为全国农学会会员、全国棉花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棉花学会副理事长。
畜牧突破开新路
1964年,史来贺带领刘庄群众自力更生,发展畜牧业,他用90元钱从新乡买回3头小奶牛,后来又从新疆买回27匹母马,从沁阳买回7头驴,经过精心饲养,自繁自养,牲畜头数迅速增加。刘庄畜牧业大发展,发展成为相当规模的畜牧场,成为刘庄村发展商品经济的突破口。到70年代中期,畜牧场已每年卖骡马20多匹,100多头奶牛每天产奶几千斤,又衍生了奶粉厂、冰糕厂、乳品加工厂。
安定团结搞生产
1966年,“文革”动乱开始,连郑州、焦作、新乡的红卫兵都到刘庄“点火”,村里造反派贴史来贺的大字报,因他在全国民兵群英会上获得过中央军委奖励的一支半自动步枪,还诬他“藏黑枪”。史来贺清醒地意识到,坚决不能乱。如果乱了,将是一场灾难。于是,他立即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村里的规定:“刘庄绝不能乱,今后写大字报的,自己买纸买笔;外出串联的,生产队不记工分、不给盘缠。”正值批判“唯生产力论”时,他被革出了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之列,刘庄却于此时拉开了集体企业的序幕。
1976年初,周总理逝世,在“四人帮”的政治高压之下,史来贺召集村里干部和党员、团员,在苹果园开了一个秘密会议。他说:“遇事要有主心骨,不能听风就是雨,咱们还是一心搞发展。”并宣布动工盖集体新村。针对动乱情况,刘庄党支部加强正面教育,使正气压倒了邪气,刘庄村的不安定因素得到了化解。在社会上最乱的时候,刘庄的领导班子没有瘫痪,人心没有乱,一直在安定团结搞生产。1978年,刘庄村总收入达到126万元,人均集体分配298元。
发展集体强经济
为了让刘庄群众富起来,史来贺向工业挺进,兴办起机械厂。机械厂生产的小喇叭曾响遍全国各地;小型奶粉机销往全国20多个省区市。机械厂从仅有三个半人的铁木业组迅速发展成为拥有几十台机床的大厂。接着,史来贺带领刘庄人又陆续建起了食品厂、造纸厂、淀粉厂等。刘庄村办企业的发展,既有效地解决了剩余劳动力问题,也为集体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史来贺与刘庄党支部从刘庄村实际出发搞改革。他们保留了集体经济的优势,革除了农业劳动中的“大呼隆”和分配上的“大锅饭”,同时吸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成立了刘庄农工商总公司,下分农业、园林、畜牧、工副、商业、农机、建筑7个专业、36个生产经营承包单位,实行“综合经营、专业生产、分级管理、奖罚联产”的集体专业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责任制形式,适合刘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充分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刘庄经济的发展。1980年,刘庄总收入每人平均达到1102.44美元(按当时美元价值计算),达到了小康水平。刘庄群众对共同富裕更加充满信心。
1985年,刘庄建起高科技企业——河南新乡华星药厂,并在生产品种和规模上进行双向拓展。华星药厂已发展成为能生产数十种原料药和成品药的外向型企业,是中国最大的肌苷生产厂家和中国国内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
大力建设新农村
在史来贺带领下,刘庄从1976年4月开始新农村建设,1981年全部搬进一户一院,双层向阳楼房。随着群众生活的需求和社会变革,1994年又建起了14幢140套五层单元楼房,每户四室两厅一厨一卫,人均住房面积达35平方米。为使全村群众住宅进一步优化,于2000年规划建设了400套第三代住房——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智能化、花园式农民别墅,显著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村里新楼盖好后,史来贺同最后一批群众一起搬进新居。
“集体经济得有集体主义,共同富裕得有共同理想。”史来贺把思想政治工作看得很重。他生前常说:“经济搞上去,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跟上去。既要把群众带到富路上,又要把群众带到正路上。把人教育好,比啥都重要。”刘庄村里建立了党委联系支部、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农户,干部党员人人有任务的思想政治网络。刘庄全村300多户人家,家家民主选举了家庭组长,让会当家理财的人负责一家人的生产生活安排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全面提高刘庄人的素质,刘庄投巨资建起了高标准的学校,建立起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系统教育。在选拔有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到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修的同时,刘庄又邀请大专院校到村里办班。村里建起了科技大楼、卫星地面接收站和电视差转台,开办了图书馆、阅览室和青年民兵之家,每年订阅500多份科技报纸杂志,为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创造条件。
1985年春节,许多家庭小组长向党支部反映,一些外村人来刘庄串亲戚时,传播封建迷信思想,有的甚至拉刘庄人参加封建迷信活动。史来贺敏锐地认识到,不刹住这股风,就会动摇刘庄人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就会干扰刘庄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在史来贺的倡导下,刘庄村开展了一场反对封建迷信的大讨论,让村民们在大讨论中长见识,自觉地抵制歪风邪气。
人物生活
人物语录
史来贺常说:
“我这几十年来,只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让刘庄人跟共产党走。第二件事,让刘庄人富起来。”
“我当村支书,要让刘庄人都过上好生活。有吃有喝有衣穿,还有房子住!”
“我这个‘史’啊,是‘吏’字少一横——不当官儿。”
“现在是新社会,有共产党领导。请大家放心:只要有党支部在,有我史来贺在,决不让一个人挨饿!”
“共产党是为让人民都过上好日子而奋斗的,共产党就是要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干部既是带头人,又是服务员。带头人就是要带领大家苦干实干,不谋私利;服务员就是为群众搞好服务,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群众富裕了才会打心眼里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当干部不能怕吃亏,不能怕出力,共产党员的称号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家庭成员
父亲:史传道,1882年出生。在旧社会吃了不少苦,长期积极支持儿子工作。1963年去世,享年81岁。
母亲:1976年去世,享年93岁。
妻子:刘树珍。父亲被日本人抓劳工砸死在煤窑里,全家外出逃荒前把16岁的她送到史家,与14岁的史来贺成亲。
儿子:史世领,史家长子,1955年出生,1982年就读于山东医科大学,1985年任刘庄华星药厂厂长。2003年5月,刘庄177名党员无记名投票推选新一届村党委书记,史世领以满票当选。
人物轶事
史来贺始终坚持“两个一”:一切从刘庄的实际出发,一切从维护和发展刘庄百姓的利益出发。
刮“浮夸风”时,“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公社压任务,要放小麦亩产15万斤的“卫星”。刘庄会计算算,15万斤麦子装麻袋,在一亩地里能结结实实码两层。史来贺顺势说,亩产15万斤的话,全村人种3亩就够吃了。于是仅种3亩“卫星田”,大田仍按原计划种植。结果,“卫星田”连麦种都没打够,靠大田才稳产。
刮“共产风”时,公社对生产大队“一平二调”,把小麦玉米拉走了,把够檩条的树刨走了。史来贺详细记下来,拉走什么粮、多少斤,刨走几棵树、多高、多粗等等,都要求来人开具了收据。不久,中央通知退赔平调物资。许多大队空口无凭干吃哑巴亏,刘庄却出示收据,领回折合退赔款7.2万元。人们佩服史来贺长了“前后眼”,他说:“啥眼!这是把全村父老乡亲的利益拴在肋巴骨上,一动就心疼。”
1960年,大跃进办大食堂的恶果显现出来,周围村庄里,许多社员因营养不良而浮肿,甚至饿死了人。刘庄却留下了一段愉快的“黑色幽默”。群众一致要求史来贺兼任大食堂司务长,“只要他不死,咱村人谁也不会饿死!”粮食不够副食补,仅胡萝卜就种了70多万斤,又用棉籽饼、玉米芯自制淀粉10多万斤,还做豆腐、粉条和养猪。群众顿顿都能吃饱,每周还有肉吃,刘庄村连一例浮肿都没出现。1961年春天根据中央精神,大食堂解散,刘庄人竟有70%以上投票不愿解散大食堂。
“四清”运动中,一个由中央、中南局、省委、地委30多名干部组成的“四清”工作组,带着“越是红旗单位问题越多”的成见,踢开刘庄大队党支部,召开批斗会。已经“靠边站”的史来贺,在会上接受“四清”积极分子的揭发批判。一个外号“抵人牛”的社员,以前损公利己挨过史来贺的批评,上台大呼小叫,越说越激动,突然甩掉棉袄,像一头红了眼的公牛扑向史来贺。几百名社员忽地一下全站起来了,“抵人牛”的拳头挥向史来贺时,人群挡在了史来贺面前,瞬间站成一道人墙,顿时震惊了工作组。史来贺低头站久了坚持不住时,一个凳子悄悄递过来,向来少言寡语的普通社员刘名勋,轻声说:“老史你坐这儿吧。”……这道人墙,这个凳子,让史来贺感动至死。
史来贺一怕在群众中孤立,二怕在群众中孤独。总而言之,他生怕脱离群众,因为群众对于他就是“水”和“空气”。因为怕在群众中孤立,史来贺一生朴素无华,不搞特殊,不恋权势,不图虚名,不谋私利,始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防个人威望造成“一言堂”,实行民主决策,只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因为怕在群众中孤独,史来贺喜欢端着饭碗赶村街上的饭摊儿,与乡亲们蹲在一起边吃边聊;喜欢下班回家时坐在马路牙子上,与男女老少偎在一起谈笑风生。他曾因为被禁止接触群众而落泪,曾坦言“离开群众最难受”。
所获荣誉
1959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60年4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民兵英雄”称号。
1964年3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植棉能手”称号。
1978年3月,被全国科学大会授予“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
1979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4年7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87年8月,被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授予“全军英模”称号。
1989年7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1989年7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解放40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称号。
1989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91年7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领导干部”称号。
1991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乡镇企业局授予“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
1995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96年7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1年7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9年9月10日,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09年9月22日,当选“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
2019年9月,被评为“最美奋斗者”。
人物评价
史来贺的事迹和精神很感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 评)
我们大家对来贺同志的评价有三句话: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农民的优秀代表,农村基层干部的一面旗帜。这三句话概括了来贺同志的一生。他一生不忘群众,一生也没离开过群众。50多年,带领群众使一个穷村庄变了样子。全国的农村干部都应该向他学习。(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 评)
史来贺同志的思想和事迹,是我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部生动教材。(《人民日报》 评)
史来贺同志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是全省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一面旗帜,是河南农民的优秀代表,是河南人民的骄傲。史来贺同志甘做人民公仆,心系群众,廉洁奉公,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为我们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树立了典范。(中共河南省委 评)
几十年来,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忠实履行共产党人的职责,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新华社 评)
历史已铭记了他,这位新时代农民的先驱,这位中国乡村的灵魂人物。(《河南日报》 评)
“五十年红旗不倒”说的既是刘庄,更是对史来贺的赞誉。(《中国青年报》 评)
他始终保持着农民的朴素本色。他所创造的业绩,他所获得的荣誉,历史,将永远铭记。(《新乡日报》 评)
后世纪念
人物缅怀
2003年4月23日,史来贺不幸病逝。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从北京打来电话,对史来贺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对亲属表示诚挚慰问。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基层单位送来了800多个花圈,层层簇拥,淹没了礼堂门前的广场,向着刘庄村魂,向着中国村魂,致哀,致敬。
2003年9月5日,中共河南省委印发《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开展向史来贺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史来贺同志为榜样,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振奋精神、努力工作,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实现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
2013年,为纪念史来贺逝世10周年,《新乡日报》开辟了“史来贺精神耀牧野”专栏,刊发社会各界纪念史来贺的文章。
2021年4月23日史来贺老书记逝世18周年纪念日之际,七里营镇党委书记荆树湿带领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和51个村党支部书记200多人来到史来贺纪念馆,深切缅怀史来贺老书记。活动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丁庆丰主持。
精神传承
2003年9月17日,按照中组部、中宣部和河南省委的统一部署,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和新乡市委在郑州联合召开学习史来贺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
2013年4月19日,由新乡市委组织的“学习弘扬史来贺精神”座谈会在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举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先进群体代表和党员群众近百人,共同追忆史来贺先进事迹,学习弘扬史来贺精神。
2014年4月21日,新乡县成立史来贺精神研究会。该研究会的成立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史来贺精神,坚守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史来贺的家乡,出现了全国罕见的“新乡现象”。在一个地级市里,以史来贺为首,形成了一个全国和全省重大先进典型的密集群体,涌现了一批“史来贺式”的农村党委、党支部书记——吴金印刘志华裴春亮范海涛张荣锁耿瑞先许福卿等。史来贺1990年10月2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怎样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也成为了全国一代村支书的生动教材。
2021年4月,新乡县在刘庄展览馆史来贺同志纪念馆举行党史系列教育“接过毛主席的枪”刘庄史来贺民兵连授旗仪式。
艺术作品
2005年5月,新华社军分社济南军区支社前社长蒋永武所著的长篇传记文学《史来贺》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全书15章,共50万字。全书通过解读史来贺同志思想境界、身世、家庭和事业等呈现出一个实事求是、带头致富、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立体的主人公形象。该书在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材。
2014年6月20日晚,由河南省豫剧三团排演的大型豫剧现代戏《史来贺》在新乡县刘庄村礼堂首演。《史来贺》主要讲述了1988年至1990年间,史来贺为再建新药厂向村民筹款借钱的故事,艺术再现了史来贺的干群情、夫妻情、父子情,凸显了一名共产党人一心为民、克己奉公和积极进取的崇高品德和担当精神。
2014年6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党的核心价值观文化—为人民服务”宣讲活动开讲暨电影《大地赤子—史来贺》首映礼。影片《史来贺》讲述了全国劳动模范史来贺的感人故事,他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扎根刘庄51年,使当年的“长工村”成为全国有名的小康村、幸福村。
2015年7月12日,以全国劳模史来贺为题材的中国人物画作品《中国村魂》正式入藏史来贺纪念馆。该画作者、水墨人物画家石品表示“这幅画终于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2017年5月5日,中央电视台重点创新节目《国家记忆》《永不过时的劳模精神》系列播出第五集《史来贺》。该期节目讲述了史来贺如何将一个一穷二白的穷村庄变成如今的“中原首富村”的故事。
纪念场馆
2003年4月23日,史来贺不幸病逝后,村民们纷纷要求:希望能有个地方,能经常瞻仰老书记的音容笑貌。为此,刘庄村里建过一个临时纪念馆。后来,纪念馆开建,2010年正式落成。刘庄展览馆史来贺同志纪念馆占地19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上下三层,12个展厅,布展照片300多幅,各类展品100余件。
参考资料
史来贺.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3 16:2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