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涛,
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市工商联副主席、
河南孟电集团党委书记、
总经理。自2001年3月任孟电集团总经理以来,他带领全体员工努力打造
循环经济,使孟电集团经济效益连年翻番,为孟庄镇乃至全市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简介
范海涛,
辉县市孟庄镇
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
河南孟电集团总经理。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引领企业连创佳绩;他热心公益,奉献社会,塑造了和谐发展的孟电之魂;他高瞻远瞩,敢为人先,绘就孟电更加辉煌的明天。他就是市工商联副主席、
孟电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范海涛。自2001年3月任孟电集团总经理以来,他带领全体员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努力打造循环经济,使孟电集团经济效益连年翻番,为
孟庄镇乃至全市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荣誉
河南省劳动模范
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河南省十大优秀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河南省建材行业优秀企业家
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发展
连续3年,民营企业
孟电集团销售收入、实现利润、上缴税金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
新乡市之首,上缴税金更是以年均60%的速度递增。
孟电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范海涛告诉记者,20年前白手起家,目前孟电集团固定资产已达20多亿元,2008年上缴税金近1.3亿元,是辉县市唯一一家纳税超亿元的企业。眼下,
孟电集团已经成为河南省最大的干法水泥生产基地。孟电集团为什么会有如此快的发展速度?
范海涛道出“秘诀”:“只有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在搞好环保的前提下,企业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1、壮士断腕
2007年,国务院在全国开展“上大压小、节能减排”活动,拆除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项目。河南拆除小火电主会场设在孟电集团。当年10月26日,随着连声巨响,孟电集团8台小火电机组的6座冷水塔和3座烟囱轰然倒地。
20年的心血付之东流,集团损失10亿元。爆破拆除前夜,范海涛和集团干部、职工来到8台机组前,转了一圈又一圈,非常不舍。但是,范海涛认为今天的“破”是为了明天的“立”,阵痛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
小火电机组拆除后,
孟电集团投资26亿元兴建了两台30万千瓦热电机组项目,于2008年10月6日取得国家
发改委核准批文,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
2、变废为宝
20多年来,孟电集团善于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如今“孟电”
水泥已成为集团的支柱产业之一,可年产水泥600多万吨。可谁知道,是电厂的“废物”粉煤灰催生了孟电集团这一支柱产业。“当时电厂日排粉煤灰1500多吨,污染环境又占地方,卖掉又不值钱;粉煤灰做原料制成水泥,根治了污染,效益又很好!”范海涛说。
然而,谁能想到,
孟电集团却在2001年初炸掉了才建成两年的两条立窑水泥生产线。4000万元的投资、600万元的年产值,在爆破声中灰飞烟灭。
但孟电集团带头炸掉立窑,拉开了辉县市乃至新乡市关停小水泥的序幕。范海涛说:“和立窑生产线比,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能耗低、节约资源、产品质量好、不污染环境。企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是
孟电集团的立厂之本!”
如今,辉县市的空气清新了,天变蓝了,老百姓生活环境好了,孟电集团的带头作用功不可没。
此外,孟电集团利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余热建设电站,发电直接回用于水泥生产,两台机组日均发电量达3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天节约标准煤120多吨,每年直接创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
据范海涛介绍,他们正在申报100万吨的造纸项目,因为两台火电机组建成后,将会产生大量蒸汽,这是造纸的主要原料。
3、勇担责任
孟电集团爆破拆除8台火电机组时,1060名职工随之失去工作岗位。范海涛说,职工们是集团的宝贵财富。在困难面前,保住他们的“饭碗”,不仅是企业的良知,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尽管新的热电联产发电机组建成后,包括管理、后勤人员在内,只需185人,但孟电不让一名工人下岗,工资、福利一分不降。同时,孟电准备依托现有产业,另上新项目,通过发展来分流安置富余人员。
这只是孟电集团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20多年来,孟电优惠电费让周边企业得到10多亿元实惠,为农民提供1万多个当地就业机会,每年拿出十几万元资助贫困学子……
孟电集团还帮助周边企业、农村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这不仅为企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更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发展契机,促使企业产生新的生长点,把“负担”变成了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
范海涛说:“今后5年,孟电集团将实现销售收入50多亿元,上缴国家税金5亿元左右;再有5年,将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0亿元左右!”
关注民生
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河南
孟电集团总经理范海涛时刻关注着时代的发展。在正在召开的省“两会”上,将为
农村社区居民的增收问题建言献策。除了正常的繁忙之外,范海涛这段时间一有空就趴在桌子上构思着自己的文稿,他准备在两会上提出增加农民收入这方面的建议。新农村建设,决定免费为家乡建设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完成投资1.3亿元全部建成58栋楼房,实现了当年拆迁、当年建设、当年入住。乡亲们虽然搬进了宽敞漂亮的新区,但收入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范海涛经过多次调研和分析,他认为除了农民本身原因外,政府还有很多政策可以继续完善调整,通过政策扶持农民增收的空间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