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1936年8月11日—2021年12月26日),又名乔纳森·斯宾塞,出生于英国
伦敦西南
萨里郡,先后毕业于英国
剑桥大学和美国
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史研究专家、汉学家,以研究明清史见长。史景迁曾受教于
温切斯特大学和
剑桥大学。196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曾任耶鲁大学教授、历史系和东亚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获颁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曾任2004一2005年度
美国历史学会会长,在西方汉学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人物生平
1949年,进入英国最古老的
公立学校之一温彻斯特学院就读,曾获得历史奖学金。
1956年,进入
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专业为英国史。在校期间还担任了文学杂志与剑桥学生报纸的编辑。
1959年,获得麦仑奖学金,得到去
耶鲁大学交换深造的机会,1959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进入美国
耶鲁大学深造。期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师从
芮玛丽教授攻读
中国近现代史。
1965年,史景迁获得
耶鲁历史学博士学位,其毕业论文《曹寅与康熙:一个皇室宠臣的生涯揭秘》获得波特论文奖,并破格留校任教。
史景迁著作等身,成为海外汉学界中国近现代史的杰出专家的同时,还是《
纽约时报》《
纽约书评》《
纽约客》等许多西方知名
主流媒体的特约撰稿人,媒体在讨论中国问题时他也是最常被邀请置评的学者之一。
2004年,史景迁当选为美国史学界权威组织
美国历史协会(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主席。
2010年,史景迁更被
美国联邦政府授予美国人文学界最高荣誉“杰斐逊讲席”(Jefferson Lecturer)。有评论者认为史景迁在西方“是我们这个时代拥有最广泛读者群的中国历史学者”,他的大量书籍和文章“提升了西方对于
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理解”。
人物逝世
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于当地时间2021年12月26日辞世,享年85岁。
个人生活
因父母喜爱艺术与历史,1942年,六岁的史景迁接触到
中国画,后又跟随学者
房兆楹学习。史景迁的
中文名字蕴涵了很深的意义:学习期间,房兆楹不仅给他起了史景迁(学习历史景仰
司马迁)这个中文名,还给他一个很有趣的提示:观察
中国历史,很多正史中记载的老生常谈、人们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其实像彩虹一样有不同的颜色,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发现不同的东西。“史”是Spence的中文译音,“史景迁”就是“景”仰太“史”公司马“迁”之意。
也有一说,史景迁的名字是从《水浒传》人物史进、
时迁、
段景住的名字各取一字而来,表示“历史前进,景象依旧,时代已变”的意思。
在
耶鲁大学,史景迁跟随
费正清的学生
芮玛丽攻读学位,芮玛丽是
中国近代史和中国
文献研究的专家,她的丈夫也是
中国文化的研究专家,两人曾在中国访学,并一度被关进日本设在山东的
集中营,对中国宗教、政治、历史有很深的认识。史景迁认为是芮玛丽引导自己进入了中国史研究领域,他评价芮玛丽“是一位激励人的导师”、“激励人的批评者”。为了撰写博士论文,史景迁还接受了
房兆楹的指导,他评价房兆楹是“伟大导师的楷模”。
作为一个在美国研究中国历史的英国人,史景迁本来就处于
跨文化的语境中,关注文化交流正是他的着力点之一。他的《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不仅写来华西方人记录的中国经历,也写没来过中国的文人作家如何想象中国。
研究中国历史,语言问题不可回避。史景迁看的材料主要是中文,文言文和
白话文他都学过,甚至还曾想学
满文。他从
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地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包括
康熙的
朱批奏折原件。“这对我的研究项目简直是天大的恩赐,从这些材料中我可以了解康熙皇帝批阅奏章时的情况。”史景迁说。
史景迁的妻子
金安平(Annping Chin),著名史学家
金毓黻之孙,1950年生于
台湾,12岁随家人移居美国,现为耶鲁大学历史系高级
讲师(Senior Lecturer),史景迁的父母与
兄弟姐妹也都受过良好教育。
个人作品
主要贡献
史景迁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悠久的中国历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他的观察与研究结果。他十分擅长于人物研究,人物研究可以说是史氏研究的一大亮点,在其笔下涉及的人物数量很多,层次也很丰富,是一位一生致力于
中国研究的美国汉学家。史氏对中国的研究从晚明一直延伸到了当代,清史研究是其研究的起点和重点。他的作品敏锐、深邃、独特而又“好看”,使他在成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的同时,也成为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
除了研究明清史以外,史景迁学术上的最大贡献是他对西方汉学史的研究。几乎是在他的治学伊始,他就致力于对西方汉学史的搜罗爬疏,挖掘了大量可贵的珍稀资料,几乎复活了这一学科勃兴的时代。难能可贵的是,史景迁不止是挖掘素材,搜集逸闻奇事,而是有机地把这些珍贵的资料放进历史的文化内涵中去审察,探究其文化意蕴,运用
比较文化和
文化人类学的眼光,高屋建瓴地对其进行剖析,得出自己的学术见解,熔铸进总体文化论断的宏观背景中去;从而巩固和革新自己的历史观,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汉学在海外的发展这一
文化史现象。
史景迁在中国知识界同样具有相当的影响与
关注度。早在1989年,史景迁就曾应
乐黛云教授的邀请在
北京大学作了题为“文化类同与文化利用:世界总体对话中的中国形象”的系列讲座,此后更多次来中国内地进行交流,同时也经常受邀在港台地区举办各类
学术演讲。自2001年底,
上海远东出版社开始陆续译介史景迁的系列著作,已出版十余种。近年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又重新将史景迁的部分著作陆续重译再版,由此可见史景迁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
史景迁师从于著名的汉学家
芮沃寿和
芮玛丽夫妇以及《清代名人传》的作者
房兆楹,并因其研究成果而得到老一辈学者如
费正清等人的高度赞誉,在同辈学者当中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有人将其与
哈佛大学的
孔飞力、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魏克曼并称为“三杰”。
获奖记录
2017年8月,获得第十一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人物评价
学者于亭认为,史景迁的作品浅和单薄,这可能跟史景迁的文献能力、
史观上的倾向和选择的文风都有关系。他的著作能够拥有庞大的
读者群,固然跟他的史学写作别开生面,引人入胜有关,也跟这种浅近易入众眼有关。目前中国的历史学者似乎不乐于写大家
都看得懂、愿意看的历史著作,使“戏说”历史类书籍占据读物市场,对大众
历史观有误导。史景迁给中国学者的启示是,专业著作也可以作为整个社会人群的阅读对象,不能只写作枯燥的论文,应关注
中等教育以上人群的阅读,考虑他们的阅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