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多拉(原名:飓风多拉,英语:Typhoon/Major Hurricane Dora,国际编号:2308,中国国家气象中心标准译名:多拉,其他中文译名:朵拉)是2023年诞生于东北太平洋的一个
热带气旋与
202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8个获得国际编号的风暴。
命名由来
在北半球,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到格林尼治子午线的海洋洋面上生成的气旋称之为飓风,而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之为台风。世界气象组织的飓风命名表包括6组较常见西方人名。每组有21个人名,按照首字母从A至W顺序依次排列。名单中没有以Q、U、X、Y 和Z开头的人名,因为很少有人名以这几个字母开头。这些名称每6年循环使用一次。如果以某个人名命名的飓风造成的破坏特别严重,这个人名会从飓风名单中删除,代之以另一人名。
“多拉”(Dora)一名为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命名名单中的名称,“多拉”为中国国家气象中心标准制定的中文译名,其他中文译名包括“朵拉”等。原飓风“多拉”进入西北太平洋获编成为台风后仍沿用其原来的名称,不再另外命名。
由于本次台风“多拉”过境中北太平洋时对美国夏威夷州发生的大规模山火灾情造成的间接影响引发了一定的舆论问题,因而美国事后决定在2024年飓风委员会年度会议上要求将“多拉”除名,最终获得通过。
发展过程
2023年8月5日14时(
北京时间),原飓风“多拉”位于东北太平洋洋面,中心位于北纬13.5度、西经130.8度,即美国夏威夷
希洛东偏南方向约2660公里的洋面上,强度等级为二级飓风,中心最大风力15级(48米/秒,相当于中国
强台风级),中心气压为968百帕。过去24小时,“多拉”由17级减弱到15级,预计“多拉”将以每小时3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强度缓慢减弱。飓风多拉将于2023年8月12号进入日期变更线,身份将变成台风,名字保留不变。
8月12日上午,“多拉”正式进入西北太平洋,编号成为2308号台风,名字仍保留叫“多拉”。
8月12日8时,2023年第8号台风“多拉”(台风级)(英文名称:Dora)的中心从中北太平洋移入西北太平洋,位于美国关岛偏东方向3790公里,就是北纬15.5度、东经180.0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165-20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80-12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50公里。预计,“多拉”将以每小时25-3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8月12日17时,2023年第8号台风“多拉”(台风级)的中心位于美国关岛偏东方向366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16.9度、东经178.7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165-20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80-12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50公里。预计,“多拉”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8月14日8时,2023年第8号台风“多拉”(DORA)已于14日上午由强热带风暴级减弱为热带风暴级,其中心位于美国关岛东偏北方向约278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18.6度、东经170.3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130-180公里。预计,“多拉”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转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8月14日14时,2023年第8号台风“多拉”(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位于美国关岛东偏北方向约268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19.3度、东经169.2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130-180公里。预计,“多拉”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8月14日17时,2023年第8号台风“多拉”(DORA)(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位于美国关岛东偏北方向约267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19.7度、东经169.0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0百帕,七级风圈半径130-180公里。预计,“多拉”将以每小时15-2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转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
8月15日8时,2023年第8号台风“多拉”(DORA)(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位于美国关岛东偏北方向约263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0.9度、东经168.3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110-160公里。预计,“多拉”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缓慢减弱。
“多拉”已于8月15日下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减弱为热带低压,中央气象台15日17时对其停止编号。
在事后发布的最佳路径中,中国气象局将“多拉”进入西北太平洋时期的中心最低气压稍作上调至970hPa。
台风特点
“多拉”跨过
国际日期变更线后,进入了西北太平洋台风编号序列,但名字沿用“多拉”。据悉,“多拉”最早可以追溯到7月21日从西非近海诞生的一个小小扰动。这个扰动几经波折、跨越中美洲地峡,进入东北太平洋后在7月28日获得命名。如果从大西洋算起,20多天时间“多拉”行程已经超过1.6万公里,跨越两大洋、经过3个机构管区、换了5个名字(95L-96E-05E-飓风多拉-台风多拉),成为2018年以来西北太平洋首个“进口台风”,可谓“漂洋过海来看你”。
广州市气象部门表示,“台风插班生”虽然不是每年都有,但也不算少见。上一个“插班生”是2018年的飓风“赫克托”(Hector),而2000~2022年期间,总共出现9个,此次“多拉”是2000年以来的第10个“进口台风”。巧合的是,1999年同样有一个名为“多拉”的飓风也跨洋成为了台风“多拉”。气象部门表示,未来“多拉”将在海上自行消亡,对
中国无影响。有网友戏称,“多拉”是一个“妥妥的观赏性台风”。
尽管对中国直接无影响,但“多拉”此前过境美国夏威夷以南时因增大了夏威夷南北部气压差而引发了强风,是诱发夏威夷严重山火灾害的原因之一。
此外,据美国国家气象局记录,截至8月10日晚,“多拉”的四级飓风强度已经持续了122个小时,是有记录以来太平洋飓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而考虑到“多拉”距毛伊岛有500英里,飓风对火灾的影响使科学家们感到震惊。
台风影响
台风“多拉”对西北太平洋陆地无影响。但其此前过境中北太平洋时,其所引发的外围强风参与影响了美国
夏威夷州发生的大规模山火灾情,在当地造成严重破坏与人员伤亡。当地时间8月11日,美国夏威夷州政府称,夏威夷州毛伊岛大火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达67人。当地时间8月13日早晨,据美国夏威夷州毛伊县政府最新通报,野火已在该州毛伊岛造成93人遇难。
美国国家气象局表示,干旱的植被、强风和低湿度共同助长了大火。夏威夷大学的研究表明,在夏威夷群岛的一些地区,大火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尽管这些火灾的范围已变得不同寻常。美国国家气象局将起火原因归咎于强风、低湿度和干旱植被。原飓风“多拉”虽然距毛伊岛数百公里,但带来的强风风速高达每小时上百公里,显著助长了火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