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
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对古人来说,不但是乐器,也是抒怀
寄情之物。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
弹拨乐器,是国乐之
精粹。古琴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琴融合了人们智慧的结晶,表现着华夏儿女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与追求。古琴是一种浓缩了中国
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是传统
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其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
传统音乐。
古琴,又称“文武
七弦琴”是一种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涵的乐器。唐朝诗人刘长卿诗句: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其“七弦”指的就是古琴,“
泠泠”则指的是古琴的音色。据唐风琴社社长彭建军介绍,普通人在老师的指导下,也可以很快就学会,但要学精则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好的悟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天上有五星,地上有五行。世上的声响有五音,因此在原始时代神农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当时只有五弦:宫、商、角、徵、羽,象征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周文王为悼念死去的儿子
伯邑考而增加了一根弦;
周武王讨伐
商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古琴也由此而产生,距今天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了。
七弦琴——
中国古琴,
音色深邃而宏,造型沉稳而美,内心里蕴藏了无穷秘密,琴弦上振动着千古风骚。
历代的琴人,都特别强调环境的优雅,因为只有在这种环境里,才能生动地体现出“
天人合一”的理念。所以,那些动人的琴声,使往往出现在半帘幽梦的窗前,一地银霜的月下,出现在芦花飞雪的水畔,烟岚笼罩的山林……。
众多的琴曲,都特别注重心境的淡泊,因为只有在这种心境里,才能充分地表达好“境由心造”的真髓。所以,那种澄澈的情感,便往往浸入了对历史的凭吊,对前贤的景仰,对亲情的怀想,对故人的挥别……。
古琴的身长,一般都是三尺六寸五分,比喻一年的光阴;古琴的身宽,一般都是四寸,比喻一年的四季;一年共有十二个月,若是加上闰月,便会有十三个月份;而这个数目,又恰好是一张古琴上作为音阶的“徽”数的总和。
琴身材质是影响古琴音色的首要因素。古琴的面板一般为
桐木或
杉木制,底板为梓木或
楠木制。木材必须风干,否则木质会开裂起翘,且音色不好。木料自然风干需要很长时间,因此
斫琴者常搜罗各种陈年古木(古墓败棺或是古宅梁柱)用来斫琴。 古琴的面板和底板以鱼胶胶合[4]。
古琴面板上先要用漆灰作一层灰胎,这样可以保护木质松软的琴面。最常用的漆灰是用
鹿角霜和生漆调和而成的鹿角灰。[5]古琴表面涂以中国
大漆(
生漆),大多数情况下用黑色漆,少数用朱色、褐色和紫色。待漆干透後,用油石蘸水细磨古琴表面。
据国内的有关古琴协会的专家称,全国古琴虽然都在努力发扬光大,古琴文化在2003年已成为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诸多原因,古琴的传承在全国还是有一定的困境的。
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一,对历代名琴的保护;二,对在世古琴名家的音像资料的收集保护;三,对前辈古琴名家的音像资料的收集保护;四,对古琴曲的收集整理;五,对古琴文献的收集整理;六,对现代古琴曲的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