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
历史自然村落
古村位于湖北省通山县洪港镇西南四面环山的江源村,全村160余、800余人口,为王氏的世居之 江源地。自106国道杨林段始已修筑村级公路沿南岭口通至该地。保留古朴民风,建筑风格及生活方式保留历史习惯的自然村落。
村落介绍
保留古朴民风、建筑风格及生活方式保留历史习惯的自然村落
著名古村
位于江西省东乡区,省级风景名胜点,是展示中国明清建筑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文物保护区,现存有100余栋古代建筑和十多处和王安石有关的遗迹。1985年省人民政府将上池村王安石故里,列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点,并拨专款修复上池村王安石有关历史遗迹,作为王安石故里陈列室。
通山江源古村
该村现拥有明清两代古建筑十余处,三百余年古树群两处,五六人合抱的千余年古树三株。具有代表性的古民居进士府第王氏老屋占地面积2300余平方,八字门楼,一进五重。建于明代的古祠堂,占地面积一万余平方米。此村可谓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龙砂古村,坐落于美丽富饶的榕江北河、车田河、枫江环绕的小平原之上,宋代已有吕姓居民在此开垦种植。元天顺元年( 1328),南宋丞相江万里的孙子江汝祖与其子江恬息从潮州开元街来此落居,江恬息被奉为龙砂村始祖。
这里,古代原有一条溪流经过,山洪冲积,日积月累,沉沙淤浅,溪流改道,成为沃野。后人来此垦植,发现沙陇,认为聚沙成龙脉,是吉祥富贵的地方,故名“龙砂”。
江恬息及其子孙后辈,在今龙砂古庙所在地建筑寨场。如今走进龙砂村,仍可见宅院多为土木结构的平房,建筑结构古老。四周有600多米长的围墙,墙高4米,周围建有8个角楼,是集居住和防御于一体的“寨堡”。
时间已逝去670多年了,江万里的裔孙分布于今曲溪镇的龙砂、港畔、陇埔、云南、枫口、顺利、王厝等村,总人口1.8万人。最为奇特的是,龙砂等8村江姓村民,世世代代沿用古时传下的习俗,用竖灯竿、升彩凤的仪式纪念先祖江万里。
山西·柳林·孟门后冯家沟原生态古村落
后冯家沟古村位于黄河东岸、晋陕峡谷东部的山西省柳林县孟门镇。集黄河文化黄土高原文化、晋商文化于一身,又位于柳林与临县、山西与陕西的交界,孟门又是千年古镇,因此它自然就有着丰富的文化。
冯氏族人先于李氏族人在这里落脚,又为了与冯家沟名字区别,便加了个“后”字。全村73,209人,622亩耕地,400亩红枣林。
许多古镇古村总还是要有慧眼去观察的,冯骥才发现了榆次后沟古村,吴冠中发现了临县李家山,而后冯家沟也不例外。
2005年10月,南京大学教授陈竟来到这里后,惊叹的说道:“我发现了一个‘世外桃源’啊,这里居然还保留着农耕社会的原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被这里的一切感动了啊!”
后冯家沟村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冯、李两大族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古朴雄厚、气势凝重、装饰精美、散落在山坡上的一座座精美大院。复杂的地形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宅院,有明柱厦檐窑洞、无根厦檐窑洞、接口窑洞、一柱香窑洞、砖瓦房五种类型。
村落布局十分隐蔽,由沟进村,沟口仅宽四十余米。其地势呈龙状,北山圪梁与南山脑畔是龙身,风焉是龙尾,龙头高昂在村口的山神庙处。建在山坡上的村落,层层叠叠达五层之多,村子里的道路呈“之”型,在几层窑顶穿来穿去,公共场地有限,井坪、碾场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活动场所。
村庙是村民主要的公共场所,也是乡村文化得以繁荣发展的一大平台,每当祭神的日子,也就是民间的一大节日,是人们举行酬神、敬神、求神、娱乐、集会不可缺失的固定场所。村庙坐落于沟口正面,有挡风水一说,其建筑有正殿和东、西耳殿,属典型的明清建筑,现存有明代壁画和元代石碣。
居家装饰,室外装饰主要体现在门和窗,门上要有门顶窗,外面钉一层窗纱,里面装有开合或启吊的窗扇,糊上白麻纸,空格中贴剪纸,窗户的窗格上也糊以白色麻纸,贴红色剪纸窗花,纹样多喜庆吉祥色彩,有喜鹊登梅、蛇盘兔、年年有余、鹿鹤同春、抓髻娃娃、龙凤呈祥以及老虎、狮子、牛、羊、猪等。室内装饰主要体现在墙面、家具及饰件上,炕墙上白灰泥抹一米高作油漆彩画,画上炕围子画,有山川草木、民间传说、虫鱼鸟兽等。炕墙上挂泥彩人物,室内大型家具有平柜、立柜,上有帽盒等。
后冯家沟人历来以经商为业,所谓“后冯家沟没穷的,小垣则家没熊的”,说明后冯家沟村的富有和邻村小垣则黄河汉的剽悍。孟门一带历来广植桑树,特别在李家塔村养蚕缫丝成为手工作坊的聚集地。随之,后冯家沟人也学会了缫丝,甚至青出于蓝,养蚕缫丝也成为后冯家沟人的拿手好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有专门的作坊。
榆次常家庄园被誉为“中国儒商第一家”,而孟门后冯家沟民居散发着浓厚的儒家文化,大门上多有“忠信笃敬”、“耕读传家”等的门匾,砖雕中有持菏童子和百合童子,或者有荷花与百合的图案,是中国“和合”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在门槛、门墩、房檐、屋脊各个张显部位雕镂有吉祥动物、吉祥花卉等。
后冯家沟原生态古村落,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积淀深厚的人类“活化石”遗产。
李家山古村:李家山位于碛口南5公里,系明清时期李氏家族所建。民居以窑洞为主,搞的叠置,错落有序。窑洞前普遍有廊檐伸出,多数为四合院。整个民居分布在黄土山坡上,较大的四合院都是水磨青砖对缝砌筑,无论造型、风格、艺术都十分考究。
照壁上、门楼上、厦檐上和窑洞门窗上的砖木雕刻,无论人物、山水,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都很精美,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将其与湖南张家界、山陕蒙黄土高原列为自己的三大发现。他评价李家山:“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以找到。”
山东莱州市郭家店镇古村
古村隶属于山东省莱州市郭家店镇,位于郭家店镇东1.5公里处,北靠S307公路,东接七里岚村。邮编:201434,区号:0535。
2008年,莱州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中在古村发现汉代至宋墓群一处。据传,西汉武帝时期,康王刘贤死后葬在莱州市郭家店镇古村东岭。
2005年,古村孙林峰以711分的成绩考取了山东省高考理科文化课原始分第一名。
河南省邓州市构林镇古村
构林镇古村村位于构林镇南4公里处,全村辖4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1080户,4025人,党员86名,村干部9名,组干部14名,耕地7800亩。
该村先后荣获河南省生态文明村、邓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4+2”工作法样板村、社会治安达标村、银行信用体系建设先进示范村,村支部连续5年被邓州市评为“红旗党支部”,连续3个被南阳市评为“五好党支部”,村支书尤国安同志连续5年被评为“功勋支书”(尤国安同志生于1969年2月27日,男,本科文化,副乡级国家干部,27岁任支部书记至今)。
2013年7月经河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厅、财政厅决定将邓州市构林镇古村列入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
浓郁的山都文化
村境内有秦汉古山都城遗址,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汉墓群遗址1处。秦朝初期设山都县,汉末山都县遂属襄阳郡,北魏时曾改山都县为固县,又称古城县,西魏时复固县名为山都县,后改固郡为山都郡,北周时废郡与县,该地称固城,后又因出土古物较多,变固城为古村。全村主要有38个姓氏,以姓李、姓张为主,含8个民族。
有史以来,村民喜爱文化娱乐活动,现以举办4届农民运动会,运动会期间共开展背沙包、跳皮筋、踢毽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体育项目。
繁荣的经济
长期以来,村以种植小麦、玉米、黄豆为主,年种植小麦7400亩,玉米4000亩,黄豆3000亩,速生杨套种3000余亩。改变传统经济模式,村通过科技培训,成立养殖协会、农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为农民养殖、种植和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建成生态养殖小区2个,养殖大户百余户,年存栏猪20000余头,鸡75万只。
村庄面貌
通过对村庄建设按照生态文明村建设目标进行科学规划,修户户通水泥路9.6公里、下水道2.5公里,建标准化卫生室2个,文化茶馆2个,幼儿园1个,中心小学1所,建成一条商业街,安装路灯80余盏,建沼气池300多池,宽带200余户,有线电视800余户,100%的农户用上自来水,村有“回”型水源面积500余亩,生态林3000余亩。
古村结盟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古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由中国旅游报社和2006年中国郴州生态(民俗民居)旅游节组委会联合发起的“中国十大古村结盟”活动,于2006年9月16日上午在阳山古村举行结盟仪式。
此次结盟的中国十大古村是:安徽黟县西递和宏村广西灵山大芦村、江西赣县白鹭村、山西丁山村、江西婺源村、浙江兰溪市诸葛八卦村、陕西韩城党家村、贵州屯堡文化村、广东雷州邦塘村郴州阳山古村
本届生态(民俗民居)旅游节由桂阳县承办,旅游节的主题是“览湖湘经典古村,品林邑魅力风情”。
阳山古村自明朝弘治年间始建至今已逾500年,又因其祖先是从江西庐江郡迁徙而来,子孙繁衍聚族而居,故又有“天下客家第一村”美誉。
这里青山环绕,秀水索回,历经数百年沧桑的60多栋古建筑,历久弥新,古时候村民自发成立的重九会、议学会、女儿会、禁戒会形成了“宽容诚厚重,和气致祯祥”的百年家风,是我国古民俗风情的活化石。同时,阳山古村与万华岩仰天湖、四清湖等著名景点连成一片,形成旅游金三角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2 16:40
目录
概述
村落介绍
著名古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