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生(1937年10月13日—2023年11月26日),出生于广东梅县,中共党员,采矿工程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金属矿床连续开采领域的先行者与奠基人,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生平
1937年10月13日,古德生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家乡读过小学、私塾、中学,从丙村中学毕业后考入中南大学。
1955年8月—1960年7月,就读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矿区开采与经营专业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0年3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60年10月—1978年9月,在中南矿冶学院采矿工程系工作。
1978年10月—1984年8月,在中南矿冶学院采矿工程系工作,先后担任教研室副主任、副系主任、副教授。
1985年9月—1989年5月,在中南工业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工作,先后担任系主任、研究所所长、教授。
1989年1月,担任中南大学教授。
1994年,被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列为“世界有杰出成就人物”。
1995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2003年,担任
安徽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2009年,担任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
2012年3月,在云锡创办工作室。
2023年11月26日,古德生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87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古德生开创了中国振动出矿技术和地下金属矿连续采矿技术新领域;发明颠振型振动出矿机,开发出系列装运、筛洗工艺的新型振动设备;创造了与自主研发的振动连续作业机组配套的无间柱连续采矿法;针对松软破碎矿体开采条件,发明了“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法”;首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矿山”建矿新模式,为中国广大中小矿群(约占80%)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开采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根据2020年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古德生先后出版《振动出矿技术》《现代金属矿床开采科学技术》《矿床无废开采的规划与设计》等专著5本,发表了《采场出矿运矿ZCYS连续作业机组》《金属矿床深部开采中的科学问题》等140多篇论文。
根据2020年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古德生先后完成国家级与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30多项。
根据2020年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古德生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级与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
人才培养
2015年5月16日,古德生以《为“中国梦”造就优秀工程技术人才》为题,应邀为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分党校全体学员讲授党课,他指出同学们应该:认清国家发展大势,担当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比较世界一流科技,扛起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时代重任;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练就优秀工程科技人才的基本素质;树立核心价值观。
截至2014年6月,古德生先后培养博士后12人、博士研究生54人、硕士研究生10人。
荣誉表彰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古德生,个子不高,和蔼可亲,一双睿智深邃的眼睛露出诚挚而热忱的目光,眉宇间透出博学多才、令人尊重的学者风度。在中南工人员环建工学院,人们送给他一个非常别致的绰号这就是:“拼命三郎”。(湖南党史评)
古德生在开创振动出矿技术与地下矿连续开采技术领域中独树一帜,成绩斐然,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成绩显著,他兢兢业业,治学严谨,在学科建设方面成绩突出,他为中国采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侨网评)
您(古德生)学识渊博、为人谦和,始终工作在工程科技研究与教学第一线,培养了众多高层次人才。您关心并积极参与工程院的各项工作,为工程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您热爱祖国、科学求实、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是中国工程科技界学习的榜样。(中国工程院评)
古德生作为我国振动出矿技术和地下矿连续开采技术的奠基者,发明了颠振型振动出矿机,研制成功多功能的11种新型振动设备,创新了6种采矿方法,并发明了7项采矿新工艺,推动我国的出矿技术迈入新的发展时期。(北京日报评)
古德生先生始终对党高度忠诚,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服务国家科技战略需求,一生敢为人先、为人师表、无私敬业,将全部心血奉献给了我国矿业工程事业,为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新华社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