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街道,
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下辖街道,地处
灯塔市中部偏西,东、东南与万宝桥街道大荒地村、蓝旗村毗邻,南与西马峰镇福胜村、后葛针泡村接壤,西南与佟二堡镇后烟台村、
西马峰镇新生村相邻,西、西北与
柳条寨镇大黄金屯村、东广善屯村、西大堡村隔北沙河相望,北、东北与大河南镇后二台村、孟胡屯村相接,行政区域面积65.2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战国时期,属燕国辽东郡。
秦国时期,属辽东郡襄平县。
西汉时期,属幽州辽东襄平县。
东汉时期,属平州辽东襄平县。
三国、魏时,属幽州辽东郡襄平县。
唐代时期,属安东都护府辽城州都督府。
金代时期,属东京路辽阳府辽阳县和石城县。
明代时期,辽东都司改属山东布政使司。
清代时期,属辽阳州。
民国二年(1913年),属辽宁省辽阳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属辽东省辽阳县。
1949年10月后,古城街道所辖区域归灯塔区,隶属辽阳市。
1959年,归辽阳市管辖,隶属鞍山市。
1961年,市县分治后,划归辽阳县管辖,隶属鞍山市。
1968年10月10日,撤销辽阳县,并入辽阳市,同时设立灯塔区(县级),邵二台人民公社隶属灯塔区管辖。
1980年4月15日,撤区设县,邵二台人民公社隶属灯塔县。
1983年4月,邵二台人民公社撤销,设邵二台乡。
1996年8月27日,撤销灯塔县,设立灯塔市(县级),邵二台乡隶属灯塔市。
1997年5月2日,经辽阳市政府批准,邵二台乡改制更名为古城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古城街道下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兴隆、邵二台、大东山堡、小东山堡、腰结子、石桥子、前烟台、尖台子、康家台、东古城子、小黄金、黑山屯、青堆子;下设2个居民小组、7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古城街道下辖12个行政村:东大堡村、小东山堡村、青堆子村、邵二台村、石桥子村、腰结子村、东古城子村、康家台村、小黄金屯村、黑山屯村、前烟台村、尖台子村,街道办事处驻邵二台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古城街道地处
灯塔市中部偏西,东、东南与万宝桥街道大荒地村、蓝旗村毗邻,南与西马峰镇福胜村、后葛针泡村接壤,西南与佟二堡镇后烟台村、
西马峰镇新生村相邻,西、西北与
柳条寨镇大黄金屯村、东广善屯村、西大堡村隔北沙河相望,北、东北与大河南镇后二台村、孟胡屯村相接,行政区域面积65.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古城街道地处浑太冲积平原,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地形海阔平坦,平均海拔39米。
水文
古城街道境内河道属太子河水系,幸福河、戈西河从北向南流经辖区。
自然灾害
古城街道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雹灾等。最严重的一次水灾发生在1995年7月29至7月30日,连续降水370毫米。这次大范围、高强度降水全部形成地表径流,导致浑河、北沙河及境内2条河流水位暴涨,导致境内12个村、23796人受灾,倒塌民房551间,近36平方千米农田被淹。直接经济损失3622.6万元。
自然资源
古城街道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为煤,地质储量为1.25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1200万吨,其中分布境内黑山屯村一带。地下水资源丰富,可利用量为956.2万立方米。
人口
2011年末,古城街道总人口2383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95人,城镇化率2.5%。另有流动人口1365人。总人口中,男性11969人,占50.2%;女性11870人,占49.8%;14岁以下4100人,占17.2%;15—64岁17712人,占74.3%;65岁以上2027人,占8.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2670人,占95.1%;有满、锡伯、蒙古、朝鲜4个少数民族,共1169人,占4.9%。超过200人的少数民族有满、锡伯2个民族,其中满族74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3.3%;锡伯族217人,占18.6%。2011年,人口出生率4.2‰,人口死亡率3.4‰,人口自然增长率0.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65.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古城街道财政总收入8976万元,比上年增长19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67万元,比上年增长148%。人均财政收入3765.3元,比上年增长190.1%。
农业
2011年,古城街道有耕地面积6.6万亩;林地面积0.3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35000万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70.9%。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1077吨,其中水稻28460吨,玉米2617吨。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7890亩,产量34284吨,主要品种为黄瓜、西红柿、芹菜等,其中黄瓜种植面积1710亩,产量7403吨;西红柿种植面积2280亩,产量10122吨;芹菜种植面积2430亩,产量11192吨;西香瓜种植面积990亩,产量900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肉鸡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6.5万头,年末存栏3.4万头;肉鸡饲养量162万羽,年末存栏52万羽。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152台(辆)。
工业
古城街道形成以化工、煤炭、稀土材料、药业为主的工业体系。2011年,古城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47.7亿元。2011年,工业企业28家,职工16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北方化工有限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11亿元,上缴税金600万元。
金融业
2011年末,古城街道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8亿元,比上年增长9.2%;各项贷款余额1.9亿元,比上年增长9.8%。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古城街道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160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6所,在校生820人,专任教师9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20人,专任教师5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古城街道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17万元,比上年增长25%。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1%,比上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科学技术
2011年末,古城街道有各类科技人才8人;承担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个。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古城街道有街道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1个;各类图书室11个,藏书3万多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古城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个,其中门诊所1个;病床99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4.2张,固定资产总值76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3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8101人次。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古城街道有学校体育场地1处。92%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0%。
社会保障
2011年,古城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户,人数11人,支出23640元,比上年增长163%,月人均179.1元,比上年增长43%;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63人次,支出68150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86户,人数1170人,支出1170312元,比上年增长19%。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6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34392元,比上年增长16%。敬老院1家,床位4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37人。社区服务设施1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2个。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6913人,参保率95%。
交通
古城街道有202国道经过境内。
历史文化
古城街道因境内东古城子村而得名。
风景名胜
灯塔市普济寺农业公园
灯塔市普济寺农业公园位于古城街道康家台村,已流转土地1500亩。
普济寺
普济寺,位于灯塔市古城街道康家台村。康熙年间址名为康熙台,此址建有闻名的“普济寺”(原名“菩极寺”)的千年古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