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墙
黎阳古城墙
黎阳(浚县古称)古城墙,是浚县的古城墙遗址。明成化年间,又先后6次修葺,增加了串楼810间,加厚了城墙厚度,并刻了四门石匾额,东门曰庆云、西门曰景星、南门曰南薰、北门曰朝天。明清以来,先后10多次修整,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崇祯十四年(1614年),肇庆府总督张镜心将墙体增高3.5尺,改建4门月城。清顺治八年(1651年),总兵许尔显,知府张之璧增建炮台6座,窝铺148间,水城炮台2所,拆除城墙附近的房屋,增修楼堞等。
历史沿革
浚县城西门外,沿卫河边,有一段古城墙,明代遗存,长800米有余。 秋雨潇潇,迈步在这段残存的古城墙下,注望墙体上斑驳苍桑的青石老砖,思绪如飘洒的秋雨,挥之不去。
四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居住在黄河中上游。南方的九黎族部落向北扩张,先与居于黄河中游的炎帝交锋,结果炎帝败北,其地域被九黎族占领。炎帝向西退逃,与黄帝部族成了连盟,共同对抗九黎族。在涿鹿展开了一场大战。悲风呼号,血雨纷飞,九黎族战败,他们的酋长蚩尤战死,部族瓦解,一部分人退回了南方,一部分或当了俘虏或隐避在黄河以北的区域内。大丕山临近黄河,成为一些黎人聚集的好地方,他们在此生息繁衍,久之,这座山就被称为“黎山”。其周边地域称“黎地”。
殷商时,黎为近都之邑。
到了汉代建县时, “县取山之名,取水之阳”以为名,这就有了黎阳县。黎阳县城始创于汉高祖之初,依黎山东北建邑设治, “城凭山为基,东阻于河。”
唐代大诗人杨巨源登上黎阳城,振衣而歌: “依槛恣流目,高城临大川,九迥迂白浪,一半在青天。”可见黎阳城是何等的壮观。
宋政和五年(111 5年)设立浚州,州城在浮丘山顶。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7 10:4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