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货币数量论
探讨货币需求和与名义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
古典货币数量论是一种探讨货币需求和与名义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费雪(I.Fisher)、马歇尔(A.Marshall)和庇古(A.C.Pigon)等古典经济学家发展和完善的货币数量论。
基本定义
这种理论认为,货币本身是没有内在价值的,而仅仅起到了交易媒介的作用。货币只是覆盖于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对经济不发生实际的影响。这就是著名的“货币面纱论”。
来源计算
该货币数量论的来源:
交易方程式:M*V=P*Y
t为一年中用货币交易的产品或服务的次数
收入方程式:M×V=P×Y
其中:M=货币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P=物价水平,Y=总产出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相当稳定。
由于短期内认为 Y和V都是不变的,得出:
物价水平的变动仅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9 14:34
目录
概述
基本定义
来源计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