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
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
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
菌种的选育、
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
分离提纯等方面。
内容简介
它是一级学科“
轻工技术与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重点发展的二级学科,在
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1)“发酵”有“
微生物生理学严格定义的发酵”和“
工业发酵”,
词条“发酵工程”中的“发酵”应该是“工业发酵”。
(2)
工业生产上通过“工业发酵”来加工或制作产品,其对应的加工或制作工艺被称为“发酵工艺”。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就必须解决实现这些工艺(发酵工艺)的工业生产环境、设备和过程控制的
工程学的问题,因此,就有了“发酵工程”。
(3)发酵工程是用来解决按发酵工艺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学问题的
学科。发酵工程从工程学的角度把实现发酵工艺的发酵工业过程分为菌种、发酵和提炼(包括废水处理)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工程学问题,一般分别把它们称为发酵工程的上游、中游和
下游工程。
(4)微
生物是发酵工程的灵魂。近年来,对于发酵工程的
生物学属性的认识愈益明朗化,发酵工程正在走近科学。
(5)发酵工程最基本的原理是发酵工程的
生物学原理。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人们熟知的利用
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
果酒、
工业酒精,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
真菌大规模生产青霉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随着
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已经进入能够人为控制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产产品的
现代发酵工程阶段。
现代发酵工程作为
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
菌种并且提高其产量;利用
微生物发酵生产药品,如人的
胰岛素、干扰素和
生长激素等。
已经从过去简单的生产
酒精类饮料、生产醋酸和发酵面包发展到今天成为
生物工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成为一个包括了
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机械工程和
计算机软硬件工程的一个多学科工程。
现代发酵工程不但生产酒精类饮料、醋酸和面包,而且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
抗生素和疫苗等多种医疗保健药物,生产天然杀虫剂、
细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农用生产资料,在
化学工业上生产
氨基酸、香料、
生物高分子、酶、维生素和单
细胞蛋白等。
从广义上讲,发酵工程由三部分组成:是上游工程,中游工程和下游工程。其中上游工程包括优良种株的选育,最适发酵条件(pH、温度、溶氧和营养组成)的确定,
营养物的准备等。中游工程主要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
代谢产物的
工艺技术。这里要有严格的无菌生长环境,包括发酵开始前采用高温高压对发酵原料和发酵罐以及各种连接管道进行灭菌的技术;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向发酵罐中通入干燥无菌空气的
空气过滤技术;在发酵过程中根据
细胞生长要求控制加料速度的
计算机控制技术;还有种子培养和生产培养的不同的工艺技术。此外,根据不同的需要,发酵工艺上还分类批量发酵:即一次投料发酵;流加批量发酵:即在一次投料发酵的基础上,流加一定量的营养,使细胞进一步的生长,或得到更多的
代谢产物;
连续发酵:不断地流加营养,并不断地取出发酵液。在进行任何大规模工业发酵前,必须在实验室规模的小发酵罐进行大量的实验,得到产物形成的
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设计中试的发酵要求,最后从中试数据再设计更大规模生产的动力学模型。由于
生物反应的复杂性,在从实验室到中试,从中试到
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这就是发酵工程工艺放大问题。下游工程指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产品的技术:包括固液分离技术(
离心分离,过滤分离,沉淀分离等工艺),
细胞破壁技术(超声、高压剪切、
渗透压、表面活性剂和
溶壁酶等),
蛋白质纯化技术(
沉淀法、色谱分离法和
超滤法等),最后还有产品的包装处理技术(真空干燥和冰冻干事燥等)。
此外,在生产药物和食品的发酵工业中,需要严格遵守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所公布的cGMPs的规定,并要定时接受有关当局的检查监督。
发展阶段
现代意义上的发酵工程是一个由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技术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开放性的学科。发酵工程经历了“农产手工加工——近代发酵工程——
现代发酵工程”三个发展阶段。
手工加工
发酵工程发源于家庭或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农产手工加工),后来借鉴于化学工程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近代发酵工程),最后返璞归真以微生物
生命活动为中心研究、设计和指导工业发酵生产(
现代发酵工程),跨入生物工程的行列。
近代发酵
原始的手工作坊式的发酵制作凭借祖先传下来的技巧和经验生产发酵产品,体力劳动繁重,生产规模受到限制,难以实现工业化的生产。于是,发酵界的前人首先求教于化学和化学工程,向
农业化学和化学工程学习,对发酵生产工艺进行了规范,用泵和管道等输送方式替代了肩挑手提的人力搬运,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把作坊式的发酵生产成功地推上了工业化生产的水平。发酵生产与化学和化学工程的结合促成了发酵生产的第一次飞跃。
现代发酵
通过发酵工业化生产的几十年实践,人们逐步认识到发酵工业过程是一个随着时间变化的(时变的)、非线性的、多变量输入和输出的动态的生物学过程,按照化学工程的模式来处理发酵工业生产(特别是
大规模生产)的问题,往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从化学工程的角度来看,发酵罐也就是生产原料发酵的反应器,发酵罐中培养的微生物细胞只是一种催化剂,按化学工程的正统思维,微生物当然难以发挥其生命特有的生产潜力。于是,追溯到作坊式的发酵生产技术的生物学内核(微生物),返璞归真而对发酵工程的属性有了新的认识。发酵工程的生物学属性的认定,使发酵工程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发酵工程进入了生物工程的范畴。
发酵工程与传统相比的特点
主要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反应条件温和;环境污染较少;能生产目前不能生产或通过化学方法生产困难的性能优异的产品;投资较少。
发酵生产流程三个阶段
上游、中游和下游。先进行高性能生产菌株的选育;然后在人工或计算机控制的生化反应器中进行大规模培养,生产目的代谢产物;最后收集目的产物并进行分离纯化,最终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发展简史
20世纪20年代的酒精、
甘油和丙酮等发酵工程,属于
厌氧发酵。从那时起,发酵工程又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转折,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20世纪40年代初,随着青霉素的发现,抗生素发酵工业逐渐兴起。由于青霉素产生菌是需氧型的,微生物学家就在厌氧
发酵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地引进了通气搅拌和一整套
无菌技术,建立了深层通气发酵技术。它大大促进了发酵工业的发展,使
有机酸、维生素、
激素等都可以用发酵法大规模生产。
1957年,
日本用微生物生产
谷氨酸成功,如今20种氨基酸都可以用发酵法生产。氨基酸发酵工业的发展,是建立在
代谢控制发酵新技术的基础上的。
科学家在深入研究
微生物代谢途径的基础上,通过对微生物进行
人工诱变,先得到适合于生产某种产品的突变类型,再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培养,就大量产生人们所需要的物质。目前,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已经与
核苷酸、有机酸和部分抗生素等的生产中。
20世纪70年代以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
生物工程技术的开发,使发酵工程进入了定向育种的新阶段,新产品层出不穷。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
学科之间的不断交叉和渗透,微生物学家开始用
数学、动力学、化工工程原理、计算机技术对发酵过程进行综合研究,使得对发酵过程的控制更为合理。在一些国家,已经能够自动记录和自动控制发酵过程的全部参数,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业排名
B+等(13个):
内蒙古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天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广西大学、河南农业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湖北工业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福州大学B等(11个):
吉林农业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贵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C等(8个):名单略
过程要素
1、温度
2、PH值
硕博点
发酵工程博士点、硕士点汇总:
(带Z者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覆盖的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国家重点学科
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涵盖发酵工程二级学科) Z
博士点
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Z;大连工业大学 Z;江南大学 Z;南京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 Z;天津科技大学 Z;陕西科技大学 Z.
硕士点
大连工业大学 Z;北京化工大学 Z; 福州大学; 广西大学 Z;贵州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Z;华南理工大学 Z;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江南大学 Z;内蒙古农业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 Z;陕西科技大学 Z;四川大学 Z;四川理工学院;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 Z;天津商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
应用
1、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基于发酵工程技术,开发了种类繁多的药品,如人类生长激素、
重组乙肝疫苗、某些种类的
单克隆抗体、白细胞介素-2、
抗血友病因子等。
2、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主要有三大类产品,一是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如啤酒、果酒、
食醋等;二是生产
食品添加剂;三是帮助解决粮食问题。
3、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