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讽,从反面讽刺;用反语进行讽刺。
词语解释
反讽的意思是说此指彼,有时甚至是
正话反说。
普林斯顿大学法语教授克里斯蒂·沃波尔(Christy Wampole)在《
纽约时报》上撰文说:“如果说反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特质,那么
嬉皮士(
Hipster)应该是反讽人生的典型了。
小清新出没于每个城市的街道和大学校园。
这些当代都市丑角怀念那些他们从没经历过的时代,欣赏过时的风尚(胡子、小
短裤)、机械(
死飞自行车、便携
录音机)和嗜好(家庭酿酒、吹
长号)。他们很容易遭到嘲讽。但嘲讽对嬉皮士来说是很微弱的痛苦,他们根本就是反讽人生的症候和最极端的表现形式。
反讽原为
希腊戏剧中的一种角色,即佯作无知者。他在自以为高明的对手面前说傻话,但最后却被证明是正确的,迫使对方认输。
古希腊贤哲
苏格拉底在
柏拉图的《
对话录》中就扮演这种角色,大肆嘲弄自以为是的聪明者。反讽表现了一种矛盾的语义状态:采取了旁敲侧击、声东击西的
表现手法。它是从古希腊开始出现的,后来又不断发展,并逐步成为修辞学中的一种
修辞方法。
反讽的解读
西方的事例
德国诗人海森毕特尔是德国
具体主义诗派中一员,他的诗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具体主义诗派玩弄文字的弊病,不过不算是十分严重。《那又怎样》这首诗基本上每句都是正反相悖的,在第一段中十二句,便是十二对悖论,表面很正派的人实际上却是最腐败的人,老实人却令人难以置信地是告密者,活力与萎软,贞节与纵欲,大度与小气......
这十二对悖论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表面现象与现象背后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事实的揭示。这一些悖论例子的排列,本身看来并无很深的内涵,与蒲柏的那首充满哲理思考的悖论诗《论人》相比(犹豫不决,要灵还是要肉,/生下只为死亡,思考只为犯错;/他的理智如此,不管是/想多想少,一样是无知......),甚至还有玩
文字游戏之嫌,可是,本诗的精彩之处却是巧妙地运用了
反讽手法,这反讽效果从何处而来呢?
让我们看看诗题吧——《so what》(那又怎样),一边是一个清醒的
现实主义者,对糟糕的
社会现象进行有力的揭示和强烈的批判,他唾沫横飞,大义凛然,可是另一边似乎一副难得糊涂,看穿世事的样子,面对着大放厥词的
甲方轻描淡写地说上一句“so what”――那又怎样呢?
言下之意:你能去改变这一现实吗?又有谁会听你的,你何苦这样喋喋不休,不嫌累,不嫌烦?别一副“天下皆浊我独清”的样子,伙计,你还嫩着呢!从而使诗人对待现实一正一反(批判与无所谓)的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反讽效果,使这首本属具体主义诗派的诗具有了新的审美意义,使本诗的主题意义有了多重表现。
海森毕特尔的另一首诗《一九六五年德国制造的情节》也在几个层面上使用了反讽手法:
2.爸爸希特勒统治的时代已经过去,可残余仍在。阴影依旧在,我们要求祛除一切希特勒的阴影,可原
纳粹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却要掌权。
3.希特勒是个疯子,“屠夫”,他的宣传部长也是一样,可现在他却要以“理智者”的身份掌权,这就是一九六五年
德国制造的俄狄浦斯情结。
这三个层面上的反讽手法的运用,表现出诗人对1965年德国政治的不满与嘲讽。
中国古代的事例
中国古代诗歌中也有运用反讽的例子,如
李商隐的《
贾生》。《
史记·屈贾列传》记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
文帝前席(有
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上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李商隐却独具匠心,写出新意。
贾谊,西汉初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但由于受到
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多年以后,文帝求贤访臣,本应是探讨国家大事,向贾谊询问治国的方针策略,没想到却是问鬼神之事。
李商隐 不同的涵义
古典含义
古典时期有三种含义:1.佯装无知。在阿里斯托芳的喜剧里,总有一个这样的角色,他在自以为高明的对手面前说傻话,但最后证明这些傻话是真理,从而使对手认输。2.苏格拉底式的反讽(对方在他的请教和追问下不自觉露出破绽)3.罗马式反讽(字面意义与实指意义不符或相反),人们称俄底浦斯王是“万全的人主,聪慧的神明”,然而却不知他处在何处,他是怎样降生的。
19世纪
19世纪上半叶德国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对反讽的概念进行了改造,使其从修辞学概念扩展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德国文论家弗·施莱格里就宣称,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反讽是“认识到一个事实:世界本质上是诡论式的,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才能抓住世界的矛盾
整体性”以及“幻想被故意抛到高空,是故意把它们重新抛到现实的地面”。
20世纪
20世纪到新批评手里,反讽得到了进一步阐发。
艾略特、瑞恰兹、
燕卜荪最显著的特征
反讽最显著的特征:即言非所指,也就是一个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表面意义相互矛盾,而从诗学角度看,则正如瑞恰兹所说,反讽来自于“对立物的均衡”,即通常互相冲突,互相排斥,互相抵消的方面,在诗中结合为一种
平衡状态,反讽的这种诗学特征,最终还是依赖语境的作用而完成。
诗歌中的反讽首先是一种语言技巧,从语言技巧运用的角度反讽的类型可分为夸大叙述、正话反说、诗论等。
在诗歌的
文本解读中,还有主题层面形成的反讽:即本文复杂的主题意义出现相反相成的两重或多重表现,形成强烈的反讽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