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洎河,淮河支流
颍河支流
贾鲁河的支流。上游有两支:
溱水与
洧水,二水汇流,故名双洎河。上游系黄土地区,挟带泥沙很多,河水混浊,俗名“小黄河”,一般以洧水为正源,发源于河南省登封市
大冶镇马岭山(一说登封市阳城山,一说新密市赵庙沟),经登封市、新密市、新郑市,在新郑交流寨村会流后称双洎河。再经长葛县、尉氏县、鄢陵县,在扶沟县彭庄(一说曹里乡摆渡口村, 一说北石桥)汇入贾鲁河,河长171公里,流域面积1758平方公里。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双洎河,发源于河南省登封市
大冶镇马岭山(一说登封市阳城山,一说新密市赵庙沟),经登封市、经新密、新郑、长葛、尉氏、
鄢陵县,在
扶沟县彭庄(一说曹里乡摆渡口村, 一说北石桥)汇入
贾鲁河,河长171公里(一说176公里),流域面积1758平方公里。
上有洧、溱二水汇流,故名双洎河。一般以洧水为正源。洧水,自
登封市,由大冶、弋湾入新密市境,经平陌、超化、来集、大隗至曲梁交流寨汇溱水,以下称双洎河入新郑境。新密境内长40公里,流域面积860平方公里,河床宽30至500米。
新郑境内,双洎河流经戴湾、人和寨、云湾、泥河寨、小寨、城区、冯庄、双龙寨,至梨河乡黄湾村出境入长葛,境内河长35.5公里,流域面积239.96平方公里,河床宽10至30米,岸高10至25米,双洎河两岸建有裴李岗、马安垌、张庄、九龙口、穆庄、黄甫蔡等提灌站,可灌田5万亩;建有云湾、县城西关水闸,建有周庄、县城西关、南关三座公路桥梁及陆庄京广铁路桥、南关地方小铁路桥。河中产鱼虾。
长葛县境内,双洎河至佛耳湖镇双泉寨村入长葛县,经过佛耳湖、大周、老城、董村、古桥、南席6镇,最终在南席镇毛庄村流入鄢陵地界。长葛境内河长87公里(一说75.5公里),流域面积169平方公里。河上长葛境内有佛耳岗水库,库容量5100万立方米。
尉氏县境内,双洎河至长葛的沈湾入境。东南去经关庄、许寨、仓李,然后沿尉长两县交界,经古桥、马湾、南席、郭庄,至小张东南入鄢陵,于扶沟渡口汇入贾鲁河在尉境流长32公里。
鄢陵县境内,双洎河位于鄢陵北9.4公里,自彭店乡范家入境,流经东庄头、蒋家、彭店、孙村、朱家,入扶沟县境贾鲁河。境内长14.8公里,流域面积21.6平方公里。
在扶沟县,原从丁桥流入扶沟曹台,在北石桥流入贾鲁河。1938年黄泛后,故道淤塞不复存在。全河道由鄢陵彭店东流入扶沟孟亭,由孟亭南下十里店转而东流,到城北关外流入贾鲁河。1956年中共扶沟县委和县政府为了使韭园、曹台两乡大部分耕地免于水患,确保城关安全,开凿了孟亭、摆渡口一段新河道,使双洎河在摆渡口与贾鲁河相会。扶沟县境内流长只有6公里。
河道变迁
洧水(双洎河) 洧水为溱、洧二水的合称。明代以后,又称双洎河。因河水混浊,又称小黄河。双洎河的流经地区,分为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宋代以前,《
水经注》载,双洎河分为南北两段:南支为主流,从长葛县老城北出(土城6.5公里),东南经许田(
许昌县故县,距县15公里)、鄢陵县西南(故城在今城西北7.5公里),扶沟县西南(县西11公里),大体沿今大浪沟南流,下入西华西10公里,注入
颍水。
北支又名蔡泽陂水,自长葛老城东南,经尉氏县蔡庄南鄢陵北之彭店,扶沟县北之董桥,东北的古城(扶沟县故城),注入沙水(蔡河)。
宋时,开凿西蔡河、引洧、潩二水东北会闵水至开封。又自许田引洧水经鄢陵县北10公里下游,沿蔡泽陂水至扶沟会于蔡,以利蔡河漕运,南支逐渐干涸。《宋史·河渠志》记载:“洧水,自许田注鄢陵,历扶沟合于蔡”。《清统志》记载:“自宋时通惠民河,引洧自许田注鄢陵,历扶沟合于蔡,明时谓之双洎河”。“洧水旧自扶沟之西南迤南流入
西华县界,又东入陈州界,今自扶沟入蔡,又经西华县”。元明以后,黄河南泛,贾鲁河逐渐向西移动,双洎河河段也日趋缩短。1938年,花园口黄河决口,双洎河与贾鲁河在扶沟西北的摆渡口汇合,形成今道。
水文特征
双洎河,上游为常年河。上游洧水新密段,年正常流量为1至3立方米/秒,最大洪水流量为3280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3至0.6立方米/秒。
新郑段,正常流量2立方米/秒,平均行水深0.5米,河底坡降1200至11200,河底岩性为沙壤土。最大洪水流量,光绪三十二年(1906)5320立方米/秒,1957年361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52立方米/秒。结冰期一般为11月16日至次年3月4日,计109天。
双洎河下游基本上属季节性河流,多年平均入许昌境径流量1.78亿立方米。
主要支流
洧水河水系
白龙水,洧水支流,又称西承云水,俗称杨台河。发源于新密市(原密县)荟萃山东北山脚下、柏崖山西的西流泉,东北流经白龙庙、杨台到罗义湾流入洧水河。全长10公里,常年流量为0.05立方米/秒。
朝阳水,洧水支流,又称北承云水,俗称于沟河。发源于新密市(原密县)战鼓山、云蒙山北的天仙峪,南流经岳村乡红泉沟、来集乡赵沟和西于沟至宋沟口南蒲园入洧水河。全长15公里,常年流量为0.1至0.2立方米/秒。
张沟河,洧水支流,发源于新密市(原密县)超化乡高岭一带,东北流经张沟、杏树岗、阎家寨至东店入洧水河。全长6公里,常年流量为0.02立方米/秒。
腾蛟水,洧水支流,又名苇园河。发源于新密市(原密县)云蒙山南三阳沟一带,南流经来集乡编匠窝、郭岗、韩家阕至苏寨斩蛟台入洧水河。全长9公里,常年流量为0.03立方米/秒。
礼泉河(澧泉河),洧水支流,又名南承云水。发源于新密市(原密县)超化乡南破荆山、寨山一带,东北流经圣帝庙、龟山、纪窝、申沟至礼泉河入洧水河。全长15公里,常年流量为0.1至0.2立方米/秒。
微水,洧水支流,又名白河,锁泉水。发源于新密市(原密县)超化乡南火门山北一带,东北流经楚岭、崔庄和大隗乡的大路沟至大庙北入洧水河。全长8公里。常年流量为0.06至0.1立方米/秒。
杨河,洧水支流,发源于新密市(原密县)来集乡翟坡和岳村乡司家、任岗一带,至马武寨汇王堂水入红石峡水库,东南流经大隗北沟至河屯夷山入洧水河。全长16公里,常年流量为0.01立方米/秒。
泽河,洧水支流,又名马关水。发源于新密市(原密县)苟堂乡南部山脚下,众流相汇于苟堂,东北流经小刘寨,靳寨至大隗乡山头湾陡坡入洧水河,全长16公里。
云岩水,洧水支流,又名武定河。发源于新密市(原密县)刘寨乡观音堂三里岗一带,南流经西马庄、小李寨,入刘寨水库、云岩宫水库,再经老寨、大隗乡苏湾至王嘴入洧水河。全长10公里,常年流量为0.02至0.05立方米/秒。
滢水,洧水支流,又名张庄河,贾沟河。发源于新密市(原密县)苟堂乡高洞沟,经张寨水库、王寨沟水库、张庄水库、贾沟、莪沟,向北至双楼西入洧水河。全长8公里,常年流量为0.01立方米/秒。
圣寿水,洧水支流,又名王嘴河。发源于新密市(原密县)刘寨乡台岗东北于家沟和高小庄,南流经新寨至王嘴南地入洧水河。
武河,洧水支流,发源于新密市(原密县)刘寨乡宋寨田冲、石家门一带,南流经秦沟、草马沟水库、仙姑洞、程嘴、武河、张家庄至李子园入洧水河。全长9公里,常年流量0.01至0.02立方米/秒。
绥水,洧水支流,发源于新密市(原密县)西北五指岭绥谿,有左右二源。右源出自五指岭,南流经
登封井湾、土观、竹园至玉台折西而东进入新密市(原密县),经李湾水库、牛店、潭村湾到补子庙会左源;左源出自大方山助泉寺一带,东南流经申寨、北召、武村,到补子庙会右源。两源相汇后东南流经下庄河、西瓦店、东瓦店、湖地至超化河西入洧水河。新密市(原密县)段全长34公里,河床宽100至300米,流域面积319平方公里,常年流量0.1至0.3立方米/秒,最大洪水量1500立方米/秒。
寺沟河,绥水支流,又名子节河。发源于新密市(原密县)香峪山南,东南流经下寺沟、月寨、范村、方山、于湾至郭湾入绥水。全长15公里,常年流量0.01立方米/秒。
青石河,绥水支流,发源于新密市(原密县)开呖山南,南流经马鞍河、青石河至鹅湾入绥水。
湾子河,绥水支流,又名青山河。发源于新密市(原密县)袁庄乡横岭,南流经青河、柳河、五里店、杨寨、湾子河至康楼入绥水,全长10公里。此为伏流河,常年流量为0.05至0.15立方米/秒。
西关河,绥水支流,又名菜园沟河。发源于新密市(原密县)城区届嘴附近,南流经西关、菜园沟至黄柏架入绥水。
溱水河水系
溱水,又名潧水、郐水。发源于新密白寨镇牌坊沟白家、老锅岗(又名鸡络坞)一带。东南流经尹家台、梁山、王寨河、马寨、张湾水库,河西马水库、曲梁水库、庙朱水库、柿园至交流寨与洧水交合。全长28.6公里,流域面积180平方公里,河床宽60至100米,常年流量0.1至0.5立方米/秒,最大洪水量825立方米/秒。
承云水,溱水支流,发源于新密云蒙山北乔地坟沟一带,东南流经老庄、桥沟、马沟、五星水库至苇园入溱水,全长6公里。
□水,溱水支流,发源于新密白寨镇韦沟,东南流经马岗(即下太山)、刘沟水库、牛角湾、王陈沟水库至马士奇沟入溱水。全长9公里,常年流量0.02至0.06立方米/秒。
赤涧水,溱水支流,发源新密于刘寨乡观音堂
柿树湾,东南流经槐树嘴水库、窝郑、牛集、全庄、大樊庄至交流寨北注入溱水。全长12公里,常年流量0.01至0.06立方米/秒。
本干支流
黎明河,源出
中牟县境,南流至尉氏县岗李乡冉家入尉氏县境。经张庄、三石、张同府,于西段庄北,右受花马河,再东南到洧川镇西三赵,左纳浮清河,到鲁湾注入双洎河。
黄水河,古称黄崖水,发源于新密市(原密县)曲梁乡牛庵村,东南流经陈楼、五虎庙至蒋庄入
新郑老观寨水库。由冯寺村入新郑境,流经双庙郭、金钟寨、冯庄、城后、边家口至傅庄村入双洎河,全长29.4公里,流域面积110.84平方公里。河床宽5至10米,河岸高12至25米。年平均流量0.1至0.3立方米/秒,年平均行水深0.3米。河底坡降1100至1800米,河底平均低于地面8米,河底岩性为沙壤土,主要支流有暖泉河。沿岸建有老观寨和望京楼水库及大小机电灌站20余处,可灌农田3万余亩。
暖泉河,发源于新郑薛店乡嶂山暖泉村东北约150米处,流经新村和车站乡,至能庄南入黄水河,长8.2公里,河床宽5至8米,河岸高5至10米,年均流量0.05至0.1立方米/秒,年均行水深0.2米。河底坡降180至1200,河底岩性为粉质沙壤土,温度16℃,常年河,流域面积21.7平方公里。河道上建有桐树岗和能庄水库,可灌田3000亩。
梅河,古称长明沟水,发源于新郑薛店乡岳村西北约200米处,属颍河水系。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枣岗、牛村、霹雳店、庙前刘、高夏、刘店至赵楼村出境,入长葛与双洎河汇合。境内河段长26.5公里,流域面积106.4平方公里,季节河。河床宽3至5米,河岸高3至10米。年平均流量0.25立方米/秒,年均行水深0.2米。河底坡降1300至11900。河底岩性为粉质沙土,是县东部易涝地区排涝河道。沿河建有提灌站,可灌田300余亩。
莲河,发源于新郑薛店乡岗周村南,流经草庙马,车站乡的周庄、河西郑、河赵、小沈庄,至杜楼村入双洎河,长15.3公里,流域面积35.9平方公里。季节河。河床宽5至10米,河岸高6至15米,年均流量0.05至0.1立方米/秒,年均行水100天,年均行水深0.2米,河底坡降1120至1400,河底岩性为沙土。河道上建有高老庄和杜楼水库,可灌田3500亩。
高路河,1954年,人工开挖排涝河道。自新郑八千乡高夏村,经河东马、柴家、八千、路庄至小潘庄西入长葛与双洎河汇流。干流长11.35公里,季节河,流域面积31.67平方公里,河岸高2至6米,年均流量0.05立方米/秒,年均行水100天,年均行水深0.2米,河底坡降1150至1600。河底岩性为沙土。
治理开发
河道整治
宋
大中祥符元年(1008)至同治十一年(1872),双洎河先后6次于洧川城附近决堤,建国后到1963年又先后决堤4次。建国初期,
尉氏凌沿河曾修建机灌站15处,可灌淆川、朱曲、蔡庄3个乡的农田约4万余亩,并在上、中游修建小水库40余座。后因
河槽无水,航船停运、灌站被迫撤销。
1、修堤。1950年第一次修堤30公里,动用民工4千人,完成土方70余万立方米。1964年第二次复堤30公里,民工3万人,完成土方20万立方米。1967年第三次复堤30公里,民工3万人,完成土方30余万立方米。1976年第四次复堤J公里,民工4万人,完成土方2.87万立方米。
2、堤防植树,
压条护岸。为
防止水土流失,自1964年建立起双洎河管理所以来,已6。多万墩,所种树木采伐更新两次,共采条380余万斤。
3、修筑砖石护岸。双洎河在尉氏境有19处
险工水坝护岸,1964年以前,多半采用木桩作迎,每年耗资均在20万元左右,并且保险系数极小。1964年以后,
政府拨款改用永久性砖石。过10余年努力19处险工已全部筑成砖石护岸,杜绝了决堤事故发生。
河道改线
双洎河上游系黄土地区,挟带泥沙很多,河水混浊,俗名“小黄河”,1938年黄泛后,故道淤塞不复存在。全河道由鄢陵彭店东流入扶沟孟亭,由孟亭南下十里店转而东流,到城北关外流入贾鲁河。1956年中共扶沟县委和县政府为了使韭园、曹台两乡大部分耕地免于水患,确保城关安全,开凿了孟亭、摆渡口一段新河道,使双洎河在摆渡口与贾鲁河相会。
水库工程
李湾水库,中型水库,位于双洎河上游新密市牛店乡李湾村境内,流域面积74平方公里。坝高38.2米,防浪墙高1米,坝顶标高336.4米,坝顶长630米,最大泄洪量为1616立方米/秒。最大库容3022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5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8.2万立方米。沿渠牛店、米村、平陌、超化乡的26个村,可灌溉耕地面积2.26万亩,能解决2万人的吃水问题。1958年2月施工,同年8月建成大坝、放水管、溢洪道工程。1976到1979年除险保安,完成大坝防浪墙,加宽主溢洪道和开挖副溢洪道工程。经营项目有速凝剂厂、农林厂、服务楼、经销店、养鱼(鱼池水面6亩,水库养鱼水面1035亩)。1985年,多种经营总产值40万元,纯收入2.16万元。
曲梁水库,小型一类水库,位于溱河干流,在新密市曲梁村南,1952年6月建成。控制流域面积80.8平方公里(区间流域面积7.4平方公里)。均质土坝高1米,坝顶标高163.7米,坝顶长269米,最大库容20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0万立方米。最大泄洪量为秒555立方米。灌溉曲梁乡的庙朱、柿园、牛集、全庄、大樊庄等村的1万多亩耕地。另有水产及库区种植业,年收入0.8万多元。
张湾水库,小型一类水库,位于溱河流域的新密市曲梁乡张湾村西。1955年6月建成,流域面积66.3平方公里(区间流域面积39.3平方公里)。大坝高22.26米,坝顶标高181.26米,坝顶长170米,有效库容188万立方米。1957年,开挖张湾干渠(二干渠)。灌区自河西、曲梁、下牛、南瓜庵、窝郑至牛集汇入一干渠,设计灌溉面积(包括曲梁干渠在内)1.5万亩。1977年,水库进行扩建,养鱼水面400亩。
五星水库,位于溱河流域的新密市岳村乡赵寨村壶瓶嘴。1956年8月建成,坝高14米,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1958年扩建后,大坝升高至33.6米,坝顶标高227米,坝顶长440米,总库容92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62万立方米。最大泄洪量223立方米/秒。
望京楼水库,位于黄水河中游新村乡望京楼西北200米处,系小型一类水库。1956年由开封地区水利局设计,同年4月16日,由县组织施工,8月建成主体工程。1962年完成开挖溢洪道、大坝护砌、大坝反滤层和放水管整修工程。1965年,完成大坝管涌塌坡处理工程。1966年,完成倒虹扩建和溢洪道跌水工程。1973年,完成大坝漏水处理、大坝铺盖填土及放水管加固工程。1981年,完成溢洪道左岸加固、坝下倒滤翻修及坝坡护砌工程。水库坝高16米,坝顶长253米,宽7米。溢洪道长180米,宽25米;堰顶高程126.7米,最大泄量322立方米/秒,控制流域面积47.34平方公里;共动土、石方27.7万立方米,混凝土0.25万立方米,投资32.23万元:总库容17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5万立方米;设计效益1.2万亩,实际效益8000亩。
老观寨水库,位于黄水河上游新村乡老观寨村北,系中型水库。1956年由开封地区水利局设计,1957年11月,由县组织施工。1958年4月建成主体工程。坝型为粘土心墙坝,高31米,高程162.5米;坝顶长450米,宽7米。主溢洪道长175米,顶宽24米,最大泄量268立方米/秒;副溢洪道底宽120米,长200米,最大泄量940立方米/秒。输水洞为钢筋混凝土管,进口正方形,断面1.3米×1.3米,最大泄量4立方米/秒。至1986年,总动土石方54.5万立方米,用混凝土1.8万立方米。总投资170.3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30.34万元。该库主要用于汛期调节水位和补充望京楼水库用水。总库容10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15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37.34平方公里,实灌效益面积4200亩。
佛尔岗水库,位于长葛县城东10公里双洎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积1338平方公里,是一座平原河谷水库。1958年初建,1962年春扒坝渡汛。1970年复建,1971年基本建成。 主坝为均质土坝, 复建时大坝上移200米,坝高12.64米,主河槽段改建溢流堰,坝长150米,溢流堰右端建3孔泄洪闸。副坝上建灌溉渠首闸一座。原水库防洪标准偏低。1973年进行改建,大坝加高到14.1米,副坝加长至1800米。拆除泄洪闸改为溢流堰,堰长加到163.5米,堰顶设15孔、高1米、宽10米的翻板闸。据水文复核,仍属险库,遇50年一遇以上洪水危及大坝安全时,扒副坝泄洪。水库建成以后,由于流域面积大,来水多,年径流量近2亿立方米,发挥了较好的兴利效益,实灌面积7.2万亩,装机4台,共330千瓦。
灌溉工程
望京楼水库灌区,位于新村乡黄水河与双洎河之间,由老观寨和望京楼二水库供水。控制土地面积1.65万亩,其中耕地1.55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实际灌溉面积0.6万亩。建于1956年冬至次年春,干渠1条,长1.67公里;土支渠3条,共10.24公里;斗渠34条,共25.9公里。干、支渠建有渡槽、水闸、生产桥、涵洞等建筑物88处,做土石方25.3万立方米,混凝土0.14万立方米。投资99.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2万元。有新村乡的新村、吴庄、梨园、张垌行政村受益。1980年后,因村队缺乏统一管理,浇地面积锐减。1985年,又因郑许公路加宽,部分渠道及建筑物被拆除,效益面积仅0.17万亩。1986年,进行水利工程修复,灌溉面积恢复到0.3万亩。
水电工程
西关发电站,位于县城西门外双洎河拦河闸东端。1958年2月始建,1959年10月竣工。电站工程由拦河闸及发电站两部分组成。拦河闸滚水坝为空心重力式,用浆砌块石筑成,坝高4米,长120米,坝顶建有公路桥,宽9米,长181米,桥下有泄洪闸27孔,最大泄量2050立方米/秒。年发电量120万度。
云湾电站,位于新村乡西云湾村南双洎河上,系坝后引水式水利发电站。1965年冬至1966年建。由拦河坝和发电站两部分组成,拦河坝长50米,建有18孔闸门。1967年春,拦河坝北端接建滚水坝30米。1977年,拦河坝南端接建滚水坝60米,全长140米,可蓄水50万立方米,年发电量50万度。因管理不善,不久发电机、水轮机损坏,停止发电。1985年,上级拨款,装配发电机两台,开始发电,供村民照明。
河道建筑
李河口水闸,建于1977年,属于中型水闸、钢结构自动翻板闸,宽70米,高3.4米,闸顶高程79.70米。该闸设计防洪标准20年一遇,标准校核50年一遇,库容量190万立方米,设计防洪流量484立方米/秒,灌溉水位78.30米。李河口水闸年久老化,多年来带病运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2012年被鉴定为3类水闸。2022年2月动工李河口水闸的拆除与重建工程,预计至2023年年底前全面竣工。新建的李河口水闸工程防洪标准设定为20年一遇,并配备了7个泄洪闸。
双洎河彭店闸,位于鄢陵彭店镇彭店村南,原闸12孔,单孔净宽3米,设计标准20年一遇,防洪流量500立方米/秒,投入使用以来,为鄢陵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超年限运行,年久失修,经鉴定为四类病险水闸,现已拆除正在重建施工。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闸室为开敞式结构,共7孔,两侧2孔一联,其余三孔单孔成联,闸室单孔净宽10米,过水总净宽70米。设计防洪流量990立方米/秒。
双洎河渡槽工程,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一部分。全长810米,工程于2011年初开工建设,2013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施工。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全面通水,“南水”与双洎河正式相遇。
航道航运
传说,双洎河航运始于北宋。新中国建国前,双洎河上自新郑,下到周口,商客船只不绝,上行运粮,下行运煤,颇为便利。明嘉靖年间,新郑境内航道,上游始发港在县城西北马安垌,下游至长葛县敬渡口,长20公里。清光绪三十年(1904),上游河道泥土淤塞,始发港移至县城南关。新郑境内航道为13公里。丰水季节流量3280立方米/秒,枯水季节0.5立方米/秒,通航季节性很强。民国年间,因省内公路交通不发达,双洎河航道为新郑至豫东南各县的水路交通要道。1953年11月,河南省航运局组织民工从周口东楼至新郑南关,清理双洎河航道,拔除淤于河底的树根、木桩、寨门门扇等障碍物以使航道畅通。1958年下游各地沿河筑坝引水灌溉,航道通行困难。1959年7月,下游佛耳岗水库截留,上下船只梗阻,新郑航运终止。
尉氏境内双洎河航道,民国末年,因河床淤积,航运中断。
生态保护
长葛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葛市域内从佛耳湖至李河口水闸段,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串联起河道两岸的水草、林木、田园,营造了丰富多彩的复合湿地系统和湿地景观。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也是郑许一体化的重点生态对接项目。目前,公园已经形成完整的湿地生态净化体系,为生物多样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立体生态环境。
新郑段双洎河渡槽旁建有退水闸,10年来,通过南水北调双洎河退水闸,累计向双洎河进行生态补水约4亿立方米,河道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沿线地下水也得到补给。
参考资料
第三节 淮河水系.河南省志 地貌山河志 第三章 河 流 第三节 淮河水系 第三节 淮河水系.
二、淮河流域河流.河南省志 水利志 第一章 水情 第二节 河流特性 二、淮河流域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