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沟醉猿
哺乳纲灵长目动物
双沟醉猿是哺乳纲灵长目动物,生存于第三纪晚中新世的中国,体长0.8~1.4m,体重40kg。1977年在中国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的中新世下草湾组的灰白色泥质团块状的砾岩层中发现,醉猿的上臼齿轮廓近于正方形,与树猿(Dendropithecus)的相似,而欧洲同时代的长臂猿类祖先上猿的上臼齿较宽;醉猿臼齿的结构较简单,不象上新猿那样有许多次级沟脊。醉猿臼齿形态最接近于东非早中新世的树猿,与上猿等差别较大。醉猿是新第三纪长臂猿类化石在亚洲的首次发现。
食物
植物
生存年代
第三纪 晚中新世
生存地点
物种种类
简介
70年代以来增加了第三纪的猿类化石,有禄丰西瓦古猿(sivapi-thecus lufengensis)、粗壮池猿 (laccopithecus ro-bustus)、江淮宽齿猿 (platodontopithecus jiang-huaiensis和双沟醉猿 (dionysopithecusshuangouen-sis)。在中国发现的古猿化石之一。1977年在中国江苏省北部泗洪县的中新世下草湾组的灰白色泥质团块状的砾岩层中时代可能为中中新世早期)发现这类化石的残破左上颌骨,保留第一至第三上臼齿。翌年,李传夔将此化石命名为双沟醉猿(Dionysopithecus shuangouensis) 。醉猿的上臼齿轮廓近于正方形,与树猿(Dendropithecus)的相似,而欧洲同时代的长臂猿类祖先上猿的上臼齿较宽;醉猿臼齿的结构较简单,不象上新猿那样有许多次级沟脊。3个臼齿的相对大小与长臂猿类相同,以第二上臼齿最大(森林古猿第三上臼齿最大),第一上臼齿略大于第三上臼齿(树猿及上猿的第三上臼齿多大于第一上臼齿),三者大小关系为:第二上臼齿>第一上臼齿>第三上臼齿;三角座上的3个齿尖为近丘形尖,彼此远离(现生长臂猿的较集中),由低、长而显著的脊相连,形成较深的三角凹;次尖低而小于原尖;齿带比树猿和上猿的弱,外齿带近于缺失;第三上臼齿比前面两臼齿变异较大、无后尖,次尖退化,成两小串珠状,轮廊近于圆形;臼齿列比树猿、上猿及现生长臂猿都小,表明醉猿的个体也比上述三者小。醉猿臼齿形态最接近于东非早中新世的树猿,与上猿等差别较大。醉猿是新第三纪长臂猿类化石在亚洲的首次发现。
参考资料
双沟醉猿.百度.
双沟醉猿.百度.
爱问.开放词典.新浪网.2006-10-15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0 19:06
目录
概述
食物
生存年代
生存地点
物种种类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