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晚会
1989年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推出的节目
军民联欢、辞旧迎新的文艺活动源自延安双拥运动,它不仅是军民歌颂党领导下军政军民团结的革命文艺舞台,更是军民欢乐交流、深化联系的双拥共建平台。自1989年春节前在北京北太平庄远望楼宾馆首办军民迎新春电视晚会以来,该活动每年如期而至,直至2014年响应广电总局节俭号召而暂停。
回顾历程
回顾20年来双拥晚会的辉煌历程,如同打开了一部厚重的历史……《军民团结向前进》(1990年)、《心连心》(1991年)、歌剧《党的女儿》(1992年)、《正月里来唱新春》(1993年)、《又是春风满人间》(1994年)、《春天与我们同行》(1995年)、《祖国永远是春天》(1996年)、《春风里,阳光下》(1997年)、《携手欢歌向未来》(1998年)、《欢歌奔向新世纪》(1999年)、《世纪的春天》(2000年)、《世纪之歌》(2001年)、《东方风来满园春》(2002年)、《高歌奋进向未来》(2003年)、《祖国春光好》(2004年)、《春绿大地情满怀》(2005年)、《和谐花开神州美》(2006年)、《和风吹来万里春》(2007年)、《旗帜高扬春光好》(2008年)、《万众一心向前进》(2009年)、《科学发展谱新篇》(2010年)、《伟大旗帜领航程》(2011年)、《阳光路上情满怀》(2012年)…………浏览这一篇篇浸润春意的书页,阅读这一个个传递和谐的名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伟大祖国和人民军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日新月异的发展图景,见证了军民团结、双拥共建结出的累累硕果,感受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和祖国前进的足音……
主题思想
深刻厚重的主题思想
历年双拥晚会都有鲜明的时代主题。在注重营造喜迎新春节日气氛的同时,突出反映祖国建设的新成就、展示军队建设的新成果、表现双拥共建的新气象,特别是注重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结合党、国家和军队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提炼升华主题思想,并通过艺术的形式进行精彩的表现。这些年来,重要的历史事件在双拥晚会上都有表现。可以说,双拥晚会记录和反映了国家和军队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赋予了双拥晚会丰富的内容和斑斓的色彩,赋予了双拥晚会深刻厚重的主题和恢弘大气的品格。
1997年初,在香港回归临近的时刻,双拥晚会创作推出了歌曲《香港你好》,表达了全国军民翘首企盼、迎接香港回归的喜悦心情。歌曲《走进新时代》在1998年的双拥晚会中唱响,抒发了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阔步迈进新时代共奔小康的豪迈情怀,后来这首歌曲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个时代的形象标志。1999年的舞蹈节目《生命之舟》反映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0年的小品《阅兵村来信》反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2003年的歌曲《天路》反映了青藏铁路建设工程,2004年的小品《今夜神舟飞过》反映了载人航天飞行。连续3届双拥晚会推出的歌曲《西部放歌》《西部情歌》和《西部赞歌》,热情歌颂了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决策部署。在2006年双拥晚会《和谐花开神州美》中,表演唱《卡德尔大叔的日记》让卡德尔大叔的拥军事迹传为佳话。2008年春节,我国南方地区遭受了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在正式演出临近的情况下,双拥晚会紧急调集创作力量,以分秒必争的拼搏突击精神,用了不到33个小时,创作了反映全国军民团结一心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歌曲《大雪无情人有情》和小品《风雪小站》,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两个节目在演出中反响非常强烈,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和观众的一致称赞。
紧跟时代步伐、讴歌时代精神是双拥晚会永远不变的主题,也是双拥晚会的鲜明特色和显著标志。20年来,双拥晚会始终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最强音,弘扬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主旋律,颂扬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奋发进取的崇高精神。在当前各种思潮交织激荡、文化形态复杂多样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导向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坚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群众和部队官兵,是双拥晚会不断取得成绩、作出贡献的基本经验和重要保证。
军旅气派
雄浑壮美的军旅气派
看过双拥晚会的观众,都会被浓郁的军营气息、激越的军人情怀和深厚的军民鱼水之情所感动。每一届双拥晚会,都始终洋溢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彰显出军人特有的钢铁意志和保家卫国、牺牲奉献的品质,呈现出崇高、壮美的风格特征,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2007年双拥晚会歌曲《使命》和2008年的歌曲《党啊,我想对你说》等节目,深情地表达了人民军队永远忠于党,在新形势下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的豪情壮志。1991年的歌曲《说句心里话》《不要问为什么》用感人的曲调,把军人甘于奉献的高尚境界和宽广胸怀生动地表现出来。1995年的歌曲《当兵的人》节奏铿锵,刚劲有力,气势豪迈,一经推出就受到热烈欢迎,至今传唱不衰。2003年的舞蹈《穿越》等作品,反映了当代官兵狠抓军事训练、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饱满士气。歌曲《当兵走阿里》《阿拉山口小唱》《边关军魂》和歌舞《我们巡逻在草原上》《情暖神仙湾》等节目,反映了边防军人以苦为乐、戍边卫国的生活。组歌《情深谊长》,联唱《双拥花开代代红》、民族歌舞《鱼水情深》、小品《种子》《保险》等双拥题材的作品,既歌颂了军民团结的优良传统,也表现了当代双拥共建的新气象。2005年,总政治部面向全社会举办了战斗精神歌曲创作征集评选活动,共收集作品4000多件,评选出25首向部队推广。其中,歌曲《神圣的使命》《当祖国召唤的时候》和《当那一天来临》分别被2005年、2007年和2008年双拥晚会选用,对于激发部队官兵的战斗精神,鼓舞军心士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气势磅礴的军乐演奏、合唱和阵容严整的仪仗表演,是双拥晚会的特色和亮点。每届双拥晚会几乎都有大型军乐、合唱节目,黄钟大吕般的军乐演奏,声势浩大的大合唱和交响乐伴奏,显示出军人特有的力与美。在1996年的双拥晚会《祖国永远是春天》中,首次把仪仗表演搬上了舞台,解放军仪仗大队严整的军姿和威武的气势,为晚会增加了隆重、庄严的氛围,给观众以巨大的震撼。此后,仪仗表演成了双拥晚会的一个保留节目,强化了晚会的军旅气派。
创作态度
严谨细致的创作态度
20年来,一批批优秀的军队文艺作品通过双拥晚会的打磨在全社会广泛传播,一批批优秀的艺术家在这个舞台上锻炼成长,可以说,双拥晚会是军队文艺工作成果和军队文艺工作者艺术才华的展示平台,每年双拥晚会的圆满成功都凝聚了各级领导和艺术家们的辛勤劳动。
军委、总政领导对双拥晚会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对每届晚会都多次听取策划方案,反复审查排练演出,对晚会思想艺术质量的提升给予了有力指导。各大单位领导对双拥晚会也非常重视,在节目和人员上给予大力支持,为双拥晚会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为搞好双拥晚会,总政每年都调集全军各艺术门类最优秀的创作人员,组成强大的创作策划班子,对晚会的主题定位、结构布局、内容安排、艺术表现等,进行精心的构思和反复的论证,对晚会的难点,采取集体攻关,实现重点突破。进入排练阶段后,从全军抽调演出队伍和明星大腕,形成群星荟萃的强大演出阵容,精心组织、精心排练、精心修改,确保每个节目、每个细节都臻于完美。参加晚会创作表演的人员,都能以军队文艺工作者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为晚会的成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高质量的晚会需要有高标准的艺术要求。在双拥晚会的创作历程中,始终坚持以最严谨的态度、最高的标准来抓创作、抓演出。晚会的总体设想和节目的创作构思,都经过反复推敲、反复斟酌,经常出现被推倒重来的情况。2008年的短剧《甜水》在创作时,多次调整结构和构思,经过长时间的修改打磨。作品的前十几稿被全部推翻,为了深化作品的思想艺术内涵,创作人员先后3次赴甘肃陡坡村采访,搜集了解大量素材,经过精心的结构创作,历经2个多月才有了短剧呈现的面貌。双拥晚会的许多节目都有过类似艰苦的创作过程,可以说,双拥晚会上的每一个节目都是千锤百炼的结果。
艺术创新
脚踏实地的艺术创新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和发展进步的动力。特别是双拥晚会,每年举办一届,更加需要根据生活的发展变化在艺术上加以创新突破。从双拥晚会20年的创作实践看,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创新是最宝贵、最持久的法宝。一是晚会样式的创新。双拥晚会一般采用熔声乐、器乐、舞蹈、杂技、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炉的综艺性晚会样式,主要由专业文艺队伍承担。但1999年和2004年,正逢全军业余文艺会演刚刚结束,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业余文艺作品和文艺骨干,双拥晚会《欢歌奔向新世纪》和《祖国春光好》采取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部队生活气息浓郁,风格清新,时代感强,受到广泛赞誉。1991年,总政歌剧团的歌剧《党的女儿》刚创作演出不久,在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反响,第3届双拥晚会就采用了歌剧的样式,获得了巨大成功。二是节目形式的创新。20年来,双拥晚会的节目形式在不断增多,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前几届晚会中的节目只有歌曲、歌舞、魔术、京剧、相声等传统形式。1993年双拥晚会《正月里来唱新春》开始出现革命歌曲大联唱之后,各种联唱形式在后来的晚会中不断翻新,逐渐出现了流行歌曲联唱、京剧联唱、军歌联唱等形式,不落俗套,变化多样,深受观众的喜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的京韵交响《春绿大地情满怀》和2007年的京韵交响《和风吹来万里春》,用京腔京韵将国家和军队的大事喜事唱出来。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与现实对撞,恢弘大气,韵味十足,不仅戏迷们喜欢,还吸引了很多年轻观众。在双拥晚会节目形式的创新中,最显著的就是杂技。1990年首届双拥晚会《军民团结向前进》中只有魔术表演,从1991年双拥晚会《心连心》出现杂技《顶圈》《百戏迎春》后,杂技成了每届双拥晚会的一大亮点。此后,双拥的杂技创新实践从未间断,它逐渐将现代舞蹈与传统杂技有机融合,令人耳目一新。如果说杂技与舞蹈的有机结合是双拥杂技艺术的第一次飞跃的话,那杂技与军事题材的结合则实现了它的第二次飞跃。2002年的《腾飞》、2005年的《踏浪飞歌》、2006年的《攀跃》、2007年的《龙腾虎跃》都属于军旅题材的杂技精品。三是舞美呈现的创新。每届双拥晚会的舞台舞美都是以
庄重、热烈、喜庆为基调,但每一届都与以往不同,且常看常新。充分调动灯光、音乐、舞台美术、服装、道具等元素,巧妙搭配融合,使舞台变幻多姿。尤其是大屏幕的使用,令晚会舞台的时空大幅度拓展,节目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得到了巨大提升。舞台和道具制作观念的变化,也令晚会呈现出多维表现空间,通过旋转、推拉、摇移,组合成各种符合晚会结构的舞台样式,多角度、多视点地营造出隆重热烈、喜庆欢快、昂扬振奋、军民同庆、官兵同乐的节日气氛。
展望未来
回顾过去,双拥晚会奉献了多姿多彩的绚丽华章,走过了令人难忘的战斗征程。展望未来,双拥晚会一定会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造就更多的文艺人才,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繁荣。我们相信,双拥晚会必将以突出的成就和独特的魅力永载当代军事文艺的光辉史册,在中国文艺大舞台上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晚会停办
自2014年起,由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军民迎新春文艺晚会(双拥晚会)停办,取而代之的是俭朴的首都军政座谈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6:45
目录
概述
回顾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