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刃直升机
《红色警戒3》中的空军单位
双刃武装直升机/Twinblade是《红色警戒3》中苏联的对地攻击/运输直升机。双刃直升机作为苏联进攻矛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直活跃到战争结束。
基本资料
定位:t2对地突击/运输机
制造方:克拉斯纳航天局(在现实生活中是卡莫夫设计局
量产方:苏联机场
价格:1200
科技要求:苏联机场
生命值:500
移动速度:150
攻击类型:机炮+火箭
伤害:机炮5*6连发,火箭25*8连发
射速:机炮平均1.35秒一次连射;火箭9秒一次(火箭必须全部射完才能进入冷却填装)
DPS:机炮22.2/火箭22.2
关键指标
60毫米“蒲公英”集束火箭×4
PKX 12.7毫米并列重机枪×2
配送读物的客舱
适合大多数车辆的拖运缆绳
保持飞行稳定的双旋翼设计
历史资料
苏联盟军的旷日持久的战争正式开始之前,嗅到战争气息的苏联即开始在【首战即决战】的闪电战思想指导下实行了全方面的机械化。铁锤坦克牛蛙载具镰刀步行机甲V4火箭发射车天启坦克等虽规格不一但各司其职的战争机器开始大规模量产并进入部队服役。而也就在苏联宣布大规模实施机械化的命令下达的前两年,克拉斯纳航天局中的天才直升机设计师卡莫夫就高瞻远瞩地意识到,苏联将需要“飞行的步兵战车”,用来快速部署突击步兵分队或者战车,并为庞大的苏联地面部队提供强大且致命的近距离火力支援。也就是在这一刻起,卡-65“双刃”武装直升机的概念便破壳而出了。
这款全副武装的前线作战直升机装有可旋转的双联重型机枪,翼下还挂载了四具集束火箭弹发射巢。此外,它的三旋翼设计(双主旋翼加上一副尾桨)给了它在同类中鹤立鸡群的稳定性。双刃直升机的机枪可以把成排的盟军步兵送上西天,集束火箭弹则可以轻松撕裂盟军的坦克顶部装甲。研发人员对双刃的设计进行了深思熟虑的权衡,减轻了机身重量而使这款武直非常快速灵便,又有足够力量运载起一队磁暴步兵或者天启坦克出入前线。
因为以上种种,苏联战地指挥官经常戏称双刃“非常、非常够毛子”,也就是说这直升机够直接够强硬。但即使是这样,它也不是没有弱点的,双刃上面搭载的大量武器弹药和精密仪器使它面对防空炮火时非常脆弱。在开战第一个月后的列宁格勒北部,一整支吊运着一个铁锤坦克排的双刃直升机中队遭到了一组盟军阿波罗战斗机的伏击和屠杀,这直接导致了苏联军务局和苏维埃空军指挥部开始迅速执行之前就早已拟定好的双刃运输机队执行任务时必须由米格战机或牛蛙载具护航的规章制度。
双刃直升机是对苏联部队如此重要,以至于几乎在所有苏联前线战地机场,都能随处见到它的身影。双刃直升机作为苏联进攻矛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直活跃到战争结束,而在战后苏联抵抗力量将盟军占领军赶出国土、光复苏联的战争中,它也作为苏联军备库中的老兵一直兢兢业业地完成着它的使命。
今时今日,双刃直升机的副驾驶全部由苏联政委担任,这些沉着、机敏冷静的基层政治委员们会在直升机上鼓动他们身边的那些手持钢枪或手握操纵杆的同袍们,为战胜苏维埃的一切敌人奋斗至最后一刻。也因此,双刃直升机在苏联军备库中获得了一个“飞翔的福明”(一位在盟军进攻布列斯特要塞时阵亡的苏联政治委员)的绰号。
作战摘要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双刃直升机的情报:
满载弹药——双刃可以压倒大多数没有足够防空能力的地面单位,双联装大口径机枪只有0.5秒的冷却时间,而火箭弹则给予敌人沉重打击。双刃上的火箭弹是如此之多,它们永远没有需要回机场补充,但是装填火箭仍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所以双刃的驾驶员通常喜欢凶猛的突袭,打空弹药之后脱出装填,再度切入战场如是这般。(火箭弹反装甲,机枪反步兵,其实火箭弹对步兵伤害也很大。)
小心战机——双刃的武器全部武器都是用来摧毁地面目标的,因此这款直升机成为了盟军制空战机的美味点心。苏联军务局强烈建议双刃总是在米格战机护航下出击。
乘员空间——调查指出,若遇到需要机械化作战运输的情况。苏联步兵师普遍倾向在政委严格监督下呆在双刃的乘员舱里头,好过被塞进KDB-2牛蛙运兵车里头还要被强制炮射出去。
拖运缆绳——非凡的推重比使得双刃可以吊运大多数作战车辆(天启坦克这样的重东西他也敢运,可见其非凡的运输能力),但拖运系统和乘员舱使用了互斥的系统,意味着不能同时运输步兵和车辆。
详细数据
苏联
步兵单位
击杀战熊需要 3秒 不使用火箭为4.1秒 英雄级别为1.6秒
击杀动员兵需要2.1秒 不使用火箭为2.9秒 英雄级别为1.3秒
击杀防空步兵需要2.9秒 不使用火箭为3.3秒 英雄级别为1.5秒
击杀工程师需要1.2秒 不使用火箭为1.3秒 英雄级别为0.7秒
击杀磁暴步兵需要5.4秒 不使用火箭为5.9秒 英雄级别为2.5秒
击杀娜塔莎需要6秒 不使用火箭为6.2秒 英雄级别为2.7秒
装甲单位
摧毁矿车需要17.8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2次
2架双刃摧毁发电场需要28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4次
2架双刃需要11秒 4架需要4.8秒
摧毁矿车/反应装甲需要1分11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8次
2架双刃需要35.3秒 4架双刃需要18秒
摧毁勘察车需要10.3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2次
2架双刃需要2.3秒 4架双刃需要1.1秒
摧毁勘察车/展开后需要11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2次
2架双刃需要4.4秒 4架双刃需要1.7秒
摧毁恐怖机器人需要0.7秒
摧毁镰刀机甲需要10.8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2次
2架双刃需要3.7秒 4架双刃需要0.9秒
摧毁牛蛙载具需要4.4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1次
2架双刃需要0.9秒 4架双刃需要0.9秒
摧毁铁锤坦克需要19.3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3次
2架双刃需要9.7秒 4架双刃需要0.9秒
摧毁V4火箭车需要10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2次
2架双刃需要1秒 4架双刃需要0.9秒
摧毁天启坦克需要1分46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12次
2架双刃需要53秒 4架双刃需要26秒
摧毁MCV基地车需要1分50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13次
2架双刃需要55秒 4架双刃需要27秒
摧毁发电场需要28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4次
2架双刃需要11秒 4架需要4.8秒
建筑物
摧毁兵营需要37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5次
2架双刃需要18秒 4架双刃需要9.5
摧毁矿厂需要2分26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17次
2架双刃需要1分14秒 4架双刃需要34秒
摧毁战车工厂需要1分32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11次
2架双刃需要46秒 4架双刃需要20秒
摧毁海军船坞需要1分32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11次
2架双刃需要46秒 4架双刃需要20秒
摧毁机场需要54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7次
2架双刃需要27秒 4架双刃需要11秒
摧毁核电场需要2分01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14次
2架双刃需要1分02秒 4架双刃需要29秒
摧毁战斗研究所需要58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7次
2架双刃需要28秒 4架双刃需要11秒
摧毁起重机需要44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5次
2架双刃需要20秒 4架双刃需要10秒
盟军
步兵单位
击杀谭雅需要7秒 英雄级别为2.6秒
击杀维和步兵3.6秒 英雄级别为1.6秒
击杀维和步兵盾牌模式 28秒 英雄级别为13秒
击杀标枪导弹兵2.4秒 英雄级别为1.4秒
装甲单位
摧毁矿车需要18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3次
2架双刃需要9秒 4架双刃需要4.7秒
摧毁激流ACV需要10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2次
2架双刃需要4.8秒 4架双刃需要1秒
摧毁多功能步兵车需要9.3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2次
2架双刃需要1.8秒 4架双刃需要1秒
摧毁守护者坦克需要14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2次
2架双刃需要7.3秒 4架双刃需要1秒
摧毁雅典娜炮需要10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2次
2架双刃需要1.6秒 4架双刃需要1秒
摧毁幻影坦克需要18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3次
2架双刃需要9.4秒 4架双刃需要1秒
旭日帝国
步兵单位
击杀百合子需要7秒 英雄级别为3.7秒
击杀忍者需要5.2秒 英雄级别为2.3秒
击杀坦克杀手(钻地)需要8.4秒 英雄级别为4.1秒
装甲单位
摧毁采矿车需要18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3次
2架双刃需要9.4秒 4架双刃需要4.6秒
摧毁迅雷运输载具需要9.5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2次
2架双刃需要1.4秒 4架双刃需要1秒
摧毁天狗(机甲模式)需要9.7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2次
2架双刃需要1.3秒 4架双刃需要1秒
摧毁海啸坦克需要9.7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2次
2架双刃需要1.4秒 4架双刃需要1秒
摧毁打击者VX需要9.2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2次
2架双刃需要1.3秒 4架双刃需要1秒
摧毁鬼王需要1分20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10次
2架双刃需要38秒 4架双刃需要19秒
摧毁波能坦克需要10秒 火箭组发射次数2次
2架双刃需要5秒 4架双刃需要1秒
BUG战术
1、直升钻地(起义时刻里无效,只限原版)
一群直升中至少有一架载有步兵或挂着车辆选中这群直升依次按下F键和S键这群直升就会带着乘客钻入地下再按下F键乘客就会从地面冒出来选中直升其他地方单击鼠标右键直升机就会从地底下钻出来。
战术应用遭遇敌军战斗时可以紧急钻地避险也可以钻到地底下担任固定侦察兵还能隐藏大量部队好敌没有心理准备时突然从地底冒出来也可以便于给双刃加铁幕。
(联机的1.12版本已经消除了这个BUG)
2、直升修理被钻车辆
某个车辆被恐怖机器人钻后用直升吊起并放下,恐怖机器人虽然没有除但车辆不会再掉血。
3、直升恢复被缩小车辆
某个车辆被冰冻直升缩小后用直升吊起并放下就会立刻变大。
4、给直升加铁幕
冰冻直升可以缩小加了铁幕车辆和军舰,而且铁幕也不能免疫时空转移,所以给双刃加铁幕更有实用价值。既可以用钻地方法加铁幕也可以让双刃放下乘客时加铁幕(但是小心放下的步兵,他们会被铁幕杀死!)。加铁幕时要设法让双刃尽量集中钻地,强攻远处一个点也个好方法。但也要注意铁幕时间有限,加装铁幕后应该尽快投入战斗。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0 18:24
目录
概述
基本资料
关键指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