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分蓼
蓼科冰岛蓼属植物
叉分蓼(Koenigia divaricata (L.) T. M. Schust. & Reveal)是蓼科冰岛蓼属植物。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70-120厘米,无毛,自基部分枝。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5-12厘米,宽0.5-2厘米。花序圆锥状,分枝开展;苞片卵形,边缘膜质,背部具脉,每苞片内具2-3花。瘦果宽椭圆形,具3锐棱,黄褐色,有光泽,长5-6毫米,超出宿存花被约1倍。花期7-8月,果期8-9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70-120厘米,无毛,自基部分枝,分枝呈叉状,开展,植株外型呈球形。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5-12厘米,宽0.5-2厘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或狭楔形,边缘通常具短缘毛,两面无毛或被疏柔毛;叶柄长约0.5厘米;托叶鞘膜质,偏斜,长1-2厘米,疏生柔毛或无毛,开裂,脱落。
花序圆锥状,分枝开展;苞片卵形,边缘膜质,背部具脉,每苞片内具2-3花;花梗长2-2.5毫米,与苞片近等长,顶部具关节;花被5深裂,白色,花被片椭圆形,长2.5-3毫米,大小不相等;雄蕊7-8,比花被短;花柱3,极短,柱头头状。瘦果宽椭圆形,具3锐棱,黄褐色,有光泽,长5-6毫米,超出宿存花被约1倍。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60-2100米山坡草地、山谷灌丛。抗寒、抗早能力强,适于在寒冷干燥地区生长。在中国河北坝上高原年降水250毫米、冬季最低温-37.4℃的条件下可以安全越冬,并生长良好。适应性很强,山坡草地、林缘、撂荒地都能生长,对土壤酸破性要求不严。在林缘土层深厚或土壤肥沃的条件下生长快。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远东、东西伯利亚);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山东。
繁殖方法
播种前要细致整地,做到深耕细耙,上虚下实,并保持土壤水分,贫瘠的土壤要施入适量厩肥。中国河北北部一般可在春季播种,如春季严重干早,也可在雨季播种。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去掉杂质和疵种,同时要进行温水浸种处理,浸种时间12-24个小时。经过精选和处理的种子,出苗整齐。每亩播种量1.5-2千克,播种深度2-3厘米,条播、撒播均可。
栽培技术
叉分蓼的茎易生不定根,为促进植株生长,提高茎叶产量,可利用这一特性及时中耕培土。有条件的地方要在现蕾开花和刈割后及时灌水,以提高青草产量。叉分蓼种子成熟后易脱落,应抓紧采收。每亩可收种子50千克左右。收获后的种子要扬净、晒干,在干操通风的条件下保存。
主要价值
药用
【药用部位】 以全草、根入药。
【主要成分】 全草含黄酮类,如金丝桃苷(hyperoside),槲皮苷(quercitrin),山柰酚(kaempferol),杨梅树皮素(myricetin)等。根含黄酮类,如含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ol),右旋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ol),左旋表儿茶素(epicatechol)等。
【药理作用】 根:抑菌。
【性味功能】 全草:酸、苦,凉。根:酸、甘,温。全草:清热,消积,散瘿,止泻。根:祛寒温肾,理气止痛,止泻止痢。
【主治用法】 全草:用于大小肠积热,瘿瘤,热泻腹痛。根:用于寒疝,阴囊出汗,胃痛,腹泻,痢疾。全草:内服,煎汤,9-15克;或研末1.5-3克。根:内服,煎汤,9-15克钱;或研末0.9-1.5克。外用:煎水熏。
饲料
叉分蓼的营养价值较高,粗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较丰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较齐全,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含量也高。据中国国家医药管理局天津药物研院对叉分蓼鲜崟叶营养成份分析,含氨基酸14种之多,总量达到91.76毫克/100克。鲜茎中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36.03毫克/100克,微量元素中钙的含量为苜惹的1.7倍。据开花期采自中国内蒙古的样品分析,叉分蓼含干物质16.3%,粗蛋白质3.8%,粗脂肪0.9%,粗纤维2.6%,无氮浸出物7.9%,粗灰分1.1%。
叉分蓼适口性好,各种畜禽均喜食。在中国河北坝上,牧民还有晒制叉分蓼干草的习惯,牧民称此草为“爬蛋草”。意思是说,因冬春季严缺草,极度瘦弱的牛羊不能站立,经饲喂叉分蓼干草后能很快恢复健康。
参考资料
叉分蓼.植物智.
叉分蓼 Chafenliao.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0 11:05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