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厦门大学的二级学院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School of Economics,Xiamen University)是厦门大学二级学院
办学历史
厦门大学经济学科渊源于1921年建校初期的商学部。
1950年8月中旬,中国高校第一个经济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
1981年,经教育部批准,原厦门大学经济系正式升格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计统系开始招收统计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数量经济学三个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3年,学院成立厦门大学国民经济与核算研究所。
1984年,学院开始招收财政学博士研究生。
1985年,学院成立了厦门大学财政科学研究所。
2004年,学院成立了厦门大学劳动经济研究中心。11月,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由国际贸易系与经济系世界经济教研室合并组建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2005年6月,学院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为基础、依托于“985工程”二期项目的建设,厦门大学成立了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2007年,学院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获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覆盖了经济学门类所有学科。
2009年,国家统计局批准在厦门大学设立“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基地”。
2010年7月,学院成立“数据挖掘研究中心”和“统计调查与分析实验室”。
2011年7月,学院计划统计系更名为统计系。
2016年12月,学院成立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8月,学院有经济学系、统计学与数据科学系、财政系、金融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5个教学系和和经济研究所、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等7个教学科研单位,并设有教学实验中心。设有10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8月,学院2支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1人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
国家级教学团队:统计学教学团队(2008年)、财政学(含税务)教学团队(2007年,张馨)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8月,学院10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金融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经济统计学、金融工程、统计学、税收学、国际商务
国家级特色专业:统计学、财政学(含税务)、金融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经济学
福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经济学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财政学、国家税收 、网络经济学、税收筹划、金融工程学、税收学、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财政学、国家税收、金融工程、税收筹划、统计学、网络经济学
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数理经济学、国际税收、国际经济学、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博弈虚拟仿真实验、基于激励的环境监管虚拟仿真实验
2009年,学院计划统计系曾五一教授牵头完成的《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截至2023年8月,学院2001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11门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6门教材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教材入选国家级精品教材。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8月,学院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涵盖20个二级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硕士专业,22个博士专业,社会科学总论、经济学与商学进入ESI全球前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
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资产评估、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金融学、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能源经济学
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金融学、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能源经济学
专业硕士学位点:应用统计、税务、资产评估、金融、保险、国际商务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统计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福建省重点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劳动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
2013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第三轮(2009-2011年)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学院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在55所参评高校中与浙江大学并列第七,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在88所参评高校中与复旦大学并列第四,首次作为一级学科独立参评的统计学在87所参评高校中排名第3。
2013年初,荷兰蒂尔堡大学研究统计的“全球经济学研究机构排名”显示,学校经济学科在该研究统计的高校排名中,2012年度在国内位居第4,两岸三地位居第6,亚洲位居第16(与香港中文大学并列);2008-2012年间的整体排名位居亚洲第23,2011-2012年间位居亚洲第16。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8月,学院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统计科学重点实验室,3个福建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文理交叉计量经济学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统计科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福建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公共财政研究中心
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社会经济政策量化评估中心
其他科研机构:厦门大学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企业并购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中国民间金融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兴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0年,学院科研课题到位经费2060.88万元(其中纵向课题经费454.54万,占22.06%,即中央353.94万、省77.80万、市22.80万;横向课题经费1606.34万,占77.94%),科研经费首次突破2000万元。
2013年,学院林伯强、姚昕等老师合作的研究论文《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获得第六届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张亦春、邱崇明等老师合作的著作《开放进程中的中国货币政策研究——基于“入世”背景》和许经勇老师的著作《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六十年研究》获得三等奖。
2017年,学院共有6项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其中一般项目5项、青年项目1项,单项资助经费20万元,共计资助经费120万元,立项数较2016年增加了3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17年4月,学院出版《中国经济问题》、《经济资料译丛》2种学术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由厦门大学主管,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主办,先后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国社科院)。
《经济资料译丛》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创刊的综合经济科学杂志,主要翻译介绍国外经济管理类学术论文。
文化传统
院徽
释义:院徽中心两颗五角星代表了学校经济学科拥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国家级一级重点学科。“1921”是学院的前身商学部建立的年份。抽象化的建筑图案既反映了经济楼的实体形象,更象征着学院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和作为中国大陆重点综合性大学建立的第一所经济学院的特殊地位。
文化活动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举办了南强讲座、财税青年学者论坛、福建高校(厦门)港生回港工作创业经验分享会等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了厦门大学第十七届“经济之星”等学科竞赛。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知名校友
凌云,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魏小东,中央编办副主任。
林旭阳,中共武夷山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周联清,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张克辉,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高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
何立峰,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天津市委副书记。
朱之文,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朱崇实,厦门大学校长。
李礼辉,中国银行行长。
李仁杰,兴业银行行长。
万建华,国泰君安董事长。
施淑萍,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我院计划统计系更名为统计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4 15:25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