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德馨(1924.01--2012.04),男,江苏省
淮阴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
共产主义战士、
中共浙江省委原常委、杭州市委书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第五、六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离休干部(享受省长级医疗待遇)。
人物生平
厉德馨,1924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
淮阴县,1942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3年7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江苏淮阴
新渡区南荡乡民兵中队长、边防大队副大队长、区大队副连长,王兴乡、
观堂乡乡长,淮阴城北区边防大队副大队长,淮海二中队政治指导员,
华中建设大学学员,华野联络部解放军军官教导连指导员,山东滨海地委敌工部干事,
东海县委敌工部干事、县委办公室主任。
1949年6月起先后担任台州地委调研组组长,工作队队长,秘书科科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省农办主任,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副主任。
“文革”初受冲击,后任浙江日报社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副书记。
1977年7月起先后任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广播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共浙江省委副秘书长,金华
地委书记,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
1987年5月,在政协第五届浙江省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
1988年1月在政协第六届浙江省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
1994年1月离职休养。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
共产主义战士、中共浙江省委原常委、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第五、六届委员会副主席(享受省长级医疗待遇)、党组副书记厉德馨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4月17日12时02分在杭州逝世,享年89岁。
厉德馨同志遗体告别仪式,2012年4月23日上午在杭州举行。
厉德馨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
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
李源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总理
朱镕基对厉德馨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慰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王刚送了花圈,并对家属表示慰问。
人物评价
厉德馨同志青年时代就受党的影响,接受革命思想。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他积极宣传抗日救国道理,组织和领导民兵开展民主反霸、土改斗争、拥军支前,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解放后,在台州地委、省委办公厅、浙江日报社、金华地委工作期间,坚持
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善于同干部群众交朋友,因势利导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团结和动员干部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任杭州市委书记期间,把“扶正祛邪、振奋精神”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切入点,注重发挥班子合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整治
西湖风景区、启动
钱塘江引水工程、中东河治理工程等,旅游业和城市基本建设得到迅速发展;积极推动改革,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国有工商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担任省政协副主席后,坚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积极调动政协委员和各方面人士的积极性,广泛开展政治协商和
民主监督,有力地促进了政协工作发展。
离休后,仍以极大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关心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真言、献良策,率先提出“海洋经济和建设东方大港”理念。
厉德馨同志对
共产主义充满坚定信念,对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重大问题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一生光明磊落、胸怀坦荡,
思想解放、个性鲜明,具有较高的
党性修养。他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求真务实,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他艰苦朴素、作风正派、团结同志,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厉德馨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孜孜以求、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崇高
革命精神和优良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人物作品
2012年9月27日上午,《
厉德馨文集》首发仪式在
黄龙饭店举行。浙江省副省长
陈加元,老同志
沈祖伦等出席了此次首发仪式。
厉德馨同志是一位性格鲜明的改革者,对浙江的改革开放作出过重要贡献。他在金华任地委书记期间推行农业家庭承包制,带来了浙江农村改革形势很大的改观;担任杭州市委书记时,对杭州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起了重要作用,为杭州的工业和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厉德馨文集》正是以厉德馨同志自己的文字,还原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从破冰初期的金衢早春到大潮迭起的钱塘岁月,真实再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改革历程。他以他特有的经验、智慧、敏锐和勇气,生动诠释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和事件认知,以其鲜明的个性表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理想和事业的不懈追求。
厉德馨同志一生笔耕不辍,留下数百万字文稿。该书的五个部分:“改革亲历”、“国是谏言”、“短笔论事”、“异域随想”、“谁与同行”是从厉德馨同志晚年出版的《古稀集》、《金衢早春——天命集》、《钱塘岁月——耳顺集》、《自奋蹄——随心集》、《学习与思考随笔——耄耋集》等五部著作中选取了53篇文章,整理汇编成册出版。
出版图书
人物主张
力主“还湖于民”
1983年,厉德馨被任命为中共浙江省委常委、中共杭州市委书记。此前厉德馨是浙江金华地委书记,在金华大力推进农村改革、支持
义乌发展市场而备受好评。
“美丽的西湖,破烂的杭州”,这是
尼克松二十世纪70年代访问杭州时留下的印象。由于城市发展方向的错位,杭州
西湖的景观功能萎缩。二十世纪80年代初厉德馨上任市委书记之时,在杭州环湖马路圈内的280余公顷区域面积中,有80多公顷为工厂、企业、部队、机关、疗养院等单位和居民占用,这些建筑零乱破旧,格调参差不一。一公园原是
大华饭店分部和省中医院宿舍,六公园至少年宫广场是省法院、统战部等以及市级机关住户用房,
望湖楼旧址楼宇也是单位及商店用房。
1983年,杭州市决策层形成共识,决定“拆墙”,时任市委书记的厉德馨和市长钟伯熙在各种场合呼吁拆旧还绿,还景于民,还湖于民。1984年,
杭州市政府组建了“环湖绿地动迁领导小组”,开始大规模地拆房还绿,建设环湖绿地。
还湖于民难度极大,当时西湖周边的住家和单位多有来头和背景,住在这儿这么多年已经长了“根”。要拔掉这盘根错节的“拦路树”,就是在“太岁”头上动土。
但厉德馨当时极为强硬,有人求情,一律不理。
他认为有“后台”和底气———这个工程从一开始就大得民心,这是为市民游客、为子孙后代做好事,民意所向。
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
胡耀邦也是这件好事的发起者之一,他为此作过长篇批示,痛斥违章建筑,痛批当时的有关负责人。
经过整治,杭州西湖一公园沿湖一直到镜湖厅西泠桥的湖滨一线,绿草茵茵,花木扶疏。
2008年,杭州当地一家媒体在对“改革开放三十年”进行盘点时,将西湖整治列为1983年杭州的标志事件,认为该年是“西湖年”。
此后经过多次综合整治,2003年4月,西湖沿湖所有绿地和景观全部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
杭州西湖“还湖于民”得以实现。
2008年8月,
中新网报道了西湖边顶级会所
江南会以会所为名阻断游客游览道路,并把原本是作为介绍、展示杭州名人文化和纪念缅怀先贤的场所先贤堂改造成
私人会所游人莫入。
此事件也引起了80多岁的原中共杭州市委书记厉德馨的关注,当时白发苍苍的厉德馨和中新网记者两人暗访西湖边顶级会所江南会。
厉德馨当时怒斥这种行为是一种封建式的割据,与人民亲近西湖的意愿相违背,与历届杭州市委市政府还湖于民的努力相违背,必须坚决遏制纠正。
厉德馨还以作家
金庸先生为例,杭州多年前曾在西湖边的
杭州植物园为其建了一座住宅,建成以后,金庸认为西湖边建私人住宅不妥,决定将住宅无偿送给
杭州市政府,现已成为对外开放的“西湖文化研究会”所在地。
其后在杭州市政府关注下,西湖边
江南会得以对外开放。
“因为西湖是人民的西湖。”厉德馨当时这样对
中新网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