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先贤咏泰山诗集
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历代先贤咏泰山诗集》是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内容简介
泰山美术馆为了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泰山诗歌精华,斥巨资邀请专家学者,从浩瀚的泰山诗库中精选部分精品佳作,结集出版。
本书从历代先贤咏泰山的万余首诗作中,精选2000余首,收编在《历代先贤咏泰山诗集》。
序言
诗歌,泰山文化的灿烂瑰宝
(代序)
泰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是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泰山文化几乎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泰山成为世界上首例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003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之首,2007年荣膺首个“中国书法名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卢考斯先生考察泰山后,高度赞赏了泰山文化,他说:“文化源于自然,泰山文化源于泰山,从自然遗产的角度看,自然环境带来了文化和其他很多东西,泰山具有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三重价值,这是个好的特点,这意味着中国贡献了一种特殊的独一无二的遗产,他为我们开拓了一个过去从未有过,也从未想过的新领域。”因此,泰山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产。
泰山,古称岱宗、岱山,位于华北平原东侧、山东中部。海拔高度1545米,东望黄海,西襟黄河,前瞻孔子故里,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通天之势虎踞中国东方。古代神话传说,天地万物之祖盘古氏死后,头部化作东岳泰山。据梁人任日方撰的《述异记》:“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传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从而,泰山成为五岳之首。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正如红门天阶石坊上的对联那样“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岩第一山”。
泰山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美的,为何当之无愧的登上第一大名山的宝座?!就是因为泰山是历史文化的记忆堆积起来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泰山被视为是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有“泰山安则四海皆安”的说法。泰山是我国古代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历朝历代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从夏、商时代开始,各朝代的皇帝登上皇位后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共有72个君王来泰山会诸侯、定大位,刻石记号。历代文人墨客更对泰山仰慕备至,千里迢迢,登山揽胜,临景吟咏,作诗记文。泰山成为他们敬仰、推崇、颂扬神山圣山,在他们留下的诗词歌赋中,以诗为最多,这些诗文丰富泰山的文化内涵。
我国最早描写大山的诗就是写泰山的,据《诗经》记述鲁国军士在一次征战凯旋后唱到“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就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留下《丘陵歌》。汉代天文学家张衡也留有“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的诗句,充满了对泰山的向往。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以泰山为象征,以自己的身体力行道出了检验人生价值的标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三国时著名诗人曹植,登泰山写下了《泰山梁父行》、《飞龙篇》、《仙人篇》等诗,并首开泰山仙游诗之先河。南朝诗人谢灵运也留有“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的诗句。
唐宋时代,文人学士游泰山蔚然成风,泰山的美学资源在他们的畅游审美下等到了更深层次的发掘和颂扬,泰山既是“神”的化身,更是美的象征,“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仙李白,登泰山时留下了《泰山吟》、《梁父吟》、《送范老人归泰山》等十几首诗,将自己心目中雄伟,神秘的泰山多视角、多层次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其诗句:“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等,脍炙人口,久传不衰。被称为诗圣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25岁登泰山时就写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宋代著名学者范成大在《日观峰》一诗中有“岱岳东南第一观,青天高耸碧碧巑”来赞美泰山日观峰的高耸挺拔。元代文学家元好问的《游泰山》以“秦皇威憺灵,茂陵亦雄才”的诗句来讴歌秦皇汉武的功绩,从上天,帝王的象征和权威上看待泰山的至高无上。
明清之际,文人雅士更是接踵而至,歌颂泰山的诗词创作达到了高峰时期。这个时期写手大大增加,创作范围更加广泛,高质量的诗篇创作层出不穷,从而丰富了泰山诗歌宝库,字真意切,韵律谐美,脍炙人口,给人以美的享受。明于慎行两次登临泰山,留诗六首,其中《泰山绝顶对酒》写到:“欲问岱君灵,汉柏虚称观,秦松枉勒名。此生游已倦,何地酒能醒,杖底千峰色,依然未了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颂赞泰山的状美景色,足使厌世者大悟猛醒。明诗人萧协中游遍泰山,留下数百首泰山诗,不乏佳作。可喜的是乾隆皇帝也御笔钦赐诗百余首,足见泰山在皇家贵族心中的地位。宋濂方孝儒徐霞客、袁枚、任克溥顾炎武、魏源等也相继登临泰山赋诗抒怀,其中任克溥的《岱宗颂》写到:“岩岩气象岱宗开,五岱首推信状哉……,策权重游堪纵目,盘恒懒去问蓬莱。”被泰山的岩岩气象和山高云壑所迷恋,著名政治家、学者康有为曾三次环球旅行,堪称足迹遍天下,但他最遍爱山东的泰山,在1916年,1922年两次山东之行,都尽情浏览了泰山,康有为登泰山而作的传世之作为570字长诗《夜宿玉皇顶》,诗中写到:“汉松与唐槐,摩挲手数周,陡巅级四千,盘蹬石所砌,夹道古柏阴,绿涧清泉流……白云忽然合,神仙想骑鸾,人患难交通,始觉岱宗尊。”全诗气势宏大,波澜壮阔,是写泰山诗中最长的一首。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郭沫若、舒同、萧涤非杨辛等一些名人学者纷纷登泰山赋诗。郭沫若先生于1961年五登泰山赋诗6首,当他登上极顶时,便感慨写道:“云雾移时合,雷霆指路迷,我来登极顶,果见众山低。”诗人宏观上概述了泰山的雄伟壮丽。我国现代美学专家杨辛教授,曾29次登临泰山,被泰山雄伟状美的景色所深深吸引,并被泰山蕴含的自强不息勇于攀登的精神所鼓舞,写下了“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的诗句,成为当代泰山诗作中广为传颂的一首。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也多次登临泰山,并赋诗多首。2007年,沈鹏书法精英班以泰山诗为主题创作一批大型书法精品,为泰山诗的发扬光大又抹上重重的一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了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泰山诗歌精华,泰山美术馆不惜名利,勇挑重担,邀请专家学者,从浩瀚的泰山诗库中精选2000余首佳作,结集出版。作为一个泰安人在此对泰山美术馆为泰山文化所做的事情表示由衷的赞叹! 王克煜
图书目录
目 录
序…………………………………………………………………………王克煜
诗经……………………………………………………………………………………[周](1)
丘陵歌……………………………………………………………………… [周]孔 丘(1)
鼎铭……………………………………………………………………………[汉]刘 秀(1)
封禅颂…………………………………………………………………………[汉]司马相如(1)
四愁诗(节选)………………………………………………………………[汉]张 衡(2)
古诗十九首选一……………………………………………………………………[汉]佚 名(2)
梁父吟…………………………………………………………………………[三国]诸葛亮(2)
蒿里行…………………………………………………………………………[三国]曹 操(3)
泰山梁父行……………………………………………………[三国]曹 植(3)
飞龙篇……………………………………………………[三国]曹 植(3)
仙人篇……………………………………………………[三国]曹 植(3)
泰山吟……………………………………………………[晋]陆 机(4)
泰山吟……………………………………………………[晋]谢道韫(4)
泰山吟……………………………………………………[南朝]谢灵运(4)
梁父吟……………………………………………………[南朝]沈 约(4)
梁父吟……………………………………………………[南朝]陆 琼(5)
登封大哺歌……………………………………………………[唐]卢照邻(5)
登封喜雪……………………………………………………[唐]李隆基(5)
泰山石……………………………………………………[唐]李德裕(5)
赠东岳焦炼师……………………………………………………[唐]王 维(5)
泰山吟(六首)……………………………………………………[唐]李 白(6)
送范老人归泰山……………………………………………………[唐]李 白(7)
送王山人归布山……………………………………………………[唐]李 白(7)
题灵岩寺泉池……………………………………………………[唐]李 白(8)
望岳……………………………………………………[唐]杜 甫(8)
送东岳张炼师……………………………………………………[唐]刘禹锡(8)
隽州遥叙封禅……………………………………………………[唐]李义府(8)
奉和展礼岱宗……………………………………………………[唐]萧楚才(9)
泰山老人诗……………………………………………………[唐]张 籍(9)
题灵岩诸峰……………………………………………………[唐]钱 起(9)
白云起封中……………………………………………………[唐]吕 温(9)
白云起封中……………………………………………………[唐]李正辞(10)
观开元皇帝东封图……………………………………………………[唐]马 异(10)
送卢大理赵侍御祭东岳兼寄孟兖州……………………………………………[唐]韩 翊(10)
奉和展礼岱宗……………………………………………………[唐]薛克构(10)
高士咏……………………………………………………[唐]吴 筠(10)
书王母池……………………………………………………[唐]吕洞宾(1)
读徂徕集……………………………………………………[宋]欧阳修(11)
重读徂徕集……………………………………………………[宋]欧阳修(12)
登泰山……………………………………………………[宋]王钦若(12)
游灵岩寺……………………………………………………[宋]李 迪(13)
泰山……………………………………………………[宋]石 介(13)
岳色……………………………………………………[宋]石 介(13)
访竹溪呈孟节有怀熙道……………………………………………………[宋]石 介(13)
村居……………………………………………………[宋]石 介(14)
赠孙先生……………………………………………………[宋]石 介(14)
赠刘中都……………………………………………………[宋]石 介(14)
刘生病归……………………………………………………[宋]石 介(15)
岁晏村居……………………………………………………[宋]石 介(15)
题灵岩方丈……………………………………………………[宋]曾 巩(15)
登泰山日观峰……………………………………………………[宋]梅圣俞(15)
竹林寺……………………………………………………[宋]范致冲(16)
日观峰……………………………………………………[宋]范致冲(16)
登岱……………………………………………………[宋]查 道(16)
道出灵岩过题五言排律十韵……………………………………………………[宋]滕 涉(16)
游灵岩……………………………………………………[宋]鲜于颉(17)
留题灵岩寺……………………………………………………[宋]鲜于侁(17)
登览灵岩……………………………………………………[宋]宋 逸(18)
诗送勅差灵岩寺主大师详公赴寺………………………………………………[宋]张 掞(18)
诫小师……………………………………………………[宋]释·净照(18)
锡杖泉(二首)……………………………………………………[宋]蔡安持(18)
诗送灵岩法师……………………………………………………[宋]安 石(19)
诗送详禅师住灵岩……………………………………………………[宋]蔡延庆(19)
诗送灵岩道光大师……………………………………………………[宋]蔡冠卿(19)
谒岳祠即事……………………………………………………[宋]晃补之(19)
和子由韩太祝送游泰山……………………………………………………[宋]苏 轼(21)
送杨杰(节录)……………………………………………………[宋]苏 轼(21)
岳下……………………………………………………[宋]苏 辙(21)
次韵韩宗弼太祝送游泰山……………………………………………………[宋]苏 辙(22)
灵岩寺……………………………………………………[宋]苏 辙(22)
拜香灵岩道场(三首)……………………………………………………[宋]吴 拭(22)
过汶河……………………………………………………[宋]文天祥(23)
汶阳路遇雨……………………………………………………[宋]文天祥(23)
夏日道出天封寺……………………………………………………[元]党怀英(23)
龙池春兴……………………………………………………[元]党怀英(24)
题春云出谷图……………………………………………………[元]党怀英(24)
次鲜于颉韵……………………………………………………[元]劳 堪(24)
山居吟……………………………………………………[元]释·惠才(25)
诗呈堂头云禅师……………………………………………………[元]任 瀛(25)
送天倪子归布山……………………………………………………[元]元好问(25)
登岱……………………………………………………[元]元好问(26)
题桃花峪……………………………………………………[元]张志纯(26)
泰山喜雨……………………………………………………[元]张志纯(26)
纪梦……………………………………………………[元]徐世隆(26)
送天倪子还泰山……………………………………………………[元]徐世隆(27)
(略)
参考资料
泰山文化的灿烂瑰宝--诗歌.泰安市人民政府网.1970-01-01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1 21:51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序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