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金亭碑,位于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北门外光明路、教场街街口,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立。
历史沿革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番禺县尹李恺来东莞交叉检查外贸,订立制度,不准官吏随意抽盘、骚扰外商。为表谢意,暹罗人柰治鸦邀集外商筹得一百两银奉送李恺,李恺拒不接受。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柰治鸦到广州禀请巡按王十竹批准,在东莞城码头附近的演武场之南,建却金坊和立却金匾。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东莞县知县蔡存微立却金亭碑。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巡按广东监察御使闽惠安刘会重修却金亭碑。
2006年底,莞城的文化部门在却金亭碑上修建一个木石结构的仿古亭子,用来保护却金亭碑。
建筑格局
却金亭碑为青石制,高1.84米,宽1.02米,红砂岩方形底座。碑的上部呈弧形,雕刻着细腻的云海涌日花纹,花纹间是古篆体的“却金亭碑记”碑额,下面是楷体碑文,刻有《却金亭碑记》,碑文共21行,满行50字。碑体周边雕刻有祥云。碑文镌刻精良,字迹清晰。
文物遗存
碑文内容
碑文记载明嘉靖十七年(1538),番禺县尹李恺却金不受的廉政故事。
明嘉靖年间,
广州、
东莞已成为当时主要的港口之一。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
暹罗(今
泰国)商人带着国王的文书引信、货物来到东莞港,要求进行通商贸易。当时番禺县尹李恺(字克谐,福建惠安人),主持对外贸易事务,他认为检查进出口货物的一套制度手续烦冗,主张简化管理和手续,决定“更制设规”加以改革,对暹罗商人只需自报货物数量进行检验,不准官吏随意抽盘、骚扰外商。为表达感激之情,暹罗商人邀集外商,赠金百两报答李恺,李恺拒不接受。暹罗商人更加感动,往广州找到李恺的上司,恳请将这笔钱用于树坊挂匾,筑亭立碑,表彰李恺却金廉政之美德。
碑文节选
姚子曰:余按南粤之境,盖数闻却金事,及历东莞,又见却金扁,于心实慕焉。驻马迟回久之。盖重感李子之政,良心之在诸夷未尝泯也。李子以名进士来尹番禺,番禺隶广州为附郭,居重冲,政务纷纭,李子奋然有作,兴利划弊,与民更始、一时区画,无问剧易,周不称平。嘉靖戊成岁,暹罗国人奈治鸦看等到港,有国王文引,自以货物亲附中国而求贸易。有司时而抽分之,是亦抑逐末以宽农征之意也。其来在昔,无论今日。但抽分之委,世所染指,人之得委抽分也,往往以贿赂而速官谤,则又妄益番人之税,以掩其迹,何取哉。惟时李子承委是事,乃言曰:“有司之待夷厚矣,岂其使人肆贪婪以逞其淫而弃中国之体,必不然矣。恺之意也,不封舶,不抽盘,责令自报其数而验之,无额取,严禁人役,毋得骚扰。”条其议于抚按,且图定式。既报可,李子乃不封舶,不抽盘,责令自报其数而验之,无额取人役,不骚扰。且重金之却也。
历史文化
文化活动
2015年初,东莞历代碑刻拓片首次结集出版,并在
岭南美术馆举行《东莞历代碑刻拓片精品展》,展览中却金亭碑被放置在最重要的位置之一,被大篇幅介绍。
2023年6月,“东莞记忆”项目开工,其中,将却金亭碑这一承载古城历史记忆的核心载体进行活化改造,打造成为特色节点。
文物价值
却金亭碑是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文物,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它记载了明朝时期东莞给外商创造良好投资、贸易环境的史实,反映了当时东莞民风淳朴,文明廉政的形象。
保护措施
1979年8月20日,却金亭碑被
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7月17日,却金亭碑被
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却金亭碑位于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北门外光明路、教场街街口。
交通指引
自驾:自东莞市人民政府出发,路程约为4.8千米,约16分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