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犀(学名:Rhinoceros unicornis):是奇蹄目、犀科动物。体长2.1-4.2米,尾长60-75厘米,肩高1.1-2米,体重2-4吨。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单角
犀牛。鼻子上只有一只长约60厘米的犀牛角。该物种皮厚且十分大片,有数层的皱折,还有许多圆钉头似的小鼓包,好像披着一层厚厚的铠甲,但
皮褶之间的皮肤却很细嫩,容易受到蚊虫叮咬,因此会定时去泥潭来驱除皮肤上的寄生虫。听觉和嗅觉都极佳,而视力相对较差。游泳技能优秀。奔跑时速度可达55公里/小时。
形态特征
印度犀体型庞大,体重1600-2200千克,头体长3.2-3.8米,最高有4.2米的纪录;肩高1.6-1.86米,是所有
犀牛中平均身高最高的。是一种最原始的犀牛,皮肤又硬又黑呈深灰带紫色,上面附有
铆钉状的小结节,像许多圆钉头似的小鼓包;在肩胛、颈下及四肢关节处有宽大的褶缝,使身体看起来好像披着一层厚厚的铠甲。皮褶之间的皮肤却很细嫩,容易受到蚊虫叮咬,因而它们几乎每天都进行泥浴,清除并防止蚊虫叮咬。
印度犀牛鼻上只有一只角,是世上体型最大的单角犀牛,角可以长到约60厘米。雄性鼻子前端的角又粗又短,而且十分坚硬,所以人们又称之为“大独角犀牛”。像所有犀牛角一样,它的角是由蛋白质组成,
角蛋白也是人类头发和指甲中的一种蛋白质,而不是骨骼。
栖息环境
栖息于开阔的草地、稀树草原、芦苇地、灌木林或
沼泽草原地区。
生活习性
印度犀单独生活,主要在清晨和傍晚觅食。奔跑时速最高可达55公里,而且擅长游泳,当它们浸入水中时,有时也以水生草状植物为食。视力相当差,但听觉和嗅觉都极其灵敏。它们几乎每天都进行泥浴,清除并防止蚊虫叮咬。印度犀性情暴躁,敢于袭击小个体和未成年的
亚洲象,有主动伤人的纪录,是很具攻击性的犀牛。成年雄性松散地保卫领土,其标记为堆积可能达到一米高度的粪堆。在繁殖季节,雄性印度犀使用它们的象牙状下颌互相争斗,有时甚至死亡,以获得与雌性的交配权。
是食草动物,觅食时一次能吃下23千克的植物。倾向于以诸如甘蔗等高草等植物为食,也吃其他植物,包括果实、叶子、栽培作物、灌木枝条、芦苇和细树枝等。在冬季,木本植物通常占该物种饮食约20%。印度犀使用其半可卷曲的上唇来收集长草和树叶,并且在进食较短的草时可以将嘴唇的尖端折起。该物种也经常舔食矿物质,以吸取盐份。
分布范围
印度犀牛在历史上曾经居住于巴基斯坦到缅甸的广大地区。分布于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不丹。
繁殖方式
雌性印度犀性成熟期在5-7岁之间,而雄性在大约10岁时才能达到性成熟。一般在6-8岁产下第一胎。雌性印度犀的妊娠期16个月,每胎产一仔,新生幼犀体长1-1.2米,肩高约60厘米,通常重约65千克。断奶期为18个月。幼犀将与雌性一起生活,每天可增重2-3千克,约两岁断乳。繁殖间歇期约为三年,在两年后又一个后代出生,此时雌性会驱赶幼犀牛。印度犀寿命一般在35-45年之间,最长超过50年。
保护级别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易危(VU)。
种群现状
印度犀历史上在中国境内也广泛分布。但由于人类居住地的扩大,分布范围大大收缩。托马斯·C·捷尔顿曾于1874年这样描写这种印度的哺乳动物:“这种巨大的犀牛居住于喜马拉雅山的尼泊尔山脚。它在西藏地区的东部比西部分布更为广泛,在阿萨姆(印度东北部一邦)的种群最为繁盛。”
约20世纪初,印度犀剩不到200头存活于印度
阿萨姆邦。经过保育后,2010年,约有2700余头存世,其中四分之一被限制在印度北部和邻近尼泊尔的十个小型保护区内,其余约2000头几乎生活在布拉马普得拉河上的加济兰加国家公园内。2012年,世界上印度犀的数量大约有3000只左右,它们生活区域也被限制在印度北部的阿萨姆邦和邻国尼泊尔的一些地区。
造成印度犀日益减少的原因有盗猎,栖息地的消失和种群的分离。犀牛的最大威胁是人类。由于国际市场还是对犀牛角有所需求,盗猎者因此可获得非常高的经济利益。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和一些东亚国家,犀牛角被制成传统药材。阿拉伯国家把犀牛角看作社会级别的象征;在也门和阿曼,犀牛角被用来制作仪式上使用的匕首手柄。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许多盗猎者为了利益不惜任何手段,犀牛的数量因此而锐减。
由于人口的增长,犀牛的栖息地日益缩小。在亚洲,因农业和人类定居而对雨林的破坏也正在大幅度地摧毁犀牛的栖息地。种群的分离是因为人类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林地,犀牛群特别是亚洲犀牛,被村庄和农场分离。这导致很小部分的犀牛群独自生活和近亲繁殖,基因弱化和出生缺陷。
印度犀属于易危珍稀类保护动物,全世界现存3200头左右,但仍是亚洲数量最多的犀牛。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卡齐兰加森林公园生活着1600余头独角犀,被公认为“独角犀的乐园”。卡齐兰加国家森林公园紧邻中国西藏,北依
雅鲁藏布江,南濒孟加拉湾,拥有广阔的热带草原和丛林,特别适宜印度犀繁衍生息。自森林公园成立后,印度犀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数量日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