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恒,原名魏兰玉,山西
陵川县附城镇沙泊池村人。1938年1月,任陵川第二战区行营
游击队十四大队中队政治指导员,同年10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山西第五行政区保安二支队大队指导队、宣传科长。之后到中共中央
北方局晋冀豫区委党校学习。1939年7月任
太岳区农救总会常委、主席。1943年9月在
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作为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1945年8月后任中共太岳区委委员、秘书长,太岳区四地委书记,太岳区党委宣传部长等职。1949年9月任中共
翼城临时地委书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卫恒本名魏兰玉,参加革命后才取名卫恒。1914年5月9日生。山西省
陵川县附城镇沙泊池村人。本姓王,从小过继魏家,名兰玉。贫苦农民家庭出身。1923年入附城小学读书。1932年陵川第二高小毕业,同年进陵川县第一高小附设简易师范学校读书。在校期间,他除了学习功课外,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受到
维新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1934年卫恒积极参加了进步学生组织的反对
国民党县党部讲授的罢课斗争,之后又参加了
抵制日货游行,接受了革命热情的锻炼。
1935年秋至1937年冬,卫恒为了补贴家庭生活,在陵川县附城镇的马庄、双泉两村兼任小学教师。
抗战时期
1938年1月卫恒参加抗日工作,任陵川县第二战区行营
游击队第十四大队中队政治指导员,改名卫恒。不久被介绍到
牺盟会干部训练班学习。学习结束后,6月至12月初任山西第五行政区保安第二支队大队指导员、宣教科科长。10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至1939年3月进中共中央
北方局晋冀豫区委党校学习。1939年4月任晋东南农民救国总会干事。7月后到
太岳区农救总会工作。1940年5月任太岳区农救总会主席。1941年5月被选为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同年9月至1942年10月任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农救总会第一分会主席。
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卫恒任中共太岳区党委农民工作委员会书记、太岳区农民救国总会主席(至1945年8月)。所抓的
沁县故县镇典型,成为太岳区发动群众
减租减息的一面旗帜,多次受到中共太岳区党委和上级表扬。1943年9月被指定为七大代表。同月赴
延安,在
中共中央党校一部一支部学习。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冀鲁豫代表团成员出席
中共七大。曾在七大小组会上介绍太岳区群众工作经验,受到与会代表的称赞。同年4月至8月被选为太岳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副主席。七大闭幕后回到太岳区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起,卫恒任中共
太岳区委委员、党委秘书长(至1947年12月)。9月起任太岳区各界救国联合总会主席。1948年1月至1949年3月任中共太岳第四地委(1948年7月后改为第三地委)书记兼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至1948年7月)。1949年3月至8月任中共太岳区委宣传部部长。
建国后
1949年9月至1950年1月,卫恒任中共
翼城临时
地委书记、临时军分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50年1月至1951年12月任中共
运城地委书记兼地委党校校长,运城军分区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51年任中共山西省委委员。同年12月至1954年7月任中共山西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2年1月至1955年8月任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部长。1952年4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同年9月至1955年4月任山西省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主任。
1955年1月至1956年8月任中共山西省省委第二副书记、省委监察委员会书记(1955年6月起)。1956年4月至1958年12月任山西省副省长、代理省长(1956年5月起)。1956年5月至1965年12月任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党组书记。1956年8月至1965年8月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处书记。1958年12月至1965年12月任山西省省长。1965年8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1965年10月至1966年5月兼任山西省军区政治委员。1965年11月至12月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1965年12月至“
文化大革命”初期兼任山西省政协主席。
发表有《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等文章。
文革遭遇
1966年,“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卫恒即被
林彪、
康生以及
江青一伙迫害,遭到毫无人性的
揪斗。卫恒坚持原则,宁折不屈,和他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67年1月5日,卫恒被“
造反派”关押。1月15日,卫恒被带到
太原五一广场,造反派和围观群众十万多人聚集观看,遭到批斗,后被软禁。18日至21日,卫恒被关在省团校,被逼交代罪行,22日又被当众批斗,25日又被审问。1月30日,卫恒被迫害逝世。
恢复名誉
1979年1月,中共山西省委作出决定,为卫恒
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85年6月,在中共山西省委重新做出为卫恒彻底平反的决定中指出:“卫恒同志是我党久经考验的优秀党员和领导干部,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团结、带领群众,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全国解放后,他坚持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勤勤恳恳,忘我工作,为我省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付出大量的心血,做出了显著成绩。在‘
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中,面对
林彪、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淫威,他坚贞不屈,正气凛然”。
1978年1月30日,在卫恒同志逝世11周年的时候,中共山西省委在
太原双塔革命公墓纪念堂,隆重地举行了卫恒同志的骨灰安放仪式。
参加卫恒同志骨灰安放仪式的有:中共山西省委、省革委会、省军区、省政协、驻晋部队、省委、省革委会各部、委、局、各地、市和各方面的负责人及生前友好700余人。
王大任同志讲话后,在悲恸的哀乐声中,由卫恒同志的夫人
张坤秀和子女怀抱卫恒同志的骨灰盒安放在骨灰堂。参加仪式的全体同志,排着长队向卫恒同志的骨灰告别。
卫恒故居
卫恒出生地沙泊池村在陵川县附城镇东4公里处,有故居一院,堂房3间,东屋2间,保存基本完好。生活成长地附城村有一四合院,堂屋3间及东西耳楼各2间、东屋3间、西屋3间、南屋5间,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