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岗
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附近地名
卫岗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门紫金山南麓,孝陵卫附近,因此山岗上曾有驻军守卫孝陵,故名。
地名由来
孝陵卫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门紫金山南麓。据《白下琐言》载:“孝陵卫一名钟灵街。” 因明孝陵卫戍部队──孝陵卫曾驻守此地而得名。今孝陵卫街道、孝陵卫街、孝陵卫西桥等地名,均因“孝陵卫”而得名。
“卫”是明代军队编制的名称。明代各省辖区均分为数个防区,每区设卫戍守。卫下设所,有千户所和百户所之分。每卫有5600人左右,长官称指挥使。各卫听命于省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都司归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卫所驻地均为军事重镇或要害之地。明孝陵是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寝,故设孝陵卫驻守此地以戍卫。
今孝陵卫附近还有小卫街、卫岗等地名,亦因曾驻守过护卫明孝陵的军队而得名。小卫街位于明孝陵下马坊东侧,明代曾驻少量军队守卫,故称小卫街,曾名孝卫街。卫岗,因此山岗上曾有驻军守卫孝陵,故名。
历史沿革
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明孝陵始建,洪武十四年初步建成,次年马皇后去世,安葬于此。
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葬皇太子朱标于孝陵之东(明东陵)。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与马皇后合葬孝陵,孝陵地宫正式启用。
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孝陵工程全部竣工。孝陵规模宏大,周长约22.5公里,四周建有围墙,今中山陵环陵公路原为墙基所在。为保卫孝陵,在朱元璋安葬之后的一个月内,即设孝陵卫和神宫监驻守。孝陵卫的编制远比一般卫大得多,有时竟达万人。明朝灭亡后,孝陵不再有驻军把守,遭到严重的破坏。
清朝康熙、乾隆南巡谒陵时,都觉得明孝陵应当保护,特设守陵监两员,陵户四十,并拨出司香田若干。
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明孝陵地区成了太平军和清军的战场,明孝陵和灵谷寺等地面的木结构建筑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时人有“草满故陵埋石马,月明荒径泣铜驼”的诗句,描写了孝陵的荒芜情景。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7 13:38
目录
概述
地名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