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卫女:历史上因多有像《
诗经》中的《
国风·邶风·泉水》、《
国风·鄘风·载驰》、《
国风·卫风·竹竿》三首诗歌记述歌颂远嫁许国的
许穆夫人忠于祖国,不忘故土,执节不移事迹的卫国之女的诗文,因此“卫女”成了忠于祖国,不忘故土,执节不移的忠烈之女、甚至于爱国之士的代名词。
⑷肥泉:“肥”或作“淝”,卫国河流名。毛传:“所出同,所归异曰肥泉。”淇县有关专家认为,肥泉即
折胫河,又称澳水、泉源水、阳河、勺金河、太和
泉水。自殷纣王与妲己观朝涉,折樵夫股胫验髓之后,易名折胫河。该河古入淇河,后经西沿村入卫河。《
博物志》谓之“澳水。”《
一统志》:“泉源水在淇县南,一名阳河,即古肥泉也。”
这是
组诗《妇女之孝二十首》中的一首诗。此诗引用《
诗经》中许穆夫人《
邶风·泉水》和《
卫风·竹竿》里的词句,显然诗人是把“卫女”一词作为美丽、善良、忠贞于爱情和祖国的女子甚至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爱国忠良来看的。此诗明写卫女不能回家探望父母之苦,实际上是曲折地抒发南宋时期爱国将士们对收复长江以北国土的渴望,对家乡待思念,对偏安于江南一隅的南宋王朝不满。作者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卫女之愁像
淇河之水一样,悠悠不停,与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
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林同(?—1276),宋末抗元志士。字子真,号空斋处士,福清
石塘(今福建省福清市融城)人。以荫授官,弃不仕。公元1274年(咸淳十年),南宋枢密使
张世杰出兵反攻被元军占领的泉州城。林同在自家厅堂设立“忠义局”,招募义兵,并与妹夫、福建招抚使刘仝祖一起谋应张世杰。公元1276年(恭帝德祐二年),元兵破福清,林同被俘后誓不投元,慨然赴死。著有《
闲话绪余》、《
孝诗》(一卷)、《
学海类编》等。《
孝诗》共300首,以人名为题,对上古至隋唐历代倡导和实践孝行孝德的人物加以褒奖,对后世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