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的卦名为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1)
取象说。认为易卦来源于对物象的观寮,因而以某种物象之名命名。如乾卦之象为天,乾本义为天,坤卦之象为地,坤本义为地。故名。
(2)
取义说。认为卦象代表事物之理,取其义理为卦名。如乾皆为
阳爻,主刚健,乾即有刚健之义,故名。
(3)
筮辞说。近人高亨认为先有六十四卦的爻辞,后从爻辞中取出某一字或两字,作为该卦之名,如乾卦,取名于九三爻辞中的“乾”字。
(4)占事说。认为卦名同所占问的事件,即
卦爻辞的内容有关。近人闻一多考证,“乾”本为“斡”,是北斗星的别名,其龙象即龙星。其出没表示四时节气的变化。此卦为占问节气变化,筮得乾的卦象,故取名为乾。另如“坤”卦乃占问失马之事,牝马驯良,可以求得,筮得坤的卦象,故取名坤(驯良、柔顺)。“家人”乃占问家庭之事。“震”为占问打雷之事,“履”为占问打猎之事,等等。对卦名的解释,古今也有不同。或从爻位解释,或从取象解释,或从卦义解释,或从卦德解释,或从卦位解释,或从卦序解释,或从哲理引伸。早解释当推《
易传》。以后各派各宗均按自己的思想解释,典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