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乌斯
古罗马将军
卡西乌斯,全名盖乌斯·卡西乌斯·朗吉努斯(Gaius Cassius Longinus,前85--前42),是一位罗马元老院议员和军事将领,他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刺杀凯撒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关于卡西乌斯的早年生活记载不多,不过可以知道他从学生时代开始就不喜欢专制制度,他经常与罗马独裁者苏拉(Sulla)的儿子争吵。卡西乌斯曾在罗德岛(Rhodes,彼时罗德岛是罗马贵族的文化教育中心)学习哲学,因此他的希腊语很流利。卡西乌斯的妻子名叫尤尼娅 ·特尔提娅(Junia Tertia),她是小布鲁图斯同母异父的妹妹。卡西乌斯和特尔提娅的儿子在前60年出生。
卡莱和叙利亚时期
前54年,卡西乌斯跟随克拉苏一起远征帕提亚帝国。克拉苏在次年的卡莱战役(Battle of Carrhae)当中惨败,其麾下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卡西乌斯率领残部退回叙利亚并组织了有效的防御措施。根据普鲁塔克(Plutarch)的记载,如果事前克拉苏听取了卡西乌斯的建议的话,卡莱战役的失败是可以避免的。在卡莱战役失败后,克拉苏及其同僚都愿意把指挥权交给卡西乌斯,但后者“非常恰当地”拒绝(“very properly” refused)了,连他们的对手帕提亚人都认为克拉苏和卡西乌斯在罗马远征军中有同样的权力,并且后者的指挥技巧更加高明。
前51年,卡西乌斯击退了帕提亚王子帕克罗斯(Pacorus,也就是后来的帕克罗斯一世)和将领奥萨凯斯(Osaces)对叙利亚的入侵。当时叙利亚重镇安条克(Antioch)被帕提亚人围攻甚急,卡西乌斯则坚守不出。.后来帕提亚人放弃围城,转而开始劫掠附近乡间,卡西乌斯见状派军尾随敌人并不断袭扰他们。决定性的较量发生在当年的10月7日,帕提亚人正从安提尼亚(Antigonea)转身离开的时候,卡西乌斯的一支分遣队追了上来,双方展开遭遇战。这其实是卡西乌斯的诱敌之计,他命令分遣队在与敌人略微交手后就佯装败退,以便诱敌追击。帕提亚人果然中计,他们被分遣队引诱到了卡西乌斯大部队的伏击圈里,随后被围歼。是役帕提亚将领奥萨凯斯伤重而死,其残部退过了幼发拉底河。
凯撒与庞培的内战时期
卡西乌斯于前50年返回罗马,那时凯撒与庞培的内战已经箭在弦上。卡西乌斯于前49年当选护民官,并且明确支持贵族派,即使他的兄弟卢修斯·卡西乌斯(Lucius Cassius)支持的是凯撒(凯撒属于平民派)。在凯撒渡过卢比孔河(Rubicon)以后不久,卡西乌斯离开了意大利。他前往希腊与庞培会面,并且为后者分管一部分舰队。
前48年,卡西乌斯率舰队到达西西里岛,他在那里焚毁了凯撒海军的大部分船只,而后不断派军袭扰那些用于运输的海岸。当卡西乌斯听到庞培在法萨卢战役战败的消息时,他随即动身往赫勒斯滂(Hellespont,今达达尼尔),希望与本都国王法尔西斯二世(Pharnaces II)结盟,结果半路被凯撒追上,因此被迫无条件投降。
凯撒招安了卡西乌斯,并在攻打法尔西斯二世期间让其担任使节。但是卡西乌斯拒绝去非洲攻打贵族派的小加图(Cato the Younger)和梅特路斯·西庇阿
行刺凯撒
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卡西乌斯一边担任公职,一边跟贵族派的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关系发展得不错。前44年,卡西乌斯担任外事法官,并得到下一年担任叙利亚总督的许诺。此时小布鲁图斯被任命为内事法官,这个任命深深触怒了卡西乌斯。
虽然卡西乌斯是行刺凯撒的倡议者,此举理应更胜”诛杀暴君(凯撒)”的首功,但小布鲁图斯却是这次刺杀行动的领导者。前44年3月中日(古罗马历每月居中的一天),卡西乌斯催促他的同伴们把利刃刺进凯撒的胸口,凯撒当场死亡。虽然行刺成功,但是刺客们的胜利是短暂的,因为凯撒派的安东尼得到了权力并且开始驱使公众对付他们。西塞罗在一封当年所写的信件当中多次抱怨道,罗马还处于暴君的掌控之中,因为那些“解放者(行刺凯撒的人)们”没能干掉安东尼。根据一些文献记载,卡西乌斯曾经打算在行刺凯撒时连安东尼也一起干掉,但小布鲁图斯劝阻了他。
行刺之后
卡西乌斯来到在东方,利用他的威望从其他总督那里召集军队,在前43年之前他就从普布利乌斯·科尼利厄斯·多拉贝拉(Publius Cornelius Dolabella)得到了12个军团。当时元老院已经和安东尼断绝了关系,转而委任卡西乌斯总督叙利亚。多拉贝拉率军攻打卡西乌斯,期间因为军队哗变而被迫自杀,后者因此有了足以进军埃及的实力。已经成为共和派统领的小布鲁图斯为了对抗后三头同盟,要求卡西乌斯助他一臂之力。卡西乌斯随即带领大部分军队前往士麦那(Smyrna,今土耳其伊兹密尔)助阵,把叙利亚事务交给他外甥管理。
腓立比战役
共和派决定先对付后三头同盟在亚洲的盟友,卡西乌斯突袭了罗德岛,小布鲁图斯则向利西亚(Lycia, 位于安纳托利亚南部)下手。随后共和派在萨迪斯(Sardis,靠近伊兹密尔)重整了军队,卡西乌斯和小布鲁图斯被军队拥戴为大元帅(原文是imperator,这里可以理解成国家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接着共和派军队渡过赫勒斯滂,穿越色雷斯,在腓立比(位于东马其顿)以西一处高地扎营,凯撒派的屋大维和安东尼也率军赶来扎营对峙。
当时共和派一方有地理优势,为了以防止对手就地筹措粮草,他们已经花费了数月时间将希腊的城市劫掠一空。为了防止对手从意大利海运给养,共和派还通过海军封锁海面。综合以上考虑,卡西乌斯认为只需坚守不出,单靠饥饿和疲惫就可以拖垮凯撒派。但因为安东尼率军从南侧沼泽地迂回进攻共和派营地被卡西乌斯发现,腓力比战役还是爆发了。
卡西乌斯随即带兵往南侧扑去,但是扑了个空。安东尼则率军攻克了卡西乌斯兵力空虚的营寨,砍伐栅栏填平了壕沟,卡西乌斯反攻时被安东尼轻易击败。与此同时在另一方面,小布鲁图斯的士兵因为被屋大维军队的挑衅激怒,开始猛烈进攻。屋大维的军队抵挡不住,随即溃散。小布鲁图斯乘胜而进夺了屋大维的营寨,后者躲在沼泽地里才逃过一劫。战斗到此不分胜负, 卡西乌斯损失了大约8000人,屋大维的损失了大约16000人。当时因为战场范围太大并且扬起了大量烟尘,无论哪一方一时都难以知晓自己友军的战况。卡西乌斯登上一座高地, 看到小布鲁图斯那边烟尘滚滚,误以为他也和自己一样遭到了惨败,于是命令随从用他当初刺杀凯撒的匕首杀了自己。卡西乌斯去世的日子刚好是他的生日10月3日。小布鲁图斯对于卡西乌斯之死感到十分悲痛,哀悼时称后者为“最后的罗马人(the Last of the Romans)”,但为了不影响军队的士气,当时决定秘不发丧。,他被埋在萨索斯岛(Thasos)。
伊壁鸠鲁主义的拥趸
剑桥大学哲学教授戴维·塞德利(David Sedley)曾写到,“要在一群想要改变世界的哲学家里面选择的话,很难找到比卡西乌斯和小布鲁图斯这两位形象更高大的了,他们俩是姻亲、是弑君者、更是莎翁笔下的英雄。“塞德利又补充道:“只是他们两个的哲学家身份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小布鲁图斯被普遍认为信奉斯多葛学派的哲学观念,但他本人也更多的被描述成一个安提阿的柏拉图主义者(Antiochean Platonist,也叫Antiochus of Ascalon,阿斯卡隆的安条克,前125年-前68年,一位信奉柏拉图主义的哲学家,曾是西塞罗的老师)。卡西乌斯曾经对哲学抱有长久的兴趣并进行过认真钻研。他早期的哲学观念不甚明了,虽然英国学者沙克尔顿·贝利(Shackleton Bailey)评论西塞罗时曾指出(卡西乌斯)对柏拉图主义信仰有一份年轻人的坚忍。在前48年至前45年,卡西乌斯曾经转入由著名的伊壁鸠鲁主义者资助的学校就读。虽然伊壁鸠鲁已经宣布退出政坛,但是因信奉他的哲学观念而进入公众视野的显要人物不在少数,其中就包括凯撒的岳父卡尔普尼乌斯·皮索·卡森尼努斯(Calpurnius Piso Caesoninus)。意大利历史学家阿纳尔多·莫米里亚诺(Arnaldo Momigliano)称卡西乌斯思想的转变是罗马伊壁鸠鲁主义史上一个显而易见的日子,这个转变不是为了享受归田园居的惬意,而是为了诛杀暴君的论证。
西塞罗把卡西乌斯这位新晋伊壁鸠鲁主义者跟后者想要在凯撒与庞培内战之后寻找内心的平和联系起来。(Miriam Griffin)认为卡西乌斯思想转变的日子定在前48年,那时候他在法萨卢战役当中为庞培一边尽了心力,但心里想的是尽快回家而不是去非洲作最后的顽抗。莫米里亚诺则把时间定在前46年,依据是西塞罗在当年1月份曾写信给卡西乌斯。而沙克尔顿·贝利则认为时间应该还要早两三年。
转变的时间具体是哪一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伊壁鸠鲁的思想是否影响了卡西乌斯对凯撒的刺杀。格里芬表明卡西乌斯对理性的追求 ,就像其他罗马人一样,被现实的政治生态剥夺了。
在莫米里亚诺眼里,卡西乌斯正从最初的正统伊壁鸠鲁主义偏离,这种正统强调不在乎善与恶,他已经从此境界超脱,直至成为了一个带有英雄主义的伊壁鸠鲁主义者(heroic Epicureanism)。对于卡西乌斯来说 ,善是主动的,在一封给西塞罗的信中,他写道:
“我希望人们都能理解,恨意因凶暴而加深,爱意因仁善而浓厚,恶人们总是渴求能导人向善的事物。虽然很难说服人们接受‘善是人自己想要的’这个观点,但无可否认的是快乐和宁静确实都是通过美德、义举和善行得到的。伊壁鸠鲁他本人曾说过的一句话,由卡蒂乌斯(Catius, 罗马哲学家,属于伊壁鸠鲁学派)和阿马菲尼(Amafinii,罗马作家,曾帮助宣扬伊壁鸠鲁主义)这二位拙劣的口译出来,便是‘生活当中不行善便无乐趣’。”
塞德利认为卡西乌斯思想的转变应该是在前48年,当时他停止了与凯撒为敌,发现伊壁鸠鲁主义不太可能是一个日后采取暴力对抗独裁者的充分的理由。在某种程度上,卡西乌斯会把他的想法与自己的哲学观念相协调。西塞罗有证据说明伊壁鸠鲁主义者在政治危机当中会认清形势以采取合理行动。从以上的引证当中,卡西乌斯明确否定了“道德是一种人想要的善意”这种说法。道德,意味着得到快乐与平和,其本身并不优于消除政治焦虑。
传统的伊壁鸠鲁主义和主动趋向最终超脱这两者的不一致性是不可调和的,在罗马帝制时代,反对派倾向于斯多葛学派。莫米里亚诺表示,这种情况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帝制时代的历史学家们觉得卡西乌斯比小布鲁图斯更让人费解,也不像后者那样令人钦佩。
轶事典故
凯撒遇刺的85年后,也就是公元41年,罗马皇帝卡利古拉(Caligula)被近卫军大队长卡西乌斯·卡瑞亚(Cassius Chaerea)等人刺杀(又一个叫卡西乌斯干的!)。
艺术形象
在但丁《神曲》的《地狱篇》的34小节里,卡西乌斯是三个在地狱中心受刑的人之一,他因为刺杀凯撒而罪孽深重,因此被撒旦的三张嘴巴之一噬咬。另外两位受刑者是他的同谋小布鲁图斯和背叛耶稣犹大
在莎士比亚戏剧《裘力斯·凯撒(The life and death of Julius Caesar)》里,卡西乌斯是行刺凯撒的主谋。在戏里,凯撒不信任卡西乌斯,评价道”他长着一张消瘦憔悴的脸,心思太多,这样的人很危险”。在戏剧的最后一场里,卡西乌斯跟手下人提起他的生日是10月3日,随后他在那一天去世。
亲属成员
人物评价
在军事方面,卡西乌斯颇有才华,前三头同盟对此都十分认可,甚至是与之为敌的凯撒在降服他之后都不计前嫌地招募他。但卡西乌斯却在非常关键的时刻因为误判形势而自杀,他的死使得共和派失去了最后的支柱,腓立比战役的失败将不可避免,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在政治方面,卡西乌斯和小布鲁图斯虽然杀死了当时罗马共和制度最大的敌人凯撒,但是没有利用形势对其党羽采取行动,没有及时除去安东尼等凯撒派的精英,使之成为共和派日后的劲敌,也为日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这就是卡西乌斯政治目光的短浅之处。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为了能继续生存下去,在关键时刻都要进行必要的变革,不然就会被历史淘汰。在卡西乌斯所处的时代,共和制度已经不适应罗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亟需一种新的体制才能维持和发展下去,因此守旧的共和派迟早都会败亡。无论是谁,做任何努力都不可能逆历史潮流而动,这就是卡西乌斯等人失败的根本原因。
虽然卡西乌斯的一生里有种种的遗憾和不足,但他展现出的才华以及直到最后一刻仍在维护共和制度的信念都无愧于“最后的罗马人”的称号。
参考资料
Life of Caesar.University of Chicago.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1 16:0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