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纳蒂克战争(Carnatic Wars)指的是1746~1763年,
英国与法国为争夺南印度,在卡纳蒂克地区进行的三次殖民战争。
背景介绍
印度莫卧儿王朝建立时期,保持了大约150年的和平繁荣,对外贸易吸引着许多欧洲商人前来印度。1498年,葡萄牙人
达·伽马第一次在印度海岸登陆后,寻找香料的葡萄牙商人很快就取得果阿、达曼等地区。继葡萄牙商人之后,荷兰、法国和丹麦诸国公司也参加了海岸贸易。所有竞争者都渴望建立海岸贸易中心,向远至日本和新大陆等地的市场输出棉织品、食糖、蓝靛和硝石。英国殖民者,大致与荷兰同时入侵印度。1600年
伊丽莎白一世女王许可建立一个名叫“在东印度群岛贸易的伦敦商人的总裁和公司”的英国商人机构,在15年内垄断从
好望角到
麦哲伦海峡的英国商业,这个公司一般人通称为“
英国东印度公司”。161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队打败了苏拉特附近的一支葡萄牙人船队,从而增强了英国人的威信,
莫卧儿帝国才颁发一道敕令,准许英国人建立一个永久性的代理店,从此,英国人才得以慢慢扩展势力。17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已有相当的力量,它们盘踞在沿海地区一带,从事通往东亚、非洲和欧洲的贸易,进而截获印度人对外贸易和航运的利润,甚至无法无天地劫夺海上的印度船舶,掳去沿岸居民,把他们变卖为奴。印度已处于被欧洲列强瓜分为殖民地、附属国的危险。
莫卧儿帝国是一个封建独裁的国家。莫卧儿大帝是最高土地所有者,从土地上征税就是他的收入基础。皇帝私领而为君主本人所直接占有的耕地约占全部土地的八分之一,其余的土地作为采邑,赐与封建贵族。在封建阶级的行列里,国王政权与大封建主之间进行着时而公开、时而隐蔽的经常的斗争,这些斗争甚至在莫卧儿帝国隆盛时期也没有间断过。随着争夺王位的内战和反对莫卧儿帝国起义的爆发,宣告了这个帝国的崩溃。在这个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新兴而有生命力的马拉特人那样的国家,也独立了衰弱无力、形如莫卧儿帝国的缩本或裂片的孟加拉、奥德、海德拉巴这样的国家。
印度这种积弱不振、边防空虚的状况被它的邻邦利用了。波斯
纳迪尔沙为传说印度有大量财富和莫卧儿大帝有无尽宝藏,率部侵入旁遮普,并且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便进到德里。纳狄尔在卡尔拿耳战役中轻而易举地击溃了莫卧儿的军队,打开了首都的大门。纳狄尔抢劫了德里的财富和莫卧儿大帝的珍宝,并强迫把印度河以西的土地割让给他。马克思在《印度史编年摘要》中指出:“满载宝物的纳狄尔返回故国,使莫卧儿帝国濒于完全破产之境。”
继纳狄尔之后,阿富汗国家又崛兴起来。阿富汗在其首领
艾哈迈德沙·杜兰尼的率领下,1750年夺取了旁遮普的西四省,1751年便征服了旁遮普的全部,1752年征服了克什米尔,1757~1753年将它的政权推进到塞尔信德,在劫掠了印度的首都之后,便把莫卧儿大帝转变为阿富汗政策的工具。后来,
马拉特人的大军出现于印度斯但北部,并攻下了德里,把阿富汗人驱逐到印度河以外。阿富汗人不甘心央败,艾哈迈德沙·杜兰尼于1759年带领4万军队出现于印度,并重新占领了德里。1760年马拉特人携有2400只象和多门大炮的10万战士出现于印度斯但,不久便被阿富汗人彻底歼灭了。
18世纪中叶印度国内的情况已明白暗示给法国人,后来又暗示给与他们竞争的英国人由贸易转入领土侵占、再转入公开掠夺的道路了。英法两国为了夺取殖民霸权和贸易独占权而进行的世界性的斗争也席卷了印度。
法属印度领地总督迪普莱克斯是着手用印度雇佣兵(印度士兵)来组织军队的第一个人。印度士兵受着法国军官的指挥,接受欧洲方式的教练,佩戴欧洲样式的服装,成为以印度人之手使印度陷于殖民主义屈服之下的主要工具之一。印度各封建主之间的战争,曾给东印度公司开启了广阔的干涉余地。迪普莱克斯在印度王公中拉拢反英国人的同盟者,随后便着手制服他们。
第一次
在科罗曼德尔海岸有英国人的马德拉斯和法国人的本地治里的商业据点,这两个地方都是设防城市,各约有500欧洲人和25000印度人。英国人还在本地治里以南不远的地方据有圣大卫堡。欧洲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使英国与法国成为敌对的双方,从而也使两国的商业公司处于交战状态。英国海军在印度海域捕获了法国的船只,从而触发了英法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卡纳蒂克——欧洲人对科罗曼德尔海岸及其腹地的称呼,包括马德拉斯、本地治里、圣大卫堡等城市,是英国人和法国人长期角逐的舞台,故战争以卡纳蒂克命名)。当时,法国人在印度海域没有舰队,约瑟夫·弗朗索瓦·迪普莱克斯(Joseph François Dupleix)向毛里求斯总督杜·布尔东奈发出紧急呼呼,请求援助。朴·布尔东奈装备了一支有8艘战列舰的分舰队驶抵印度海上,顿时使战局为上改观。英国舰只不愿也不能和法国人进行一次重大的战斗而离开,从而使整个马德拉斯海岸受到法国舰队的支配。于是,法国人从陆地和海上两方面包围马德拉斯,英国人在陆地或海上同法国人作战都表现出一种惊人的无能,遂使法国人只以阵亡6个人的轻微代价,占领了马德拉斯,这次胜利使法国在南印度诸王公心日中留下了所向无敌的威武形象。迪普英克斯还以只率领着几千法国毛瑟枪乓就击败了受英国人挑唆的印度士兵而威名大振,法国暂时获得了全胜。
但是,由于胜利,法国人对如何处理马德拉斯产生了分歧。迪普莱克斯不仅不同意在得到一笔相当的赎金后将马德拉斯交还,而且还彻底地洗劫了马德拉斯。法国舰队意外地受到一次飓凤的袭击,损失惨重,被迫撤出印度海面。法国人的撤离,使英国人重新获得了制海权,致使迪普菜克斯围攻圣大卫堡长达18个月的进攻受挫。英国舰队为报复法国洗劫马德拉斯,从陆地和海上两路包围法国人的商业据点本地洽里,但由于英军缺乏军事技术和雨季将要到来,英军被追撤除包围。当英军再度进行包围时,欧洲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以缔结《亚 条约》而结束了。根据条约规定,马德拉斯交还给英国人,与以英国人在法属加拿大所夺取的路易斯堡相交换。英法之间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以任何一方都没有获得任何领土而告一段落。
第一次卡纳蒂克战争证明了制悔权的极大重要性。按照他们的处境和实力,谁拥有制海权,推就能获得决定性的和永久的胜利。当时,法国的势力实际上只限于卡纳蒂克一地,而英国人在孟买和孟加拉都有重要的殖民地,法国人处于劣势状态。然而,才智出众的迪普莱克斯从印度大军被少数法军彻底击溃的战争中总结了经验:良好的军纪和新式的装备,要比单纯的人数重要得多;庞大的亚洲军队,已不能再与少量而精良的欧洲军队为敌了。如果法国拥有这么一支勇敢而又有纪律的军队,那就是一件有效的武器,在印度王公之间发生争斗时,这件武器就可能成为一种决定因素;如果能得到一个印度当权 者的威望和资源的支持,法国人也能战胜英国人。法国人暗暗地等待时机。
时机终于来到了:海德拉巴和阿尔科特发生了王位继承的争执,迪普莱克斯便把法国的傀儡扶上了统治地位。感恩的统治者也给法国盟友以适当报酬,任命迪普莱克斯为克里希纳河以南莫卧儿帝国全境的总督,并划给法国一大片领土,使法国东印度公司迅速成为德干和卡纳蒂克地区的太上政府。藩属国家成了法国人的聚宝盆。迪普莱克斯本人从他手下的王公那里得到200万卢比的“礼物”,并获得了广阔的土地。迪普莱克斯的助理们也追随他的榜样,对藩属国极尽敲诈勒索之能事。
第二次
英国人很快地采用了迪普莱克斯的战略,利用印度王公的势力,打击法国人的力量。英国人明白,如果不去支援印度王公,让法国人放手完成迪普莱克斯的计划,英国人将会无可挽救地丧失在马德拉斯的地位,于是英国人在新总督桑德斯的领导下,全力投入斗争;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也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决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支持他。这样一来,虽然英法两国当时没有在欧洲正式宣战,甚至也没有公开承认敌对,但他们却在印度支持地方势力,进行了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搏斗:第二次卡纳蒂克战争爆发了。
在战争中,法军围攻英军据点特里奇诺波利,久攻不克。英军为了救援这个据点,施用“围魏救赵”之计。受命执行的克莱武率领200名欧洲人和300名印度士兵,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便占领了阿尔科特这个首府,不出所料,法国果然派遣一支援军去收复首府。克莱武英勇地守卫了这个城市达53天,一直到包围他的部队撤离为止。
占领阿尔科特这一勇敢的业绩,立即提高了英国人作为一支战斗兵力的荣誉,并致命地打击了法国人的威望。负责包围特里奇诺波利的法国将军落荒而逃而被英国人反包围,派去增援的法军也投降了英军。法国将军和他的部队兵无斗志,很快便成为英国人的俘虏。英国人的胜利使迪普莱克斯的强烈期望落空了,由于他手下的将领出奇的愚蠢和无能,他丧失了几乎已经到手的战利品。
面对挫折,迪普莱克斯仍然继续努力,以积极的军事行动包围了特里诺奇波利。但是法国国内当局根本不了解这位有才华的总督的高明政策的全部内容,却为他这种政策所造成的挫折和沉重的财力损失不耐烦,火速召回了迪普克莱斯,并同英国缔结了一个双方都同意不干涉当地王公间的争吵,双方保持缔结条约时各自实际占有的领土的条约。这样,法国差不多丧失了迪普莱克斯为他们所赢得的一切。德干的贵族厌恶法国人,千方百计地想将法国人赶出去,法国人还是尽力维护了在北方行政区的一些利益。
英国人和法国人之间的短暂和平,使英国腾出手来觊觎印度最富庶的地区——孟加拉。结果发生的
普拉西战役恢复了英国人在
加尔各答以前的地位,接着便把斗争的矛头又指向了法国。法国在孟加拉的属地昌德纳戈尔被英国人占领后,曾派舰队到达印度领海,其目的是企图进攻马德拉斯。
第三次
英国人探听到法国远征的消息,马上派遣舰队火速把增援部队开到了马德拉斯,并且先于法国人登陆。法国人开始包围圣大卫堡,迫使该地投降,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可是在围攻马德拉斯过程中,由于法国军队中时常发生饥饿暴动,军官们不听指挥,造成久攻不克的僵持局面。与此同时,英国舰队击败了法国舰队,失败的法国海军先是拒绝启航,后来擅自从本地洽里开舰而去,使法国陆军失去了海上的支援。英国舰队乘机重返印度海面,迫使法军立即撤除了对马德拉斯的包围。
克莱武抓住法国军队愚蠢地调离北方行政区的机会,从孟加拉派遣了一支军队向法国军队进攻,胜利地占领了北方行政区的一些地方,并同那里的统治者缔结了一项有利的条约。
在卡纳蒂克,英国人也采取了攻势。法国舰队再一次出现于印度海面,旋即又被英国舰队第三次打败,迫使法国舰。队离开了印度。从此,英国人便成为当然的海上主人了。1760年,英国军队来到了马德拉靳,再度对法军发动攻势,在万迪瓦什要塞附近进行了一次决定性的战斗,法国军队终于抵挡不住。全线崩溃。英国人以征服法国人在卡纳蒂克的小属地来扩大他的战果,在3个月的时间内,法国人在卡纳蒂克失去了一切,仅余金吉和本地治里。法国的残兵败卒被围困在本地治里,被英国人从海上和陆地两个方面封锁、包围起来。处在生死存亡关头的法国人,毅然同迈索尔当政的
海德尔·阿里结盟。黑德尔派遣了一支军队支援法国人,但同盟者们不能共同议定任何军事计划以制造战胜英国人的机会,遂使法国人的计划落空。在这危急的关头,法国军队缺乏足够的经费,军队的官兵也不能同心协力,饥饿和绝望终于迫使
本地治里无条件地投降了。战胜者们逞其凶焰,不仅拆毁了炮台,连这个城市本身也被毁坏了。据描写:“这个一度美观而繁荣的城市,几个月之内连一所房子都不剩了。”
结果
本地治里投降后,
马拉巴尔海岸的法国殖民地金吉和马埃不久也跟着投降了,法国人从而丧失了他们在印度的一切属地,法国在东南印度脆弱的统治大厦就崩溃了。后来,根据结束
七年战争的1763年的《巴黎条约》,这些地方又归还给了法国人。法国在印度沿岸保留的五个城市,必须拆除它们的防御工事,尽管如此,这些城市仍然在长时期内作为勾结与英国人为敌的印度王公们的基地,从这里向他们出售武器,并派遣教官和顾问。
与法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人在孟加拉确立了军事优势:最有威胁的法国人终于被赶了出去,英国人获得了授予的领土,可以维持一支具有相当装备的军队。同时,英国还拥有对纳瓦卜庞大军队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增长起来的威望。英军统帅克莱武由此而身价倍增:当他在普拉西得胜的时候,还只是马德拉斯总督与参事会的一个职员。1758年6月
加尔各答参事会自己动议,选举他任
孟加拉总督职务。到那一年底,这一职位因得到公司的任命而合法化。克莱武加强了对傀儡控制的有效措施。使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的霸权保持了将近100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