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武 (Robert Clive,1725~1774) ,罗伯特·克莱武被本国人认为是大英帝国最伟大的缔造者之一,而在殖民地人民眼中却是罪恶的强盗。是集
冒险家,
军事家,
外交家,
政治家于一身的人物。在英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人以如此少的兵力征服如此广大的土地,获取如此多的财富。
人物经历
克莱武(Robert Clive,1725—1774)又译为:罗伯特·克莱夫/罗伯特·克莱芙,英国殖民者,
孟加拉省督(1758—1760、1765—1767)。早年参加东印度公司与迈索尔在印度的争霸斗争。1757年“
普拉西战役”后,建立东印度公司对孟加拉的统治。总督任内建立所谓“双重管理制度”。后因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而自杀。
1725,克莱武出生于英国希罗普郡的斯泰切庄园,父亲是一位议员。
由于读书不用功,学业无成,克莱武在1743年就去了
印度,在
英国东印度公司当职员,不久投身军队。
1751年,东印度公司支持的
迈索尔王位继承人被另一迈索尔王位继承人的围困,克莱武带人成功地解围,初露头角。
1753年回到英国,两年后又返回印度,担任圣戴维堡的英军总督,中校衔。不久,他领人参加了东印度公司争夺孟加拉的战斗。
1757年初,克莱武带领军队占领加尔各答,并取得了英军在加尔各答的驻防权。这一年6月,克莱武击败了
莫卧儿帝国的孟加拉总督的军队,完全控制了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任命他为孟加拉总督,开始统治孟加拉。占领孟加拉期间,他大肆掠夺,抢夺了大量财富,受到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赞赏。
1760年,他回到英国。
1762年,他成为爱尔兰贵族,称为普拉西的克莱武男爵,后来还成为议员。
1764年,由于英国在印度吃紧,东印度公司要他再度出山,任命他为孟加拉总督和驻印英军总司令。第二年,他到达加尔各答,对
东印度公司和驻印英军进行整顿,遭到了极大抵制。
1767年,他回到英国。
1773年,英国议会宣布他“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给予了极高荣誉。
1774年,他在伦敦自己的住所自杀。
人物事迹
英雄克莱武
克莱武1725年出生于英国希罗普郡的一个小庄园。小时候他读书不用功,成绩不好,但总向往刺激的探险生活,所以刚满18岁就去了遥远的印度,成为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下级职员。
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公司,除了做生意,还拥有军队做帮凶。克莱武很快就投身军队,并在军队中崭露头角,一路打杀,为英国的殖民扩张立下汗马功劳。军队生涯中的克莱武如鱼得水,他最为自豪的事情就是领导、参加了东印度公司争夺孟加拉的战斗。
当时孟加拉的纳瓦布(相当于总督)兵力有7万人,而克莱武只有900人,加上接受其训练的印度土兵,也不到3000人,且克莱武们远离本土,后勤物资供应困难,更令人不安的是纳瓦布一方还有法国人撑腰。“不入虎穴,焉得虎仔”,克莱武果断开战,他一方面派人收买纳瓦布的手下,另一方面率队实施突袭,经过激战,化险为夷,以少胜多,一举占领了孟加拉。
无耻克莱武
占领孟加拉期间,
克莱武殖民强盗的丑恶嘴脸就暴露无遗了。他大肆掠夺,抢夺了大量财富,他恬不知耻的在英国议会上炫耀:“在我的脚下有富裕的城市,在我们手中有雄强的国家,在我一个人的面前打开了充满了金条银锭、珍珠宝石的宝库。我统共取了20万英镑。诸位先生,直到现在,我还奇怪自己为什么那么客气呢?”
后来克莱武回到英国,并顺利当选为议员。
1764年,由于英国在印度吃紧,东印度公司请他再度出山,任命他为孟加拉总督和驻印英军总司令。
悲剧克莱武
1773 年
英国下议院指控克莱武在印度供职时盗窃公款和勒索财物。克莱武以举家之财打官司试图洗脱罪名,未果;虽然这期间英国议会宣布他“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给予了极高荣誉,并且也撤销了对他的诉讼,但恼羞成怒的克莱武看到横财散尽,竹篮打水一场空,绝望中在伦敦自杀了。
人物小传
罗伯特·克莱武
罗伯特·克莱武被认为是英帝国最伟大的缔造者之一,可以说是集冒险家,军事家,外交家,政治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在英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人以如此少的兵力征服如此广大的土地,获取如此多的财富。
黯淡的青年时代
1725年9月25日罗伯特·克来武出身于出生于英国希罗普郡德雷顿市场(MarketDrayton)的斯泰切庄园(Styche),其家族是安茹时代的显赫家族,其父曾为议员,但在克来武出生时家道已衰落,据克来武自称庄园地产只有每年500英镑。
克来武小时候是当地劣迹斑斑的顽童,13岁就组织了一帮比他大的小孩到处敲诈勒索。克来武胆大妄为的冒险精神在这时就有反映:他曾经爬到教堂顶上,挂在雕像下,把下面的人吓得半死,目的只是寻找刺激。
在读书方面,克来武更是创造了5年被三所学校开除的佳绩。无奈之下,其父将17岁的克来武交给在英国招募人员的东印度公司。当听说克来武被打发到印度时,德雷顿市场的所有居民都庆幸再也不会听到这个名字。
1744年18岁的克来武到达马德拉斯担任书记员。这是东印度公司中最低的一级职务,担任枯燥繁琐的货物登记工作,住在闷热的阁楼中,忍受疟疾的痛苦。不过对克来武来说,处于那些同样是亡命之徒的同伴当中之最让他痛苦的。这样一个未经世事的年轻人可以说是一下被遗弃到海外,他在思乡情绪和生活困境之下很快陷入了抑郁。一次与人争吵之后克来武决定自杀,但是他两次举枪射击脑门竟然都是哑弹,这让他十分震惊,开始相信上帝是有所安排的。很快克来武找到了医治他心理与生理的良药:书籍与鸦片。而这时上帝的安排似乎也降临了。
克莱武之前的印度
直到
七年战争列强在印度的势力分布都没有明显变化。克莱武到达马德拉斯的时候印度进入了其历史上最大的变革时期。
在18世纪中期,早期的葡荷殖民势力已经消退,代以英法的竞争。英法几乎在同时进入印度,各自都有东印度公司,在沿海设立据点控制当地贸易。两家东印度公司都有当地印度王公作为后台,公司的少量雇佣军则为他们的盟友担任打手。由于印度地方势力的权位争夺不休,两家公司为支持各自盟友也常有冲突,但由于雇佣军人数有限这些冲突规模都不大,没有出现会战,围城之类。
18世纪通讯手段落后,从印度到欧洲往返要两年,伦敦和巴黎都无法有效控制它们的东印度公司,事实上在印度决策的都是公司在当地的最高长官。
1744在欧洲英法已在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开打,双方在印度还基本相安无事。情况随这各自政府的卷入发生了改变,英法为争夺印度统治权的战争正式开始了。
崭露头角到一举成名
英国在印度的据点分布在卡尔纳迪克(Carnatic)的马德拉斯,圣戴维堡,孟加拉的
加尔各答还有孟买等地。法国则是集中在卡尔纳迪克,包括
本地治理,
加里加尔。英法的争夺集中在卡尔纳迪克,这里远离北方强大的土邦,又可控制孟加拉和
东印度群岛到欧洲的航线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746英法各自向印度派遣的舰队在马德拉斯外海遭遇,结果是英国舰队战败折回。随即经营印度近五十年的杰出领导法国长官都布列斯(Dupleix法国很多船都是这个名字)率1500名法印军在舰队的支援下占领了马德拉斯。罗伯特·克来武也是俘虏之一,但是很快他利用法军戒备松懈带领20名俘虏逃到了圣戴维堡要塞。少校斯金格·劳伦斯(StringerLawrence)对克来武的勇敢非常欣赏,把他任命为旗手。这位劳伦斯少校日后成为了英印军队的创始人也是克来武一生的挚友,当后来克来武成为孟加拉总督后要求所有人在向他效忠时必须对劳伦斯致以同样的礼仪。马德拉斯的失陷和法军在数量上的优势是英国在印度陷入困境。
根据1748年欧洲的《亚琛合约》马德拉斯应归还给英国,都布列斯岂肯放弃,他之前为取得当地纳瓦布(即总督,印度地方最高统治者,通常由当地最有实力的王公或大的土邦主担任)的支持曾将马德拉斯许给印度地方,这时却倚仗军力希图占住马德拉斯。但是天有不测,法国舰队遇到暴雨不得不回本土休整,卡尔那迪克的纳瓦布随即率军找上门来。印度军队很快开始围城,18世纪的印度土邦军队通过与西方人贸易引进装备了一定数量的火枪,不过其军队核心仍旧是骑兵而且炮兵素质相当低劣。马德拉斯的围攻持续了3个月,印度军未有进展只得谈判,最后的结果是遵照亚琛合约把马德拉斯还给英国。
这次战争是英法政府第一次直接干涉印度,从此双方的冲突便一发不可收拾。
1749年前面提到的卡尔那迪克的纳瓦布战死,他的几个儿子互相争斗。
1751年都布列斯煽动
海得拉巴土邦主去夺取卡尔那迪克的纳瓦布头衔,法军和海得拉巴军队占领了卡尔那迪克的首府阿科特(Arcot),海得拉巴土邦主加封为纳瓦布。而英国支持的候选人此刻龟缩在在南方的特里奇诺普里(Tiruchchirapalli)。这时法印公司有1800人还联合了10000以上的印度军,英印公司只有1000人又2000名印度兵,法国还新获得了3个据点和整个南部印度的贸易和渔业的垄断,英国仅剩马德拉斯与圣戴维堡。
1751年夏法印联军近8000人南下围攻特里奇诺普里,试图消灭英国在印度土邦中的支持者,彻底孤立英国。英国面临被逐出印度的危险。8月20日圣戴维堡的英军指挥斯金格.劳伦斯派出1600人解围,而克来武就在军中。
1751年26岁的克来武在劳伦斯少校的栽培下已是东印度公司武装的后勤物资总管,由于职务的原因克来武与上致土邦主下致农民的印度各阶层都有丰富的接触。他非常清楚印度统治者的贪婪与短视,对西方人既畏惧又痛恨的心理和争夺财富权力时急不可耐,为此而战时又畏首畏尾的表现。这时的克来武已经具备了统帅的能力。
1751年8月21日夜里,克莱武借口有事离开解围部队返回圣戴维堡直接找他的老上司劳伦斯。克来武提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计划,在保密的情况下由他本人带领圣戴维堡和马德拉斯的守兵奇袭阿科特,从而迫使海得拉巴土邦放弃与法国的联盟。克来武了解到阿科特防守薄弱可以一举攻占,而占领着一城市可以动摇法国支持者的信心,瓦解这一联盟。这样一个计划是极为冒险的,如果阿科特的丢失并不能动摇法印军围攻特里奇诺普里的决心,那么英军分兵阿科特对被围守军的士气动摇更大,即使攻占阿科特并引开围城部队也不能改变双方实力对比,印度军是否会如克来武所料对法国产生怀疑全看海得拉巴土邦主的心理状态。克来武的计划确实比较冒险,但也许对英军来说不能迅速解围就意味着整个卡尔纳迪克都会倒向法国,而冒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会战的危险还不如尝试克来武的计划。
结果就是1751年8月22日克来武率200名英军和300名土兵1还有10名从未上过战场的军官向阿克特进军,只留下100人在马德拉斯,50人于圣戴维堡。这支小部队昼夜急行,在9月1日,一个雷暴雨的天气接近了阿科特。阿科特的印度守兵只有80人,在得到城外被间谍夸大的报告后,扔下堡垒弃城而逃。克来武兵不血刃进城,他估计到会有一场围城,把部队集中到了城中的堡垒里,还弄到了两门法国18磅炮。他把所有缴获的财宝分给跟随他的一帮亡命之徒,激励这些人为保卫财宝而战,还赏赐了当地,人鼓励他们为英国通风报信。与此同时了解到阿科特失陷后海得拉巴土邦主派他的儿子带4000兵去攻城,出于对法国人的不信任,只允许150法国炮手跟随。9月23日夜,印度军开始进城,但克来武已在城中设下埋伏,克莱武率军专杀法国炮手几乎将他们全部消灭,英国则损失15名英国士兵和20名土兵,克莱武也受了伤。24日英军全部撤入堡垒,缺乏炮手的海得拉巴军无法直接进攻只能围困。海得拉巴军试尽一切办法火攻,地道,诈降都无济于事。这样在特里奇诺普里围攻的海德拉巴邦主就坐不住了,10月24日全部的法印军和海得拉巴军到达阿科特城,10000大军开始全力攻城。这时克莱武已设法把重炮移到山顶,可以直接射击敌人炮兵阵地,有一次还轰击到了主帅的帐篷使围城暂停了六天。在守城中英军付出重大伤亡,到11月底能战斗的只有120名欧洲人和200名土兵,克莱武身先士卒,多次化险为夷,树立了威信,使这帮半是士兵半是强盗的部队坚持了下来。11月24日在听说英国支持的纳瓦布已聚集了6000人并开始反攻的消息后,法印军和海得拉巴军发动最后攻势,海得拉巴的士兵在服下大麻后进入了狂热状态,披挂装甲的战象直接冲击进攻堡垒。由于英军训练有数,持续不断的发射火力,海得拉巴军遭到了前说未有的伤亡,战象四下逃窜。海德拉巴邦主彻底丧失了信心,当夜就放弃了围城向高原撤退,放弃了对卡尔纳迪克纳瓦布的争夺2。在之后的12月克莱武联合了英印的支持者攻克了两座法国据点并把他扶上了纳瓦布的位置。这样英印军队在克来武的领导下控制了卡尔纳迪克,法印地方政府被迫在1754年和英印签订合约。
这一场战争已不再是印度王公之间的斗争而是英法的争霸,克莱武和都布列斯的竞争。都布列斯的失败在于他能够谋划战争却不能执行它。在印度获得成功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谋略家更应当是一名敢作敢为的战士。阿科特之后英国开始对印度产生浓厚兴趣,而在法国,尽管都布列斯曾为它获得了一块比本土还大的土地,但是路易十五再也没有兴趣去投入新的力量。
1753克莱武和他的天文学家朋友尼维尔·马斯基林(Nevil Maskelyne此人第一次测出地球质量和克莱武一样贪财)的妹妹结婚后在英国住了两年。在接受了首相老皮特的赞许和议会的奖赏之后,1755克来武被晋升为上校,圣戴维堡长官,率领皇家第39掷弹兵连和第12炮兵连开往马德拉斯。
普拉西战役
在克莱武开往印度的途中孟加拉发生了一系列事件。早在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便在加尔各答设立了威廉堡据点。这一据点在1717年获得了大莫卧尔授予的在孟加拉进行贸易的特权。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之后随着英法政府的卷入,东印度公司在加尔各答的据点也得到加强,这引起了孟加拉纳瓦布的不满。孟加拉的纳瓦布占据着印度最富庶的省份,掌握着鸦片,茶叶的贸易,还通过与欧洲的贸易获得了大量的火绳枪,这是所有欧洲势力都必须正视的也是垂涎欲滴的。
1752年东印度公司开始注意到孟加拉纳瓦布的继承问题,这引起了老纳瓦布的强烈不满。1756年老纳瓦布去世传位给他孙子西拉杰·乌德·德拉(Siraj Ud Daulah)。
这位西拉杰只有27岁,根据记载其性格残暴,酗酒,喜怒无常,因此有很多权威觊觎者,包括他的伯父,军队主帅米尔·贾法·阿里·汗(Mir Jafar Ali Khan)亲王。1756年西拉杰一即位立刻向英国人发难,试图赶走英国人由自己控制孟加拉的贸易。6月16日孟加拉军攻占了威廉堡。有60多名未逃走的英国人被捕,纳瓦布把他们关进了英国人用来关印度人的牢房,6月20日当牢门被打开时,40多人已闷死了,这一事件被称为“加尔各答的黑牢”。加尔各答被攻克之事于8月16日传到马德拉斯,东印度公司长官立刻把刚到圣戴维堡的克莱武招来讨论收复一事。克莱武带3个皇家步兵连600人和900土兵出发,于12月航行到加尔各答。
1757年1月2日在舰队炮轰之后英军轻易地占领了加尔各答和威廉堡。年轻的纳瓦布对是否要再次进军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率领40000部队于2月3日到达加尔各达,和英军对峙。克莱武决定发动偷袭直接攻击纳瓦布的主营。2月5日晨1克莱武会合了皇家海军600名水手加上600名步兵800名土兵,趁着大雾试图绕过孟加拉军的战线直袭主帅营。这是典型的克莱武式战法,但是这次他的运气不佳,直接闯入了敌人阵地中央。弓箭,子弹,炮弹,火箭在头上英军头上到处乱飞。孟加拉军向各处胡乱开枪,骑兵也在雾中胡乱出击。当雾消散时双方发现整个战场是一团糟,在这种状况下克莱武也不得不决定决定乘乱撤离。当英军撤到威廉堡时发现总共阵亡了57人受伤137人,孟加拉方面据称损失步兵1300人骑兵600人,此次战斗被称为第一次孟加拉之战。西拉杰受到震惊之余又听到阿富汗军队入侵德里威胁孟加拉的消息,于是在2月9日与克莱武签订合约,双方的关系暂时平静下来。克莱武自称这次战斗树立了英国在孟加拉不可动摇的威望。
第一次孟加拉之战完全体现了克莱武胆大妄为,通过以直接进攻敌人心脏,达到心理震慑来获胜的作战风格。但是这种胜利往往很大程度的依靠运气,这在次战斗中也反映了出来,克莱武对此也有认识。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就提到了自己有可能被上帝抛弃,事实上在普拉西会战中我们就会看到克莱武谨慎的一面。不过也许这次战斗最大的意义是让我们看到了英印军队在困境中沉着顽强的战斗精神,这不仅是严格训练带来的高度纪律性,更是出于他们对统帅的无比信任。可以说这支英印部队已经能和凯撒的第十军团,拿破仑的老近卫军相提并论了!
孟加拉的局势动荡之时法国人也没闲着,克来武的老对手都布列斯亲自出马来到孟加拉的大本营穆尔昔达巴德(Murshidabad)。他送给给纳瓦布30门大炮作为见面礼,鼓动西拉杰反英。摇摆不定的纳瓦布立刻给了法国在孟加拉的贸易特权。这一系列举动引起了克莱武的反感。之前,东印度公司和不满年轻纳瓦布的要人早有联系,包括亚.卢图夫.汗(Yar Lutuf Khan)将军和纳瓦布的伯父米尔.贾法亲王,他们都表示对英国的支持。克莱武并不信任这些人,不过出于对年轻纳瓦布的变化无常的性格的担心和软弱本质的认识,克莱武决定给予孟加拉的统治者以致命一击,以此同时7年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印度,克莱武很快就占领了法国在孟加拉的据点金德讷格尔(Chandernagore).
为了表示对英国的不满1757年4月,西拉杰纳瓦布把军队调到普拉西(Plassey)——一个巴吉拉蒂(Baggiruttee)河边的小村——北面以威胁加尔各达的准备,而克莱武则在付出巨额贿赂之后和米尔.贾法签订了协议,即东印度公司支持后者作纳瓦布,后者则举兵与英国人共同作战。6月12日克莱武从金德讷格尔率军北上。
6月14日通过荷兰商人的报信,克莱武了解到凯特瓦(Katwa)堡垒是孟加拉军的囤粮地。他立即派一支小部队只带一门6磅炮乘船偷袭。但是在夜间偷袭的过程中被守军发现,一直拖到19日克莱武率主力到达才攻克。这时情况又有了一些变化。克莱武原来预定会见的米尔·贾法的使者没有等到,更令人不安的消息是由于纳瓦布把所有军队包括米尔·贾法的部队都集中在身边,米尔·贾法已近开始动摇,准备放弃他与英国人的协议重新协调和纳瓦布的关系。这种情况使克莱武也踌躇了,他的远征军将面对孟加拉的全部军队。克莱武集中了全部英国和印度军官举行会议讨论形势。会上包括克莱武在内的大部分军官都主张原地观望,一方面设法瓦解孟加拉内部另一方面等待援军。但是海军舰队司令库特(Coote)力主马上出击,他认为孟加拉内部仍然是不稳定和分裂的,战斗中必然因为要保存实力而消极作战;雨季就要到来,失去这一机会就会让纳瓦布有充分时间巩固其地位;当下部队士气正旺完全可以在战场上获胜,如拖延日久会挫伤士气。在听到了这一番分析后克莱武立刻转变了观点,不顾大多数的反对决定立刻出击。22日远征军渡过了巴吉拉蒂河,在大雨中行军两英里后到达了普拉西村北面的一片树林,距离孟加拉军的营地大约1.5英里。在这里克莱武设下了阵地。23日凌晨1点孟加拉人发现了英军,西拉杰纳瓦布认为这是一个全歼英国人的机会,立刻率全军出动。大军用了6个小时在英军面前呈弧形展开。早晨7点,在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里决定印度近代历史的普拉西会战开始了。
克莱武的远征军拥有大约900名欧洲人和2200名印度人,这当中核心是本土带来的皇家39掷弹兵连和第12炮兵连。其他的部队是3个东印度公司的部队,分别是:马德拉斯连,加尔格达连和孟买连,这些是英印混编的;1个加尔各答本地人组成的部队;还有一些海军水手和在印度的欧洲定居者。这些部队都装备了燧发枪并受过严格的训练,有些还是身经百战的。远征军的火炮只有8门6磅炮,和从海军借来的两门榴弹炮,幸好训练有素的炮手每分钟能发射5-6次,弥补了数量的不足。出战前克莱武为这支部队组织了两次演习,基本保证了新兵与老兵,英国兵与印度兵能协调一致。克莱武的对手西拉杰纳瓦布在普拉西拥有大约35000名步兵和15000名骑兵。步兵成份非常混乱。有些是亲王们组建的部队,其中既有印度传统的装甲步兵又有模仿欧洲人建立的火绳枪步兵,不过大部分都是临时从各村征募的壮丁,装备短刀。这些步兵部队语言不通,纪律不严,从来不是孟加拉军的主力。纳瓦布的精锐是它的骑兵。这些装甲长枪骑兵有丰厚的薪水,每年分别在旱季与雨季进行狩猎训练,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这是孟加拉的正规军。孟加拉军有50多门24磅和36磅炮但是缺乏炮手,从金德讷格尔逃出的40多名法国炮手的加入稍微缓解了这一状况,不过由于装备了大量火箭,孟加拉军的火力还是非常可观的。孟加拉的部队中还有被铁链拴住,披挂装甲驮载箭塔的战象。但是在与欧洲人的战斗中这些战象往往是对己方的威胁更大。
克莱武的指挥所设在巴吉拉蒂河边的一所狩猎小屋中,这里可以总览整个地区。克莱武观察到孟加拉军的行动后命令部队在树林与河岸之间展开,这样远征军的左翼是树林,右翼是河流,两翼都得到了掩护,正面还有几个大小池塘作为障碍,地形十分有利,万一战败还可撤入以树林避开敌人骑兵。克莱武把四个支正规部队部署在正面,孟加拉当地部队展开于右翼,炮兵为了取得更好的射角被安置在沿河岸的一个小屋中,可以同时射击敌人左右两翼。整个战线大约800码宽,300码深。孟加拉军队是分属各个亲王和将领的,西拉杰的爱将摩汉·拉尔(Mohan Lal)带领炮兵和装备火绳枪的步兵3000人进攻英军正面(仅是这支部队的火力便超过远征军全部),西拉杰最忠实的将领米尔.马丹(Mir Madan)率领7000装甲步兵和5000重骑兵沿河岸前进给予摩汉·拉尔支援。米尔.贾法亲王指挥他自己的15000人迂回英军右翼,亚.卢图夫.汗将军则负责掩护前者的侧翼。其他部队都跟着西拉杰部署在营地外。
当孟加拉军队前进时克莱武在狩猎小屋顶上看的一清二楚。克莱武也为敌人数量之巨而震撼,特别大量是装在巨型六轮平台上的重炮。他试图与米尔.贾法联系但战斗很快打响了。双方部队在500码的距离上交火,1个小时后孟加拉的所有大炮都到了第一线,克莱武命令部队退到树林中。由于树木的掩护,重炮的威力大打折扣,燧发枪射速上的优势也暂时弥补了数量的不足。不过随着战斗胶着到11点,远征军的伤亡不断增加,而这时尽管克莱武注意到了孟加拉军的左翼在按兵不动却仍然无法确定米尔.贾法的意向,如果他这时加入战斗远征军将腹背受敌。克莱武甚至和他的军官私下考虑退入树林然后于夜间偷袭纳瓦布的帐篷。就在这时战场形势发生了逆转。12点时一场大雨突降,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大雨使双方都沉寂了下来。雨后孟加拉的所有火枪火炮都因为火药被淋失去了作用,而英印部队由于训练有数,完全没有让火药受到伤害。这时克莱武表现了过人的冷静,命令部队在敌军有动作之前按兵不动。这一决断很快得到了回报,米尔.马丹以为英印军的火器也失效了亲率骑步兵发起了全线冲锋。孟加拉的冲锋遭到了劈头盖脸的火力,前军向后逃窜,后军在混乱中又陷入淤泥,米尔.马丹也在冲锋中阵亡。这就是战役的决定性时刻,克来武依照自己的判断相信只要击溃正面的敌军,摇摆不定的米尔.贾法一定会倒向他这边。下午2点,包括掩护侧翼的部队在内,全部远征军发起反击,陷入混乱的孟加拉军队一触即溃,重炮全部被毁。在亲眼看到忠于西拉杰纳瓦布的军队全军覆没后,米尔.贾法正式倒向克莱武开始攻击西拉杰。下午3点胜负已经分晓,4:30逃回营地的忠于纳瓦布的残余部队投降,普拉西会战结束。战役中共有22名英国人,16名土兵阵亡,大部分是在炮战中遭受的;孟加拉军队损失大约500名步兵和500名骑兵,剩余的几乎全部被俘或溃逃。
这场战斗英军获胜有一定的运气成份,很大程度是依靠了一场大雨。也许这场雨并不在克莱武的计算之中,克来武敢于和纳瓦布的大军对抗也许只是对改善不利态势的尝试,但正是因为他敢于行动才得到幸运女神的青睐的。有种普遍观点认为克莱武在普拉西会战的胜利是阴谋的结果,但事实上这一结果主要归功于克莱武战前的果断和战场上的冷静。我们只能说这场战斗的结果有赖于战场之外的因素,这些因素又是和战斗交织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这反而展现了克莱武把握全局的杰出能力。同样,远征军的素质也是获胜的重要因素。正是仰赖严格的训练和高度纪律性,其得以和火力远占优势的敌人打得旗鼓相当,又能够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普拉西会战中的克莱武不再是冲锋陷阵的战士而是指挥若定的统帅,这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
普拉西之后克莱武指挥军队彻底摧毁了法国在孟加拉的影响帮助米尔.贾法扫平了异己登上纳瓦布之位。1760年被四年征战带来的伤病折磨得克莱武离开了印度。他把军队交给了老友劳伦斯让他在东印度公司雇佣军的基础上建立一支半官半私性质的英印军队,将土兵制正式化。以后这支土兵部队就成为了支撑英帝国的基础。克莱武在孟加拉的征服给英国带来了巨大财富,仅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的年收入就达100000英镑,日后更是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始资本,这些当然是以孟加拉人民的深重灾难为代价的。克莱武本人通过强取豪夺获得的财富高达160000英镑,不过他走前留了70000给军队。
在英国克莱武成被封为普拉西男爵并成为了议员。克来武为成为上流人士挥金如土结果反而招来鄙视,他这时又因为长期吸食鸦片已经百病缠身。1763年7年战争结束后,英国为整顿财政任命克莱武担任孟加拉总督并于1765年5月到达加尔各答。克莱武不在的这段时间,法国在优势的英印打击下连遭失败,都布列斯黯然回国,而不甘心做傀儡的米尔.贾法联合了大莫卧儿同东印度公司开战,但是这时孟加拉己无像样的军队了。结果联军在布尔克萨(Buxar)大败,从而彻底丧失了反抗能力。克莱武到来后更加紧了实施了一系列分化政策,最终在1765年8月12日5位孟加拉地万(Dewan)在克莱武的帐篷中承认了印度历史上著名的“双重管理制度”,即既保留了地方统治者们原有的行政机构,东印度公司又拥有税收和审判民事案件的权利。这为英国带来了每年4百万银元的收入。克莱武还在印度设立了政府对公司的监督系统有效打击了腐败,为公司之外的英国人在孟加拉经商提供了便利。
尾声
克莱武从当后勤官开始就假公济私后来更是贪得无厌,然而真正位处总督时却对这些行为严加打击。1767年克莱武回国。这时有人把他以前贪污的老账揭了出来,把他和东印度公司贪赃枉法的事提交到下院。这个说来好笑,克莱武过去贪污无度结果被奉为英雄,全力整治腐败时却被传唤到议会询问财产来源。结果就有了克莱武在下院的慷慨陈词。大意是:不是我爱财,而是印度太富,我已经算收敛的了云云。结果不了了之。1774年11月22日不堪病痛折磨得克莱武用小刀自杀,而任命他为北美总督的指令刚刚签署。如果克莱武到北美上任结果会怎样呢?
克莱武的人品备受诟病。为了敲诈孟加拉的富商克莱武伪造了政府指令,结果日后被人带到议会下院作为证据,至于横征暴敛,根据贿赂办事就更不用说了。不过克来武对他的部下还是赏罚分明的,对他的朋友也很够义气,不论是欧洲人还是印度人。克莱武可谓是典型的行动型将领。表面上看他取得的胜利都或多或少依靠运气,然而正是他的大胆与果断使他每每能抓住转瞬即逝了战机。克来武在政治外交上也展现了非凡的才能,在这样一个可以自由行事的印度,他集决策者和执行者与一身,把军事,外交,政治手腕交织在一起,以如此之小的成本为英国建立了帝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