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卡其色是英国
热带地区制服特有的颜色,和
印度语本来指的“蒙尘的”褐色相近。今日,在
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一般的说法中,“卡其色”会让人想到褐色甚至米色。然而,军中的用法却不尽相同,所以常造成混淆。
1902年,当欧陆英军军服采用卡其色时,选择的色调明显比原来的卡其色更深、更绿。所有
大英帝国的军队和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美国远征军采用的颜色也相似,只有细微的差异;后者把这种颜色称为橄榄褐(olive drab),或许这个名字描述得更好。这种褐绿的色调在两次
世界大战期间有许多国家沿用。我们可以按照颜色粗略地把19世纪前半的军队分成两类:一类穿的是“卡其色”(褐绿色),包括美国、
英国、法国、
苏联、
日本、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比利时、
荷兰、
土耳其、
希腊等等;另一类穿的是灰绿色系,最早采用的国家包括德国、
奥地利、
意大利、
南斯拉夫、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以及斯堪地那维亚地区的国家。褐绿与灰绿的两极之间有许多不同的颜色,彼此也有相当程度的重叠,甚至在同一个军队里也会有不同。
二战后半,美国的橄榄褐明显变得更绿,脱离了卡其色原有的色调。二战后,参加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大多采用了美军军服的风格和偏绿的橄榄褐色(也因此常称为
橄榄绿)。这种颜色在许多欧洲国家中仍然称为卡其色。例如,“khaki”这个字流传到法国日常用语中,但指的是
橄榄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使用的黄褐色在法语中称为“moutarde”。今日,仍然使用橄榄褐或卡其色当战斗服的军队已经很少了,大多已改用
迷彩,但善战的
以色列国防军和奥地利的
联邦军队是明显的例外。
卡其色往往令人难于界定,看似
杏色也带
浅啡,它的出现总是给人迷迷糊糊,难以定出真正
色位。
时装设计师 Raneek 表示,卡其即是土色,也是自然感觉的颜色,接近米色及
咖啡色,但绝不是咖啡色,不过,深色的卡其,看来与咖啡色相似。但用法与咖啡色就大大不同,因为卡其色可作底色衬在不同色系的衣饰中。如要分辨布料是卡其或咖啡色,可以留意颜色有没有带点红色。Raneek 表示,咖啡色里头会带有红色,例如
朱古力啡会在啡中带红,而卡其色的啡,是啡中带黄。其实,卡其色在不同的布料或
质料上,反射出来的颜色是不同的,举例说,把同一个色调的卡其色放在
丝质或棉质上,出来的视觉效果,已有很大的差距,前者看似米色,后者看似啡黄色,所以卡其是一种多变的自然色。
“卡其色其实可以作为一个
基本色来处理,每个人的
衣柜里总有白色、黑色的衬衣,而卡其色跟它们的角色相同,同样是永恒的衬衣之选。”
至于今季,抢眼之鲜色,出现在时装界的比并上,鲜明的红、橙、黄、绿,统统能与卡其互相辉映。Raneek说:“在一件衫里,可以把卡其作副色,衬上开心的彩色,或穿上一条卡其色的裤子,在上身穿上一件极为鲜色的配衣,出来的效果高调得来自然,有点
中和作用,并不夸张,令人易于接受。”
由于卡其貌似浅啡,同时又黄中带白,所以它有清凉的浅淡之感,特别在夏季更大派用场。Raneek说:“用在不同的布料上,卡其色会发挥出不同的季节感,如用在
灯心绒上,即可令人有暖笠笠的温暖。”
卡其布是一种
土黄色较结实的布料,以品种多、风格新、质轻软等优势取信于城乡消费者,成为市场一道靓丽的
风景线。卡其系
斜纹组织织物。
品种按所用经纬纱线分,有
线卡(经纬均用
股线)、
半线卡(经向股线,纬向
单纱)和
纱卡(经纬均单纱)之分。
线卡采用2/2组织织制,正反面斜纹纹路均很明显,又称双面卡;
半线卡采用3/1组织织制;
纱卡则采用3/1组织织制;
半线卡、
纱卡都是单面卡。卡其所用原料主要有纯棉、
涤棉等。这种织物的结构紧密厚实、纹路明显,坚牢耐用。
染色加工后主要用于春、秋、冬季服装布料及风衣、雨衣面料。纱卡多用作外衣和
工作服面料。卡其布在70年代是一种比较好的布料,既厚又有光泽,面是斜纹状的,大都用来做大衣面或
中山装及裤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