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达沁古城又称四十里城子,距离焉耆县城12公里,是汉代焉耆国都员渠城。也是唐代焉耆都督府治所。
“博格达沁”维吾尔语意为高大宏伟之城。古城略呈长方形,周长3083米,占地6平方公里,与《大唐西域记》中“域周六七里”记载相符。现存城垣平直、坚实,中下部夯土筑,基厚五六米,城墙上部有土坯垛堞。城墙厚2米,残高3.5米。城墙东南和西南有缺口,宽约10米,估计是两处城门。古城中间有大土堆两个,最大的周长143米,上覆盖有红烧土,并有红方砖露出表现;较小的土堆南面露出土坯垒砌的残墙。两个土堆估计是原城中主要建筑塌后的遗留物。城西北隅有一土堆高4米。离城半里还有一小城,已颓,周长约1.5公里,城中还有一个小城基,类似当时府级之属,该城还配有护城河。博湖达沁古城周围有许多防卫建筑,当地居民称之为“黑讫达”,都是用巨型土坯垒砌的堡垒状建筑。内有高台、住房、外有围墙。在“黑屹达”周围发掘出一批汉唐叠压古墓葬。从大量古城土实物推算,博格达沁古城历时久远,经汉、南北朝、随唐而后衰落。遗址发掘的罐、瓶、盘、杯、灯、锅等陶器属北朝和隋唐遗物,铜镜、包金铁剑、金带扣和装饰品等属汉代物品、另有“
开元通宝”、“
大历元宝”、“
建中通宝”等唐代钱币和戒指等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