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集镇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地处淮阴区西南22公里处,是运南片的
枢纽,北接码头镇,南邻高家堰镇,西连吴城镇,东临武墩镇。王顺路纵穿南北,陈武路-陈吴路横贯东西,交通便捷。张福河从镇中间缓缓流过,河里水草丰美、鱼虾成群,河边绿树成荫、牛羊遍地,空气清新、环境优雅,堪称“
风水宝地”。
概况
淮阴区辖镇。位于区境西南部,东邻武墩镇、西接吴城镇,南连赵集镇,北靠码头镇,距城区25千米。面积93.27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65428人(2017年)。辖1个居委会和21个行政村。
沿革
1958年为陈集公社,1980年更名南陈集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辖陈集、福河、新生、高庄、学田、梨园、高成、林圩、天桥、渔塘、蚕桑、竹庄、鲁黄、梅畅、冯庄、寿塘、乔庄、双河、谭庄、联堡、三赵、翻身22个行政村。2007年,辖陈集、镇西、镇北、合心、南果林、乔庄、梅畅、渔塘、高福、淮丰、南双庄、小桥、蚕桑、竹园、学田、高陈、林圩、寿塘、孙庄、窑厂、张周、头堡22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
【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320804103:~001 121陈集居委会 ~201 122镇西村 ~202 122镇北村 ~203 220合心村 ~204 220南果林村 ~205 122乔庄村 ~206 220梅畅村 ~207 220渔塘村 ~208 220高福村 ~209 220淮丰村 ~210 220南双庄村 ~211 220小桥村 ~212 220蚕桑村 ~213 220竹园村 ~214 220学田村 ~215 220高成村 ~216 220林圩村 ~217 220寿塘村 ~218 220孙庄村 ~219 220窑厂村 ~220 220张周村 ~221 220头堡村
【2007年村民小组、人口数据】陈集村: 7组 1008户6278人。镇西村: 7组 719户2936人。镇北村: 8组 692户2874人。合心村: 8组 670户3110人。南果林村:7组630户2744人。乔庄村: 8组 868户3508人。 梅畅村: 8组 795户2262人。渔塘村: 9组 738户3385人。高福村: 6组 520户2151人。淮丰村:11组 810户2222人。南双庄村:10组792户1665人。小桥村: 8组 862户3795人。 蚕桑村: 6组 523户3652人。 竹园村: 8组 600户1827人。学田村: 6组 459户2122人。高成村: 6组 432户1882人。林圩村: 6组 545户2533人。寿塘村: 5组 445户2667人。孙庄村: 6组 527户2683人。窑厂村: 4组。 张周村: 4组 434户1990人。头堡村: 5组 419户3631人。
地区规模
全镇面积93.27平方千米(2017年),该镇有22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65428人(2017年),耕地面积61701亩。全年总产值12.5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07亿元,第二产业产值5.9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4.49亿元。
经济发展
工业
该镇2008年工业总产值39502万元,其中,
规模以上企业18321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6872万元。2008年工业技改投入14088万元,占任务数的140%;工业入库税金382万元,其中,区经济开发区的信达五金企业纳税90万元,
淮安飞昵长马针织服装有限公司纳税58万元。同时抓好工业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区经济开发区的信达五金、天龙保温等企业服务。
私营经济
该镇加强经济软环境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有效的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全镇新增个体私企21个,新增个体工商户142户。
农业经济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910元,同比增长10.7%。抓好农民增收着力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好农业开发、农技推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使用农业开发资金95万元,开发黄河故道3000亩,投入160万元,新建、改建、扩建竹新等电站,建造中型桥梁13座;
二是抓好劳务输出,转移劳力1.35万人,劳务收入突破1个亿,人均劳务收入超过8000元,其中,成建制输出3100人;
三是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围绕产供销一条龙、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巩固和发展了山芋加工粉丝和养蚕及制作蚕种等;
四是抓好农业保险,投保面积4.42万亩,获赔面积1530亩。
财政收入
该镇2008年实现财政收入452万元。主要工作有三个方面:
一是大力培植税源,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招商引资上,以增强财政后劲,仅招商引资项目,纳税182万元;
二是积极向上争取敬老院建设、农桥改造、泵站建设、校舍改造和小桥、淮丰片扶贫等项目资金310万元;
三是加强税收征管,加大依法征收力度;
四是严格财经纪律,建立和坚持配套财税工作制度,规范财经管理。
招商引资
采取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收集各类招商信息32条,达成大项目意向4个。加强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在张福河以东至二河规划2000亩土地,用于集中区建设,现有
淮安飞昵长马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和伟超混凝土2个投入超过3500万元项目进区。全年完成招商引资8683万元,引进各类项目12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
基础设施
该镇新铺四等级水泥路4条,里程达11公里,全镇水泥路循环线实现贯通。投入大量人才、物力、财力,为漂母路、工业新区内道路的铺设和张福河大桥建设做好大量的土方、清障等工作。在集镇建设管理方面,已完成集镇农贸市场建设的前期土方工作和王顺路街道段的彩砖铺设和下水道建设。
社会发展
人口和计划生育
该镇全年出生857人,其中男467人,女390人,出生率13.37‰;死亡1136人,男603人,女533人,死亡率17.72‰;自然增长-279人,男-136人,女-143人,自然增长率-4.35‰。
加强生育文化建设,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建成陈武路、陈码路婚育新风大道,投入175万元,建成计划生育世代服务中心,获得国家、省、市、区计生委的肯定。落实奖励扶助189户,发放奖扶金9.6万元。2007年
计划生育率为99.25‰,人口出生率为8.53‰。
文教、卫生
该镇镇文化中心投入使用,陈集中学新教学楼建成使用,陈集卫生院建成输液大厅,全镇建起10个省级村社区卫生所。全镇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4.82万人,农民的参保率逐年提高,达到应保尽保,其中五保户、低保户一一参保。发展沼气282户,改厕所552户。原鲁黄小学经过
富士康科技集团投资改造后现已建成一所极具现代化特色乡村小学。镇内所辖蚕桑村(原鲁黄村)葛氏家族威名远扬,清乾隆皇帝专门题诗一首赞颂:葛氏家族威名扬,建国立业能安邦,康乾盛世国家旺,强国必定能安邦!!此首诗专门刻赋于村头以供后人瞻仰。
群众生活
该镇为878个农户1505人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手续,为34个集中供养及271个分散供养五保户落实了生活保障专项资金。及时发放乡干部、复员军人生活补助费,为重灾户及困难大学生解决困难。协调配合区民政局开展群众大病救助活动,救助75人次,救助资金52.5万元。?
人口
镇域现状人口(2008年):72000人;近期(2015年):75368人;远期(2020年):79699人。镇区现状人口(2008年):18000人,
城市化水平25%;近期(2015年):30000人,城市化水平40%,远期(2020年):50000人,城市化水平63%。
65428人(2017年)。
用地布局
规划形成“一核心、两轴、多片区”的用地布局结构。“一核心”:原有城镇的综合服务中心。“两轴”:沿王顺路经济发展轴、沿镇中路经济发展轴。“多片区”:多个现代居住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