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小海小学创办于1904年的江苏省
通州直隶州(今江苏省
南通市),前身是一座庙宇(名三官殿)。
辛亥革命前夕,小海镇开明绅士金柳斋、龚聘儒自筹经费开办了“竞化区第三国民小学”。1919年学校改名为培原小学。1927年,顾毓璜任校长,改名为小海小学。1938年,日寇侵陷南通城后,学校被迫停办。1941年复校,改名为“维新小学”,1943年又恢复为小海小学。1949年,南通解放了。在党的关怀下,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84年,小海小学由解放初的5个班级发展为17个班级。2014年已有35个教学班,学生1900多名,教职员工100多名。
历史沿革
1904年(清光绪34年),由清代状元南通实业家张謇好友顾一梅先生父子在三官殿以私塾形式办学。
辛亥革命前夕,小海镇开明绅士金柳斋、龚品儒自筹资金在原址开办了“竞化区第三国民小学”。
1919年,学校更名为“培原小学”。
1927年,学校更名为“小海小学”。
1985年起,港商方肇周及其子方铿先生先后捐资一千多万元兴建图书楼、培原楼、艺苑楼、艺术中心等,为学校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教学条件。
2014年,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投入1.2亿元,于原址改建成了一座美轮美奂的现代化校园。
学校简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如强劲的东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也给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1985年,小海小学的首届校友、原香港联泰纱厂肇丰纺织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方肇周老先生情系母校,慨赠人民币2万元,建造了二楼二底面积为128平方米的图书楼(取名为“方楼”)。
1990年,爱乡重教的海外赤子方肇周老先生再次捐赠人民币87万元,彻底改建母校,兴建面积为2300平方米的教学楼(取名培原楼)。
1991年方老先生因病不幸去世。方翁长子
方铿先生秉承父业,再展宏图,捐资24.6万元,为学校添置了三机一幕、电脑、语音机等现代化设备,使小海小学成为省内外校舍一流、设备一流的农村中心小学。
1992年,为筑巢引凤,引进优秀师资,方铿先生又捐资53万元,建造了一幢拥有20个套间的教师宿舍楼,为学校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提供了物质基础。
1994年,为方便学生上学与学校的对外交往,方铿先生捐资30万元,于学校西面的小海河上建起了一座“连心桥”。
1999年,方铿先生再次捐资50万元,为学校构建了计算机、多媒体、双向
闭路电视三大教育系统,使小海小学插上了教育现代化的金翅膀。
2002年,方翁遗孀厉素芳女士九秩寿诞,儿女贺仪,计币100万。方老太太为振兴小海教育,倾悉捐赠,建造 小海小学的标志性建筑——艺苑楼,为小海小学的艺术教育营造了崭新的天地。
办学特色
方氏父子爱国兴教、造福桑梓的义举感召着全体师生在争创一流的旗帜下励精图治,奋发进取;“文明活泼,乐学创新”的校风激励着全体师生沿着“以科研为先导,以艺体为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道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江苏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红旗大队”“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南通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南通市示范图书馆(室)”“通州市模范学校”……一块块熠熠生辉的奖牌妆点着清新秀美的校园;“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江苏省教学能手”“南通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通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南通市先进工作者”“南通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南通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一本本光彩夺目的奖励证书辉映着
精神焕发的笑脸。学校的艺术教育成果培人,“小海贝艺术团”学员数百人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摘金夺银,二百多名学生获得全国音协业余艺术类考级证书,最高的已获得十级证书。学校的体育运动水平近年来跻身于通州市“十强”行列、南通开发区前列,学生广播操比赛创下了三联冠的记录……小海小学正在素质教育的新路上全速满帆奔向成功,奔向辉煌。
文化传统
学校秉承“积小流成江海”的校训,铸就了“贵有恒求日新”的校风,形成了“不为大成其大”的教风,培育了“志在远行于近”的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