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川乡,隶属于
河北省
石家庄市灵寿县,地处灵寿县西北部,东邻
慈峪镇,南邻
塔上镇,西邻
平山县,北邻
岔头镇,行政区域面积71.33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1953年,设南燕川乡。
1958年,属慈峪公社南燕川管理区。
1958年10月,并入正定县。
1961年,析出,成立南燕川公社。
1961年12月,复置灵寿县,属之。
1984年,复为南燕川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南燕川乡辖17个行政村:南燕川、北燕川、官庄、冯官庄、司家庄、鲁柏山、万寺院、营里、白家沟、西庄、东庄、西湖社、南庄、洞里、新湖社、南岸、新庄,下设10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南燕川乡辖17个行政村:南燕川村、北燕川村、官庄村、冯官庄村、司家庄村、鲁柏山村、万寺院村、营里村、白家沟村、西庄村、东庄村、西湖社村、南庄村、洞里村、新湖社村、南岸村、新庄村,乡人民政府驻南燕川村东北岭西街5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燕川乡地处
灵寿县西北部,东邻
慈峪镇,南邻
塔上镇,西邻
平山县,北邻
岔头镇,行政区域面积71.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南燕川乡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分为
山地、
丘陵两部分。境内最高峰
秋山位于万寺院北部。
自然灾害
南燕川乡主要
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涝、风灾等。雹灾平均三年一遇,最严重的一次冰雹灾害发生在1984年5月,降雹时间约15分钟,涉及白家沟村、营里村、万寺院、南燕川、南岸、新庄等村,受灾面积5110余亩。
自然资源
南燕川乡主要矿藏资源有云母、铁、蛭石等。云母主要分布于营里、鲁柏山一带。
人口
2011年末,南燕川乡总人口13254人。总人口中,男性6691人,占50.5%;女性6563人,占49.5%;18岁以下3281人,占24.75%;19—35岁3281人,占24.76%;36—60岁4341人,占32.75%;61岁以上2351人,占17.74%。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13001人,占98%;有白、回等5个少数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4.12‰,人口死亡率1.44‰,
人口自然增长率2.6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92人。
截至2018年末,南燕川乡
户籍人口有17896人。
根据灵寿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南燕川乡
常住人口为9663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3.13%;常住人口中,男性4913人,女性4750人,性别比为103.43;0-14岁占23.12%,15-59岁占53.62%,60岁及以上占23.26%(其中65岁及以上占15.57%)。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南燕川乡财政总收入616.38万元,比上年增长30.87%。
2018年,南燕川乡有工业企业48个,其中规模以上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2个。
农业
2011年,南燕川乡实现农业总产值5200万元。
南燕川乡
粮食作物以
玉米、
小麦为主。2011年,南燕川乡生产
粮食0.49万吨,其中玉米2390吨、小麦1632吨。经济作物以花生为主。2011年,花生产量110吨。
南燕川乡畜牧业以饲养牛、马、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末,南燕川乡牛存栏1928头,出栏1276头;马存栏70匹;生猪存栏0.7万头,出栏1.2万头;羊存栏3899只,出栏4722只;家禽饲养量6.18万羽,出栏4.67万羽。
2011年末,南燕川乡有天然林、荒山草坡灌木林6.1万亩。荒山造林12万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花椒等作物,干果产量18吨,其中核桃10吨,板栗8吨,花椒8.6吨。
工业
2011年,南燕川乡实现工业总产值2.09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家。
商业
2011年,南燕川乡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1058万元,形成了以营里村、南燕川村为主导的2个集市。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南燕川乡有幼儿园(所)4所,在园幼儿260人,专任教师10人;小学8所,在校生550人,专任教师56人,小学
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6%,小升初升学率98.9%,
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南燕川乡有文化艺术团体4个,会员61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职人员24人,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80平方米,藏书3500册;档案室1个,建筑面积15平方米。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南燕川乡有各级各类
医疗卫生机构12个,门诊部(所)15个;病床21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95张;固定资产总值35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5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66万人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H700人,参合率90%。
社会保障
2011年,南燕川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23户,人数435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78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8人。
交通
南燕川乡有241省道经过境内。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