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燕科
鸟纲鹱形目的一科海鸟
南海燕科(学名:Oceanitidae)是鸟纲、鹱形目的一科海鸟,体长约13-25厘米,全身为深灰色或棕色,下部颜色较浅,臀部通常为白色。翼尖圆润;喙长适中;鼻孔管连在喙的上表面;趾有蹼,后趾除外,后趾小而隆起;尾长中长,呈方形、叉形或楔形。
动物学史
南海燕科(Oceanitidae)是鹱形目中的一个科。传统上,该科被归类为海燕科(Hydrobatidae)的一个亚科,海燕科包括所有海燕。然而,早期对腿部和翅膀骨骼和肌肉的分析表明,组成南海燕科的属不与其他风暴海燕归为一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证实了这些发现,并表明南海燕科不是在北半球繁殖的海燕科的姐妹;它们可能是鹱科
形态特征
南海燕科的物种体长约13-25厘米,全为深灰色或棕色,有时下部颜色较浅,臀部通常为白色。其翅膀比大多数其他鹱形目短,翼尖圆润;喙长适中;鼻孔管(该目所有成员均有)连在喙的上表面;趾有蹼,后趾除外,后趾小而隆起;尾长中长,呈方形、叉形或楔形。多数物种翅膀较短、尾方、腿长、趾短。它们张开翅膀,在水面上轻快地“行走”,捕捉微小的海洋生物。
栖息环境
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海燕只栖息在远洋水域。繁殖时,它们通常在离岸的小孤岛上筑巢,这些小岛有岩石缝隙可供筑巢,有土壤可供挖洞。
生活习性
南海燕科的物种和它们的北方近亲海燕科的物种一样,是生活在公海的燕子状生物,经常可以看到它们跟着船只或鲸类动物。觅食时,它们往往将蹼足搁在水面上,同时拍打背上的翅膀,沿着波浪面前进,拍打脚部,一路采集浮游无脊椎动物或鱼类。尽管它们体型娇小——有些甚至不比麻雀大——但这些生活在南大洋的游荡者在海洋中的霸主地位丝毫不逊于它们体型较大的管鼻类亲戚。然而,它们很少翱翔,而是在穿越世界大洋的广阔水域时一路拍打翅膀。
以各种浮游动物、小鱼、鱿鱼和甲壳类动物为食,这些动物短喙触手可及,它们一边啄水,一边在水面上扑腾和拍打。
分布范围
分布广泛,在所有海洋中都有发现,但只有黄蹼洋海燕在北半球也有分布。它们几乎都是严格的远洋性鸟类,只有在繁殖时才会上岸。
繁殖方式
南海燕科的物种是群居筑巢者,对它们的出生地和筑巢地点表现出强烈的恋家性。大多数物种在缝隙或洞穴中筑巢,在夜间进入繁殖群落。形成长期的一雄一雌制的配偶关系,年复一年地在同一个巢穴相遇。雄性和雌性共同进行洞穴建造、维护、孵化和喂养雏鸟。与许多海鸟一样,筑巢时间非常长,雌鸟每窝产1枚卵,其重量为其体重的20%至30%。孵化期长达50天,之后再长出羽毛需要70天。
下级分类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种群现状
南海燕科与许多其他濒临灭绝的海鸟一样,也因栖息地遭到破坏,以及像老鼠和猫这样的哺乳动物捕食者进入以前受保护的岛屿而遭受损失。两种物种(22%;1种EN,1种CR)的保护状况十分严峻,其中包括极度濒危且长期被认为已经灭绝的新西兰海燕(Fregettamaoriana)。该物种于2003年被重新发现,但其筑巢地仍未找到。
参考资料
Oceanitidae - Family.The IUCN Red List.2024-01-01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2 16:52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