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带
位于南纬60°以南到南极大陆之间的区域
南极带位于南纬60°以南到南极大陆之间,全年盛行来自极地的东南风,水温很低。
概念
南极带位于南纬60°以南到南极大陆之间,为高压边缘区,盛行南风与东风。气温冷季0~10℃,热季4~20℃,水温为一18.5~2.0℃,含氧量70~90%。常见各种企鹅海豹
特点
南极带相当于南极辐合带以南。冬季严寒,夏季最热月2月份的平均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100~250mm。海洋生物贫乏,以冷水性磷虾鲸类及海象、海豹企鹅等为主。浮游生物贫乏,缺乏大型藻类,暖季有各种须鲸齿鲸,生物种类较少。但某些动物个体数量很大,如南极鲸是该海域的特产。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原苏联学者博格达诺夫(D.V.Bogdanov)等对海洋自然带作进一步详细划分,从南极带中划分出亚南极带,从南热带中划分出南亚热带,最终将世界海洋划分为11个自然带,每个带同陆地上的自然带相对应。亚南极带是从南半球的凉爽的温带气候到南极洲环境的过渡带。亚南极带和过渡带也包括地处印度洋的南纬50°的凯尔盖朗群岛和南大西洋的南纬54°的南乔治亚群岛。
亚南极带土壤的土壤是在杂类草草本植物、小灌丛垫状植物作用下形成的棕色土,本地带排水良好的土壤称为棕壤、棕色苔原土、干苔原土。该土壤剖面由上覆一个明显的腐殖化层、棕色A层和发育微弱的Bw层组成,并缺少永久冻土层。
亚南极棕壤被认为是海洋性南极带土壤的地带性土壤,棕壤在形态学上与亚南极带的棕色土相近,但是海洋性南极地带的棕壤一般缺少明显的腐殖质层,土体中无蚯蚓生活,且在距地表100~200cm范围内有永久冻土层存在。亚南极棕壤是在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以及58°~65°SS附近的南极半岛部分地区的地衣、苔藓和藻类为优势种群的苔原植被或南极发草植被下发育形成的(Allen和Heal,1970;Everett,1976;O’Brien等1979)。Bockheim在1990年对上述土壤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并认为亚南极地带的棕色土和海洋性南极地带的亚南极棕壤应该合并为亚南极棕色土。
大陆性南极带土壤的苔藓和地衣的生长极为贫乏,其总覆盖度仅1%~2%,因此该地带的土壤基本上不含有机质,故许多土壤学家将这些土壤称为无腐殖质土,MacNamara在1969年指出红色无腐殖质土和棕色无腐殖质土是东南极恩德比地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典型的红色无腐殖质土表层具有发育微弱的荒漠砾幂层,其心土层即Bw层土壤彩度为黄红色(5~10YR),其底土层中常有永冻层出现(出现深度在100~200cm)。在恩德比地地区的土壤与南极大陆其他地区的土壤相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土壤剖面中易溶性盐分有向下移动的现象;第二,较细的土壤质地、更红的土壤彩度和较明显的土壤结构;第三,土壤具有较高的离子交换量和较低的可溶盐含量,而且恩德比地地区的土壤剖面中有粘粒迁移现象,具有由铁质物质富集所形成的胶膜,土壤剖面分异也更为明显。McCraw在1960年、Tedrow等1966年、Campbell等1969年分别研究了南极横断山地区的无腐殖质土,发现本地区的土壤剖面表层由发育很好的荒漠砾幂层和一个氧化层组成,氧化层的厚度通常在20~50cm之间,土壤剖面上部具有盐分富集现象,在古老的土壤表层会有盐壳形成,土壤剖面下部为冰胶结的永久冻土层或者为“干燥的永冻层”。这种无腐殖质土分布于72°~87°S的南极大陆无冰区。
开发活动的影响
南极带中企鹅间及企鹅与须鲸间对数量巨大但并非无限的磷虾的竞争,可以对企鹅的数量产生影响。如在南乔治亚和南设得兰群岛外海,由于座头鲸蓝鲸这些价值连城的巨大动物,在人们贪得无厌的开发中被肆意滥捕而濒于灭绝了。原来由它们消耗的食物可以提供给其他动物了,这些食物可以额外地养活3亿只企鹅。事实上南极企鹅在其分布区域的边缘数量增加了,如在南乔治亚的库佩湾,1929年有60只,1936年是300只,1947年是500只,20年增加了8倍,分布范围也向南极东部扩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3:16
目录
概述
概念
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