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
厦门市东南
五老峰下,毗邻
厦门大学,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占地面积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万平方米。始建于唐朝末年,称为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芜,直到清朝
康熙年间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
观世音菩萨,与浙江
普陀山观音道场类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为
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明
万历年间血书《
妙法莲华经》和
何朝宗名作白瓷
观音等最为名贵。
历史沿革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代末期,当时称为泗洲寺。
宋
治平间(1064~1067)改今名。北宋时由僧人文翠改建,称为无尽岩。
元至元间(1264~1294)被废寺。
明洪武间(1368~1398),僧觉光复建。
明末清初,普照寺毁于兵乱。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靖海侯施琅收复台湾后驻厦门,就普照寺旧址复建殿宇,并增建大悲阁,辟为
观音菩萨道场,与浙江普陀山观音
道场相类比,改称为“南普陀寺”。聘请临济宗三十五世传人慧日法师为开山第一代祖师。
光绪二十一年(1895),已建成“三殿七堂”,具备中等禅寺规模,居
厦门岛上诸佛寺的首位。
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战爆发,南普陀寺一度被驻军占住。时战火日迫厦门。
闽南佛学院遭日机轰炸,寺中住僧和学院师生纷纷避入内地或出国。
1958年,厦门市对佛教寺院进行合并,各寺僧众集居南普陀寺。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寺中宗教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寺院住僧遭受猛烈冲击,纷纷离散,另谋生路。
1980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拨乱反正”,全面落实宗教政策,南普陀寺再次发展兴盛起来。
1982年,南普陀寺成立管理委员会。
1983年,南普陀寺被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1988年,妙湛和尚升座,妥善安置十年流散来归的僧众,重整禅林法规,主持翻修扩建寺宇,复办
闽南佛学院。
1993年以来,建造了大禅堂、班首察、慈善大楼等建筑,以白石筑成东西两山门,1000多米石构围墙将全寺环抱,形成气势宏伟、布局严谨的寺院整体。
1994年12月,成立南普陀寺慈善基金会,是为中国大陆佛教寺院创办的慈善机构之首。
1998年5月27日至6月4日,南普陀寺启建50年来规模最大的水陆大法会。
2005年,南普陀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格局
南普陀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规模宏大,气势庄严,中轴线主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 、乐途殿、大悲殿、藏经阁;其中,天王殿位于寺院中轴线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两侧立有怒目环视的
四大天王,殿后有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威武异常。殿阁依山层层升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东西两侧依次升高的回廊,回护三殿两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闽南佛殿的特点,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中间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无一根铁钉,构造极其精巧;殿内正中奉祀
观音菩萨,其余各面为48臂观音,造型优美、姿态多样;又因闽南信众均崇奉观音菩萨,所以此殿香火异常鼎盛。
天王殿前有广场,广场前为长宽均约30米的正方形
放生池,和约百米长七八十米宽的莲花池。莲花池外围盖有琉璃瓦顶的矮墙,东西设对称重檐牌坊式山门,题额为“鹭岛名山”,系原中国佛教学会会长
赵朴初所题。
寺内所有建筑,一律采用古代宫殿式的重檐飞脊大屋盖,饰以杏黄琉瓦,使之统一协调。再以石构围墙将全寺建筑群环抱起来,如散珠承盘,形成一个整体。藏经阁是中轴线上的最高层建筑,为歇山重檐式双层楼阁,一层为法堂,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二层为玉佛 殿,内供28尊
缅甸玉佛,并藏有数万卷古今中外的佛典经书及一些珍贵的文物。
主要建筑
天王殿
民国十四年(1925),
会泉法师住南普陀方丈时重建,屹立于寺院中轴线最前端,歇山式重檐飞脊,轩昂宏伟。为歇山顶重檐蹿角式单层砖石、木构建筑,阔为五间,前有红漆大门,后无墙。
天王殿供奉
弥勒菩萨、
韦驮和
四大天王,两只威武的大
石狮雄踞门廊东西两侧,跨门进殿,两侧四大天王怒目环视。正中弥勒菩萨坦腹露胸,殿后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威武异常。
大悲殿
大悲殿始建于明代,原为木结构,民国十九年(1930年)
太虚法师重修,八角形三层飞檐蹿角式亭阁单层建筑。1962年,主体改用钢筋水泥,保持木构斗拱作装饰用。殿宇高20米,屹立在石砌台基上,八角三层飞檐。殿内祀奉观音菩萨,正面为双手观音,其余三面为48臂观音。殿内的穹形藻井全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根铁钉,别致美观,为国内同类建筑之精华。
大悲殿是寺院的另一主殿,奉千手观音。清初施琅始建,称大悲阁 为南普陀改称之由来。殿立于大雄宝殿后石砌多角形高台上,中隔两段石阶近三十级。主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中间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造型巧妙,结构严密,俗称
蜘蛛结网。闽南信众崇奉观音菩萨,香火鼎盛。
藏经阁
藏经阁建于民国25年(1936年),为二层小楼,楼下为法堂,楼上为玉佛宝殿。藏经阁位于中轴主体建筑最高层,歇山重檐式双层楼阁。上层藏经,下层法堂。阁楼上下层,三面台廊回护,圈以白石雕栏。
阁内藏着大量佛教典籍和文物字画,如明版《大藏经》、影印宋《碛砂藏经》、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血书的《妙法莲华经》、弘一法师手稿《佛说阿弥陀经》等,以及唐代铜佛、宋代铜钟、明代名匠石叟所造的如意观音和观音施甘露像、明代著名艺术家何朝宗创作的白瓷观音像和28尊缅甸玉佛,还有现代著名书法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等人的墨宝。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建于民国15年(1926年),为歇山顶重檐蹿角式单层砖石、木构建筑,阔为八间,绿瓦石柱,雕梁画栋,集中体现闽南古建筑的传统工艺。殿前两座报恩塔是由
妙湛法师监制的。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主体中心,崇宏雄伟,殿前石庭平舒宽展,正中宝鼎香炉巍立,两侧白石宝塔高矗,更显广庭崇殿的庄严肃穆。大殿两侧
罗汉堂朝拱主殿。主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
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其它建筑
南普陀寺主殿双侧回廊内外,原分布着僧众修持生活的堂院楼舍,如钟鼓楼、客堂、五观堂(斋堂)、职事堂(库房)、僧舍楼房、学院院舍等建筑。八十年代以来,旧有堂院大都翻修一新,还新建多座楼堂。如东侧的海会楼、普照楼;西侧的方丈楼、学院教学楼、僧舍楼、太虚图书馆、佛教协会办公楼和西侧外的上客堂两座接待楼。一九九二年还在西侧般若池畔,新建一座恢宏雄伟的大禅堂。堂高三层,呈八角形重檐飞脊,覆以黄瓦皇冠式大屋盖,周围白石雕栏,造型新颖,结构精巧严密,既显其富丽堂皇,又不失其庄严肃穆。寺前新建两方石塔,如倚天双剑,高插蓝天。造型仿自泰缅佛塔,为闽南所仅见。
文化交流
文化
艺文集粹
南普陀寺的殿堂、楼院、门廊等石柱上,均镌有出自文人
高士撰书的楹联。联文中或托景物以抒怀,或寓掸机以寄悟,巧对佳联,各得其妙。还有许多古今诗人墨客留下的诗词吟咏,其中有不少佳作,不仅格调清新,意境高越,还赋有时事记实的内涵,令后人在吟味中获得史疑佐证的契机。如宋人尉滕翔在咏无尽岩的诗句中,如实地反映了当时无尽岩下还是波浪翻滚的大海,以及山中野寺荒寂的情景,反证了所谓鹭岛全面开发前的中唐,即有人献地五十余亩以建昔照寺殿堂的误传。又如晚明与重兴普照寺诗僧党光和尚同时的鹭岛名士
池显方,在题《
五老山》诗的起句中,即以“十年古刹几残灰,重见天花散讲台” ,点出觉光大师重建普照寺的史实。
文物珍藏
南普陀寺自1985年恢复丛林管理制度以来,在妙湛方丈的主持下,重整清规,严肃戎行。全寺 200 多位住众和学僧,均能自觉遵守丛林规戒律仪,除坚持日常早晚课诵和参禅修学外,还启建各种定期或不定期的普利法会:创设宣弘佛法的通俗讲座和经书流通处,组织慈善基金会,举办各项慈善公益事业。
学院传灯
闽南佛学院1925年创办至1937年停办前的十多年间,一度由当代中国佛教领袖太虚大师担任院长,将佛院作为他改革中国僧教育的实验园地,成为中外知名的佛教高等学府,培育出一批出色的佛教俊才。现尚健在的这些当年学僧,大都成为名山长老或佛学大师。如当代中外知名的经论大师
印顺长老,曾任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会长的
竺摩法师,皆出自当年学院门下。
1985学院正式复办。在院长妙湛和尚的主持下,教育设施、教学素质以至学院规模均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成为全国僧教育的重点学院。复办后学院分设男女两个院部。女院设在
万石莲寺(现设在金榜山
紫竹林寺),两部各设预科、本科两个班级、现有来自21个省市的在院男女学僧250多名。至1992年已有三局本科生毕业,共男女学僧194名,分赴各地担任寺院主持或职事有的到各佛学院任教、或佛教会任职。
交流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南昔陀寺一度成为海内外佛教交流的中心。中国知名的一代高僧太虚、
弘一、虚云、圆瑛诸大师,均曾来寺传经弘教,中国各地知名法师,如常惺、大醒、芝峰、蕙庭等相继来闽南佛学院担任教席,此外有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学僧来院就学。
与此同时,有些原在南普陀寺供职的职僧和法师,纷纷出国弘教。其中如转道,转岸、瑞等诸大师,民国初年即往新加坡创建寺院,开辟闽南汉僧南渡传教的基地;大虚大师在南寺方丈任内,受首任方丈会泉和尚的资助,前往西欧多个国家进行考察访问。退居住持转逢和尚,曾行脚远赴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朝圣、求法,后又经西藏往新加坡、马来西亚传教。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退居方丈性愿法师南渡菲律宾传教、成为菲岛第一代开山祖师,此后,前往新马传教的还有广洽、广义、广净诸师。另外还有一批闽南佛学早年的教师和学僧,如演培,印顺、竺摩诸法师。他们在东南亚各国广弘佛法,深得海内外佛教界人士的推崇。
改革开放以来,诸方来寺视察朝参、访问的高憎大德和佛教界知名居士,络绎不绝。其中有中国内外佛教界领袖人物,如班禅大师、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新加坡佛教总会历任会长宏船、常凯、妙灯等法师,
菲律宾佛教总会会长瑞令法师、学者
南怀瑾,还有日本、美国、朝鲜、泰国等友好国家的僧团组织、佛教团体或个人也相继来寺考察。
南普陀寺方丈妙湛和尚和诚信、见性、了法、道黉诸法师,曾分别应邀前往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至美国等地考察、访问交流,另外还有佛学院一些教师和毕业学僧,应聘前往香港、新加坡、美国等汉传佛教寺院住锡传教。
佛事活动
1998年5月27日至6月4日,南普陀寺启建50年来规模最大的水陆大法会。9月5日,在南普陀寺的盂兰盆法会上,圣辉法师发起对长江、嫩江、松花江等灾区捐献救济。
2015年11月26日,农历十月十五,凌晨4时30分,
厦门南普陀寺水陆普度大斋胜会请灵仪式隆重举行。仪式由南普陀寺方丈则悟大和尚主法,大众先于大雄宝殿高唱《宝鼎赞》,再至天王殿前正式请灵,后到往生堂诵经回向。仪式庄重殊胜,目的是为了召请四生六道一切孤魂等众,共赴法会,同沾甘露法味,永脱轮回之苦;并请诸佛菩萨莅临坛场,愍念众生,慈悲垂护,证盟功德。
2015年12月2日,农历十月二十一日,厦门南普陀寺历时七天的“乙未年法界圣凡水陆空普度大斋胜会”功德圆满,隆重举行了壮观盛大的送圣仪式。礼请南普陀寺方丈则悟大和尚、首座了法法师、首座兼监院界象法师、副寺兼维那圆满法师以及本次水陆法会副表闻谛法师主法,与会僧俗大众、护法居士、义工近四千人共赴道场,同沾法喜。
2018年7月15日,来自海峡两岸的领导嘉宾、高僧大德和两岸青年营员共400多人齐聚南普陀寺,举行“2018年厦门、台湾青年中华传统文化体验营暨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年禅文化体验营”开营。
历任方丈
第一任:会泉法师(1924年)
第二任:太虚法师(1927年)
第六任:觉斌法师(1939年)
第十任:圣辉法师(2000年)
第十一任:圣辉法师(2003年)
第十二任:则悟法师(2005年)
第十三任:则悟法师(2008年)
第十四任:则悟法师(2011年)
第十五任:则悟法师(2014年10月~至今)
注:性愿法师、块然法师、会觉法师、慈舟法师、二埋法师等高僧曾先后代理南普陀寺方丈一职。
旅游贴士
位置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515号(近
厦门大学)。
交通
在市内坐45路、87路、1路、29路、47路等到达。
开放时间
外山门:3:00~20:00;内山门:3:00~18:00。
景点美食
厦门
南普陀素饼荣获过《中国名点》金鼎奖,是厦门著名特产。有甜、咸各种口味馅料。南普陀寺的素斋独具特色,素斋因南普陀寺而闻名,素斋又为南普陀寺吸引了更多的信众和游客,素斋变成了南普陀寺的一宝。
南普陀寺的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厨师烹调制作严守素菜素料素做的工艺革除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以素菜素名而独树一帜,既讲究色、香、味,又讲究形、神、器,一道菜一个雅名,神韵高雅,诗情画意。南普陀的素菜中有“彩花迎宾”、“
南海金莲”、“丝雨菰云”、“香泥藏珍”、“五老如意” “雪映银浪”、“梵宫玉笏”、“白璧青云”、“白果香卤”等等,红黄蓝绿,五彩缤纷。其中以“半月沉江”这道菜尤为有趣。
1962年11月24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诗人
郭沫若偕同夫人
于立群来到南普陀参观,并在南普陀品尝素菜。郭老看过菜单,就把菜名排列起来,编成韵律诗句,边吃边打起拍子唱了起来,真可谓是兴趣盎然。在端上当归香菇冬笋面筋汤时,郭老看到那一半香菇为黑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明月沉入江底,欣然把这道菜命名为“半月沉江”,并在饭后题诗时把这道菜名嵌进诗句,郭老在诗中写道:“我自舟山来,
普陀又普陀。天然林壑好,深憾题名多。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窝。三怀通大道,五老意如何?”从此,“半月沉江”这道素菜身价百倍,善做素菜的南普陀寺的厨师曾到新加坡、香港等地去作访问表演,南普陀的素菜更是扬名中外,真是“勿道山家禅味淡,也知尘俗世情浓”。
所获荣誉
2022年12月29日,入选首届全国宗教界先进集体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