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学校旧址,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位于
天津市南开区四马路20~22号,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南开学校旧址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其前身为严氏家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末翰林严范孙先生在天津西北城角文昌宫以西的严氏宅邸兴办新式教育—
严氏家馆,聘
张伯苓先生主讲西学。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张伯苓先生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同年8月,回国后协助
严修创办敬业学堂。同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中学,校名初称“私立中学堂”。同年年底易名为“私立敬业中学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年终学校再次更名为“私立第一中学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学校由严宅迁入坐落在“
南开洼”的校舍(欧式建筑二层灰砖楼房)。同年秋,校名改称“私立南开中学堂”。次年增设高等师范科。
民国元年(1912年)4月,改校名为“私立南开学校”。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军入侵华北,南开学校遭到日机轰炸,并被日本人占为兵营,南开学校迁至重庆,与南渝中学合并为重庆南开中学。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南开学校迁回天津,在原处复校改名为天津市南开中学。1952年11月,改为市立第十五中学。1960年,恢复为天津市南开中学。
主要建筑
南开学校旧址有东楼(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范孙楼(建于民国十八年)、瑞廷礼堂(建于民国二十五年)、物理实验楼等,其中东教学楼(称“东楼”)是天津南开学校旧址的主要建筑。
东楼
东楼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坡屋顶,外立面以青砖镶嵌红砖饰面。建筑首层主入口突出并设有开方窗,建筑二层设有连续
罗马式拱券窗和简化的爱奥尼克柱拱券。该旧址建筑形体简单,但细部处理繁复,为典型的古典建筑风格。
范孙楼
范孙楼吸取了欧洲古典建筑手法,大厅正面是单、双柱相间设置的一排塔司干式列柱,靠后是双柱式嵌墙柱券。阶梯式的大讲堂,扇形平面,大玻璃窗采光,宽敞、明亮,水电及卫生设备齐全。
瑞廷礼堂
瑞廷礼堂由章瑞廷捐资兴建的,故命名瑞廷礼堂。该建筑为砖木结构平顶平房,青砖饰面。建筑立面形象简洁大方,厚重敦实,虽然整体布局严格对称,遵照古典构图原则,但建筑形式却带有现代建筑特征。
建筑风格
南开学校旧址建筑形体简单,但细部处理繁复,为典型的
古典建筑风格,仿
罗马式但又具有中国民族装饰的特点,南开学校旧址其它的建筑也大体沿袭这一风格。
文物保护
1977年,中共天津市委决定将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读书时(民国二年~民国六年)的东教学楼辟为纪念馆馆址。1978年1月,
叶剑英题写馆名。同年3月5日,
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1996年11月20日,南开学校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3月,南开学校旧址被
天津市文物局确定为天津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天津市南开区四马路20-22
交通信息
从天津东站驾车到南开学校旧址,距离4.4千米,用时大约12分钟;
从天津南站驾车到南开学校旧址,距离18.5千米,用时大约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