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氏家馆是天津著名士绅
严修开办的一个私塾。严修曾经担任过分管教育的学部侍郎,由于他对中国教育的落后状况深有体会,所以在退出政坛以后,便想以民间办学的形式推动教育改革。
1898年11月,严范孙为解决家族子女入学问题,在自家位于天津西北城角文昌宫以西的严家老宅偏院酒坊院内,创办了初具学堂性质的严氏家馆。严范孙和王奎章出资,聘请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的张伯苓担任严氏家塾的学监,管理家馆。1904年,张伯苓和严范孙、王奎章商定,在严、王两馆的基础上创办私立中学堂,该学堂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南开中学的前身。
1904年严修与张伯苓一同赴日本考察教育。从日本回来后,严氏家馆和
王氏家馆合并,成立“私立中学堂”。是年冬,校名改为“私立敬业中学堂”。1905年,又改为“私立第一中学堂”。1906年,津绅
郑菊如将天津西南水闸旁十余亩空地捐助学校,这片空地位于天津城西南的开洼地带,有“
南开洼”之称。1907年秋,学校由严宅迁入新校舍,校名因所在地名之故,改称“私立南开中学堂”。这也是
南开系列学校均以“南开”为校名的由来。
1898年11月,严修聘请张伯苓主持严氏家塾,家塾设在西北角文昌宫大街严家老宅偏院内。张伯苓给严家6名子弟讲授英文和数理化等课程,并设有体育课。两年后,天津商界“八大家”之一的盐商王奎章,也慕名邀请张伯苓任家馆老师。严、王二馆在社会上影响很大,青少年们纷纷要求入学,严修和张伯苓决定扩大办学规模。1904年他们将严、王二馆合并,仿效欧美的教育制度,在严家院内原严馆的基础上建成一所中学,校名定为“私立中学堂”。经费由严、王两家分担,张伯苓任监督(后称校长),招收学生73人,同年10月17日开学。
严修是接受完整封建教育的一位知识分子。他顺利地走过科举道路而迈进仕途,曾官至学政、侍郎,应该说已是显宦的地位;但在“戊戌变法”影响和八国联军侵略的冲击下,思想发生转变,他树立起教育救国的思想,敝屣荣华,弃官归里,立志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1902年,他为了解新式教育,第一次东渡日本,考察各类教育。回国后,就联合天津士绅在文庙东北隅创立私立第一小学,并在仓敖街上开校门出入,以与文庙区分,这是近代中国最早一所实行新式教育的小学校,管理、课程方面多借鉴日本,增设旧书塾从未有过的音乐、美术课,与旧式书塾迥然相异。1904年,严修再度赴日,作进一步考察观摩,多次到东京高师附小考察教学及幼稚园建设,回国后,即在第一小学设立幼稚园,同时又在严氏家馆基础上成立南开中学,推行新式教育。辛亥革命后,他谢绝一切公职的任命,一心探索和试验新式教育。1916年,他与在他家任家庭教师的
张伯苓合作,试办专门部和高等师范班,效果不够理想。于是二人于1918年又先后赴美,考察教育。返国后,即不辞辛苦地分头奔走,筹款约人,终于在1919年9月25日建成私立
南开大学,完成了严氏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少年教育和幼儿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为20世纪中国教育史写下了耀眼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