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
中国江苏省公办高校
南京财经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简称“南京财大(NUFE)”,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粮食局共建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B类建设高校,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全国粮食行业(南京)教育培训基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历史沿革
南京财经大学始建于1956年,曾用名南京粮食学校。1981年,在原基础上建立南京粮食经济学院。1993年,学校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1999年,南京物资学校并入南京经济学院。2000年,南京经济学院、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南京经济学院。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
学校前身
1956年6月28日,粮食部发文,决定由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等四省粮食厅和上海市粮食局联合筹办南京粮食中等专业学校。1956年12月13日,粮食部批转高教部同意建校的通知,学校隶属粮食部。
1957年4月2日,粮食部发文:原定的中等专业学校改为专业干校,定名为粮食部南京粮食干部学校,隶属粮食部。次年,2月14日粮食部二次发文改称学校为:粮食部南京粮食干部学校,并称学校正式成立,隶属粮食部。1959年4月15日粮食部发文将学校再次更名为: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
1970年9月26日,商业部发文:学校下放给江苏省管理。1973 年 10 月 28 日,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更名为江苏省粮食学校,隶属江苏省。
1979年10月 29 日,根据粮食部指示,为学校实行部与省双重领导以部为主的新体制,江苏省粮食学校更名为南京粮食学校。1981年7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发文,学校更名为南京粮食经济学院,由粮食部与江苏省双重领导,以粮食部为主。因国家机构改革,1982年学校归属商业部管理。1993年5月6日,国家教委发文:南京粮食经济学院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隶属国内贸易部。
合并发展
1999年10月26日,南京物资学校并入南京经济学院。2000年2月15、16日,教育部先后发文,同意南京经济学院、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南京经济学院并筹建南京财经大学。2003年4月28日,教育部发文同意南京财经大学正式成立。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11年12月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局签约共建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学校被评为首批“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2017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19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支持学校事业发展。
2019年11月,南京财经大学篆刻传承基地入选《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
2020年8月,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和物资学院正式成立。
2021年9月,被确定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
2022年9月,入选首批粮油国际标准研究中心名单。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22个教学院(部),48个普通本科专业,4 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023 年新增数字经济、行政管理2个本科新专业,停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00余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团队9个,江苏省高校科技优秀创新团队8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含培育点)4个。拥有国家级人才称号者40余人次,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入选者3人、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3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入选者3人,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中国环境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近年来,教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双创计划”“江苏省特聘教授计划”“省教学名师”“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人才工程400余人次。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农业科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5‰,“工程科学”“一般社会科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
学科评估
根据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学校学科评估结果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点2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21门,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4门;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篆刻)1个,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2个,省重点产业学院1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省级产教融合重点基地建设点1个。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江苏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有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
部分教学成果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学校累计与82所海外高校,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与新西兰梅西大学合作建立了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梅西学院,是新西兰高校在江苏省设立的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新西兰梅西大学共同设立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
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举办了工商管理(环境商务)本科教育项目。获批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高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实施单位。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对外贸易学院等建立了合作科研平台。
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康奈尔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南安普顿大学、西澳大学、埃克塞特大学、曼尼托巴大学、麦吉尔大学、马尔堡大学、梅西大学等建立了中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并举、学位项目与非学位项目相结合的学生国际交流平台。
2023年,共有来自18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391人次在我校就读,其中学历生占比55.8%。学校不断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外籍专家聘请力度,每年派遣多批教师分赴海外访学或参加学术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获批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现代财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建成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稻谷平台)1个,电子商务信息处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粮食产后服务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粮食大数据采集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1个,首批国家粮油标准研究验证测试机构1个,首批粮油国标标准研究中心1个,国粮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1个,全国名特优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1个,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基地1个,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首批验证单位1个,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理论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财经大学基地1个,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平台)2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4个,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2个,江苏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含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3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点)5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个,江苏现代服务业研究院1个,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江苏省科普产品研发基地1个,江苏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基地”1个,其他省厅局共建科研机构7个。
科研成果
2010年,学校作为完成单位之一的“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项目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8年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5项。2020年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5项。2022年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9项。2023年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8项。2019年和2022年,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学校教师作为第一完成人相关成果分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教师主持国家级纵向课题48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41项,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近630项;9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学术资源
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0942.29平方米,阅览座位5987个。截至2023年8月31日,学校图书馆累计纸质馆藏总量274万册;拥有电子期刊5.00万册;各类中、外文期刊论文、电子图书等数据库39个(包含查收查引数据库)。
学校出版的《产业经济研究》为全国第一本产业经济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并被《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列入工业经济类世界权威期刊一区。《南京财经大学学报》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核心期刊扩展版、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江苏省一级期刊。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原《南京经济学院学报》)(双月刊),原名《粮食经济研究》,是1983年创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设置的主要栏目有国民经济与产业经济、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开放经济与对外贸易、服务经济与服务贸易等;1992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列为“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1996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二版)列为“经济类、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1997年起入选清华“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收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21年3月被评选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0年版)”,2021年4月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21—2022年)》。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学校校徽为印有毛体字校名的长方形证章,供教职工和学生佩戴使用。校标为印有类似学校图书馆建筑图案、1956年建校时间、上下环分别印有英文和中文校名的圆形标识。标识的基准色为“南财红”(青色40%,品红100%,黄色100%)。
校旗
学校校旗是以“南财红”为底色的长方形旗帜,旗上印有白、黄色毛体字的校名及校徽。
精神文化
“自谦、自信、务实、超越”
社团文化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爱心社,自2000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呼吁人间爱,传播世间情”的宗旨,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社团设立“知行手语部”,推广手语学习,增进对聋哑人群体的关爱。同时,爱心社积极组织校内外活动,关爱残疾人,提升公众对艾滋病防治的认识,并与南京红十字会合作开展急救培训,提高同学们的应急救护能力。此外,社团还举办“扎染之美”等传统文化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并注重内部建设,营造“家文化”氛围,助力成员成长。爱心社以其实际行动,展现着红山青年的爱心与担当。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拥有仙林、福建路和桥头3个校区,占地面积18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
仙林校区
该校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文苑路3号,邮编为210023。建设有图书馆、行政办公楼、艺术学科楼等基础设施。
福建路校区
该校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铁路北街128号,建设有办公楼、教学楼、运动场地等基础设施。
桥头校区
该校区位于江苏省句容市下蜀镇,建设有小洋楼、运动场、篮球场等基础设施。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47300平方米,其中仙林总馆36500平方米,福建路馆5100平方米,桥头馆5700平方米。
以上校园环境参考资料来源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9:5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