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松
松科松属植物
南亚松(学名:Pinus latteri Mason)是松科松属植物。乔木,树皮厚,灰褐色,深裂成鳞状块片脱落;幼树树冠圆锥形,老则圆球形或伞状;一年生枝深褐色,针叶2针一束,先端尖,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半圆形,多型皮下层细胞,在表皮细胞下呈倒三角状断续分布,雄球花淡褐红色,圆柱形,聚生于新枝下部成短穗状。球果长圆锥形或卵状圆柱形,成熟前绿色,熟时红褐色。在中国天然分布于北纬18°45'-22°45',即南起中国海南乐东的佳西岭,北至中国广西钦州的平吉、青塘和东兴市以及中国广东廉江市的河唇。南亚松是耐高温,耐旱性强和喜光的树种。
形态特征
高达30米,胸径可达2米;树皮厚,灰褐色,深裂成鳞状块片脱落;幼树树冠圆锥形,老则圆球形或伞状;一年生枝深褐色,无毛,不被白粉,苞片状的鳞叶在二年生枝上常脱落;冬芽圆柱形,褐色,顶端尖,芽鳞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边缘薄、丝状,先端渐尖,微向外反卷。针叶2针一束,长15-27厘米,径约1.5毫米,先端尖,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半圆形,多型皮下层细胞,在表皮细胞下呈倒三角状断续分布,树脂道2个,中生于背面;叶鞘较长,长1-2厘米,紧包于每束针叶的基部,初呈红褐色,后渐变呈淡灰褐色或暗灰褐色。雄球花淡褐红色,圆柱形,长1-1.8厘米,聚生于新枝下部成短穗状。球果长圆锥形或卵状圆柱形,成熟前绿色,熟时红褐色,长5-10厘米,果梗较细,长约1厘米;中部种鳞矩圆状长方形,长约3厘米,宽1.2-1.5厘米,鳞盾近斜方形或五角状斜方形,有光泽,上部厚,稍隆起,稍向后弯曲(尤以球果基部种鳞的鳞盾显著),下部平,横脊显著,隆起,纵脊亦较明显,并有多数纵横槽纹自鳞脐向周围辐射伸展,鳞脐通常微凹;种子灰褐色,椭圆状卵圆形,微扁,长5-8毫米,径约4毫米,连翅长约2.5厘米。花期3-4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南亚松自发芽至4-5年为蹲苗期。5年后高生长突然加速,每年可达80-130厘米,到10年生已高达6.6米,胸径为7.6厘米;30年生时高超过20米,胸径35厘米左右。南亚松的生命力强,到50-60年生时,仍属于壮龄期,直径生长一般还保持年增长1厘米左右的速度。在中国海南一般要到20年生以上才开始开花结果,花期2-4月,球果翌年7-10月。在中国广东、广西则开花于3-4月,球果成熟于次年9月。
近种区别
苏门答腊松形态特征南亚松有明显的区别。苏门答腊松的种子千粒重17克,1千克59000粒,幼苗无禾草期(即种子出苗后连年继续生长,没有停止伸高生长的阶段),树干在一年中生长侧枝2-7轮;针叶较短,长16-19厘米;球果较短,长5.2-7.6厘米,圆柱形,顶端钝尖,单个或成对生长,或3-7个聚生,稀多达20个聚生;树皮薄,平滑。而南亚松的种子千粒重24-35克,1千克29000-42000粒;幼苗有禾草期(即种子出苗第一年长高数厘米后,第二、三年停止高生长,状若一棵禾草,至第四年再伸高生长);针叶较长,长19-25厘米;球果较长,长6.7-12.6厘米,长圆锥形,单生或成对生,稀3个聚生;树皮厚,深纵裂,粗糙。
生长环境
南亚松是耐高温,耐旱性强和喜光的树种。南亚松在中国国内天然分布区的气候,年平均气温18.3-26.2℃,极端最低气温1.4-1.8℃,极端最高气温37.5-38.8℃,年降水量为900-2060毫米。分布区的土壤有花岗岩玄武岩砂岩砾岩页岩发育成的各类土壤,在干旱瘠薄的粗骨质砖红壤性土壤,以至热带滨海冲积的粗砂土或厚层铁质黄砖红壤性黏土,均能正常生长。
分布范围
南亚松在东南亚各国都有分布,在东南亚天然分布最南界是在北纬10°50'柬埔寨的象山,北界是在北纬22°03'老挝丰沙里的孟核希。在中国天然分布于北纬18°45'-22°45',即南起中国海南乐东的佳西岭,北至中国广西钦州的平吉、青塘和东兴市以及中国广东廉江市的河唇。南亚松的垂直分布,在中国海南是从近海平面至1200米左右。南亚松的垂直分布,在中国海南是从近海平面至1200米左右。
繁殖方法
种子处理
南亚松果成熟度参差不齐,在同一棵树上一般发现个别球果开始脱落时,便可采集,采种时最好站在地面用高枝剪采摘,以防折枝。球果采收后将其摊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防止发热而影响种子质量,当果鳞片分离时应及时进行脱粒。将种子晾干含水率10%左右装入双层塑料袋或玻璃瓶进行干燥贮藏,能保存1-2年基本不失发芽力。每千克种子约26000-28000粒。
作床播种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地育苗,忌用黏重土壤和刚种过瓜、菜的土地作苗圃,作床时应先用黄心土垫床厚1-2厘米,然后播种。南亚松幼苗期不耐荫,要注意保持足够的透光度。
栽培技术
接菌
苗床:南亚松对与之共生的菌根菌的选择,比其他松类更为严格,因其自然感染力较弱,形成菌根也缓慢,所以应事先进行人工接菌或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接菌。接种菌根菌的方法,最好是育菌前0.5-1年,在苗床上沿中线每隔50-100厘米(容器苗30-40厘米)栽上已带有菌根的1-2年生带有直径约20厘米土团的南亚松苗,使其根系能在播种育苗时已遍布整个苗床。如果就近有已成林或较大的南亚松,则在疏林下或树的周围设苗床播种育苗。
容器:若用容器育苗,可在种子发芽后1个月,芽苗长出侧根后,用菌根土作为基质移入容器,菌根土取自同种松树根系0-40厘米深的土层中或取自菌苗周围的表层。
定植
在中国海南造林宜在8-9月雨季进行,裸根苗造林,用“一锄法”或大穴植苗于穴的中央等方法效果都不好,要采用靠壁植苗法,即开穴长25-30厘米,宽15-20厘米,深30厘米,穴长边与等高线平行,每穴2-3株丛栽,苗木紧靠穴的上壁;因苗期有“丛草状阶段”,高生长慢,不宜深栽,应按苗圃原来深度植苗,在根系压上少许菌根土,再压细土,充分打紧,然后回土满穴,成活率一般可达95%以上。容器苗造林,仍以雨季为好,在幼苗全部接上菌根菌后,可按常规的容器苗造林方法进行,但苗基要全部露出土面,以防土沙埋没。滨海沙地造林,可用2年生的容器苗造林。
抚育
由于幼林期有2-3年的“丛草状”的蹲苗阶段,因此要坚持4-5年,每年2次的除草、松土、扩穴和培土的抚育管理工作,并结合抚育每年在雨季前每穴施复合肥100克,以促进幼树生长,早日成林。
间伐
南亚松不耐遮荫,当幼林达到一定的郁闭度时要适时进行间伐。根据南亚松整个生长过程曲线,一般在10-15年生时进行一次下层间伐,间伐的比例为30-40%,到25-30年生时再间伐1次,每公顷只保留600株左右,这种间伐的力度是为了培育大径材和采脂林。
病虫防治
苗期主要病害为猝倒病叶枯病
猝倒病防治方法:幼苗期如发现猝倒病苗要及时将病株拔除,然后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混性粉剂500倍液,都有较好的效果。
叶枯病防治方法:从每年8月中旬开始用1:1:100-200(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喷洒防病,每2周喷药1次,用量1125-1500千克/公顷,发病时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效果显著。
主要价值
木材: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稍软,加工容易;干燥后少开裂,少变形。适用作建筑上的梁柱、金字架、桁桷、门窗等,并可作桥梁、造船、枕木、矿柱等用材,也用于胶合板和纤维板,又为较好的造纸材。
松脂:南亚松是一个高产脂树种。松脂通过水蒸气蒸馏,在160℃以前松节油即可蒸馏完毕,制得的松香色浅透明,酸价达195-197.2,松香和松节油的质量、技术指标均符合优级或一级,超过国际市场指标,是高产优质松脂树种,松香色泽透明,是摄影、油墨和干油脂的好原料。
造林:南亚松是热带地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种植于中国海南岛、雷州半岛、广西南部的荒山荒地。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VU)。
参考资料
南亚松.植物智.
南亚松.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30 00:1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